摘要:目的:探討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復治療中心肺運動試驗的指導作用及評估價值。方法:選取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開展臨床試驗,所有納入者均接受常規康復治療。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參照組與試驗組,試驗組患者另根據心肺運動試驗結果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對比治療后兩組心功能指標檢測結果,并對比治療后兩組6min步行試驗距離(6MWT)。結果:干預后試驗組左心室射血分數明顯高于參照組,而前者左心室舒末容積、左心室收縮內徑明顯低于后者,組間差異顯著(P<0.05);治療后試驗組6MWT明顯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采用心肺運動試驗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指導能夠顯著改善其心功能和運動耐力,指導作用和評估價值均較為理想。
關鍵詞:心肺運動試驗;慢性心力衰竭;康復治療
慢性心力衰竭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心血管內科疾病,可由多種心肌病導致。臨床表現主要有左心室功能受損、心排血量減少等,是目前心血管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康復治療能夠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運動耐力,但是目前臨床上對于此類患者康復治療并無規范化標準。心肺運動試驗能夠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起到重要的評估作用,有研究推測可用于此類患者康復治療指導中。為探討在慢性心力衰竭康復治療中心肺運動試驗的指導作用及評估價值,本研究特選取98例病人開展臨床試驗,詳情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醫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9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開展臨床試驗,所有入選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診斷標準,均符合醫院倫理委員會要求,均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存在運動實驗與訓練禁忌者,如致命的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未控制的高血壓、高度房室傳導阻滯、急性心肌炎和心包炎等,存在新發房顫或房撲者。利用隨機綜合序貫法分為參照組與試驗組。試驗組中27例男性、22例女性,年齡52-86歲,平均(64.5±7.3)歲,病程1-7年,平均(3.2±0.8)年,心功能分級:II級27例、III級22例;參照組中25例男性、24例女性,年齡50-86歲,平均(65.1±7.5)歲,病程1-7年,平均(3.4±0.9)年,心功能分級:II級26例、III級23例。試驗組與參照組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療法,內容有:常規強心、利尿、擴血管、活血化瘀、及控制血壓、血糖等治療,主要藥物有依那普利和美托洛爾,初始劑量分別5mg/d、6.25mg/d,根據病情變化調整用藥劑量,連續治療1個月。治療過程中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包括走路、踏車、游泳、騎自行車、爬樓梯、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等;試驗組在參照組常規療法的基礎上,根據心肺運動試驗結果制定康復運動治療方案,具體內容如下:采用V斜率方法測定無氧代謝閾值,若無氧代謝閾值水平≤12ml/(kg·min),則應在無負荷狀態下采用運動測試系統和電力自行車進行鍛煉,即踏車時保持勻速60-70轉/min,連續運動2.5min后休息2.5min,每天運動30min;若無氧代謝閾值水平>12ml/(kg·min),且≤14ml/(kg·min),則應在無負荷狀態下采用運動測試系統和電力自行車進行鍛煉,即踏車時保持勻速60-70轉/min,連續運動3min后休息2min,每天運動30min,若無氧代謝閾值水平>14ml/(kg·min),則應在無負荷狀態下采用運動測試系統和電力自行車進行鍛煉,即踏車時保持勻速60-70轉/min,連續運動4min后休息1min,每天運動30min,連續治療1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治療后兩組心功能指標及運動耐力數據,其中心功能指標包括左室射血分數、左心室舒末容積、左心室收末內徑,均采用超聲心動圖測得;運動耐力以6min步行試驗(6MWT)距離進行量化[2]。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 )借助t檢驗,結果均以P<0.05認為差異有顯著性。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左室射血分數數據明顯高于參照組,且前者治療后左心室舒末容積與左心室收末內徑均明顯高于后者,兩組間數據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2 兩組治療后運動耐力比較
試驗組治療后6MWT為(409.6±34.7)m,參照組為(342.7±33.9)m,兩組間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3.772,P=0.000)。
3 討論
目前臨床上針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用的治療措施主要有強心、利尿、擴血管、活血化瘀、及控制血壓、血糖等,能夠延緩病情發展,對心力衰竭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該方法對心功能和運動耐力的改善作用并不理想,存在明顯的局限性。心肺運動試驗是臨床上常用的評估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嚴重程度及預后的手段,能夠根據相關指標檢測結果了解患者的基本狀況[3]。本研究根據心肺運動試驗結果制定了具有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對于病情較輕者給予輕度的康復運動指導;對于病情較重者則給予強化康復運動指導。根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制定針對性的康復治療方案,因此能夠保證每位患者心功能和運動耐力的改善,故而具有顯著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治療后心功能指標及6MWT數據均顯著優于參照組,說明根據心肺運動試驗結果制定康復治療方案能夠顯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和運動耐力。綜上,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可將心肺運動試驗結果作為參照制定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方案,對康復治療的指導作用及對病情改善的評估價值均較為理想。
參考文獻:
[1]高華,張振英,曹倩,等. 心肺運動試驗評估與指導心力衰竭患者運動康復治療的臨床研究[C]. 北京國際康復論壇,2014.
[2]唐毅,柳志紅,黃智偉,等. 心肺運動試驗在慢性心力衰竭預后評估中的價值[J]. 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5,14(3):192-195.
[3]劉艷玲,孫興國,高華,等. 心肺運動指導個體化心衰患者康復的初步總結報告[J]. 中國應用生理學雜志,2015,31(4):374-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