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掌握ICU患者家屬發生焦慮的原因和焦慮狀況,探討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對ICU患者家屬焦慮的改善情況。方法:隨機選取2015年3月——2016年5月期間我院ICU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屬13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綜合護理組,每組各65人,護理干預前后對患者家屬進行焦慮程度SAS比較,以評價干預效果。結果:患者家屬焦慮發生原因主要為經濟負擔(40.0%)、對病情缺乏了解(44.6%)、患者病嚴重(51.5%)。兩組患者家經過護理干預后焦慮狀況均顯著改善,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 關鍵詞:綜合護理焦慮狀況;ICU;患者家屬;護理干預 引言 重癥監護病房(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多表現為急、重、危,復雜的病情在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對患者家屬造成較大的壓力,ICU患者家屬常出現失眠、焦慮、抑郁等心理疾病,其中焦慮最為多見。因此ICU護士應在護理好病危患者的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與健康教育。本研究通過對ICU患者家屬發生焦慮的原因和焦慮狀況進行調查,探討不同的護理干預方法對ICU患者家屬焦慮的改善情況,為臨床護理提供給科學依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2O14年5月期間我院ICU病房住院的患者家屬130例作為研究對象,分為常規護理組和綜合護理組,每組各65人,護理干預前后對患者家屬進行焦慮程度和SAS比較,以評價干預效果,兩組患者家屬在年齡、性別、經濟狀況、學歷等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調查方法 1.2.1 基線調查:① 自制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基本狀況;②焦慮自評量表(SAS):共分四級,1為很少或沒有,2為有時有,3為大部分時間有,4為絕大部分時間有。統計總分,通過公式lv=int(1.25x),換算得到標準分,參照中國常模對患者家屬焦慮程度進行評價。 1.2.2護理干預:方法對照組給予傳統的護理模式;干預組運用人文關懷相關理論,分別在心理支持、心理疏導、適時指導和根據家屬要求合理改善條件方面給予人文關懷,通過責任護士將支持護理貫穿于整個護理階段,重點實施在ICU家屬開始人住階段、人住期間及轉科前,護理措施如下: (1)強化入科宣教本科將入科宣教的內容制定如下:探視制度、患者衣物、財物的交接、皮膚情況及主管醫生、護士的姓名、患者用品的準備、檢查的注意事項,責任護士通過口頭宣教的方式向家屬介紹,并以書面形式一式兩份讓家屬簽字確認。同時選擇適宜宣教時機,對新人科而安靜合作的患者,在安排好床位后立即主動地介紹病區環境、ICU的制度和人科要求等情況。對于急診搶救入科及大手術后病情危重的患者則存進行密切監護、治療、搶救后再進行人科宣教,為這些患者多為病情嚴重者,本科根據不同的病情、癥狀,給相應的處理,患者和家屬看到這樣迅速準確而又有條不紊工作,就會消除緊張情緒,對護士產生信賴和尊重,情況穩定后再進行人科宣教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對探視制度進行改革本科在ICU患者入科搶救后在病情允許下給予10min的探視時間,及時將疾病動態信息反饋給家屬,此時患者家屬能夠近距離與患者進行接觸。同時本科改進了以往的探視方式,實行一對一進行解答,將探視時間充分利用在與患者及家屬的溝通上,盡量將治療、護理排在非探視時間,針對患者家屬可以看到的最直觀的問題如患者目前的生命體征、傷口情況、活動能力及患者需要約束的原因等進行解答。 (3)加強對即將轉出ICU患者家屬的健康教育本科護士會盡力在較短的時間內使患者的思維方向轉移,做好解釋工作,列舉相關科室的治療長處,如:專業性強、醫護人員經驗豐富、可以結識許多病友等,為患者排憂解難,使患者愉快地轉出ICU,為進一步康復打下基礎。 (4)每月舉行工休座談會為了更好地幫助患者家屬進行心理疏導,本科定期每月舉行工休座談會,邀請科主任、護士長及患者家屬等參與,通過面對面交流,認真傾聽家屬遭遇親人患病所帶來的焦慮與不安,針對家屬在擔心疾病轉歸及預后、收費問題、患者能否獲得最佳的治療護理等方面予以解答。 (5)環境設施人性化本科從患者和家屬的角度出發,本著人性化服務的原則,改善家屬休息環境和本科的其他環境設施等,對家屬休息環境進行改善,消除家屬在走廊內吸煙的現象,提供手機充電電源,微波爐加熱,同時播放適當的音樂,以消除精神緊張緩解不安和焦慮。 1.2.3 統計學方法 采取SPSS18.0統計軟件對患者數據進行分析,對定性資料采取卡方檢查分析,當P<0.05表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160名存在焦慮的ICU患者家屬中,原因主要為,經濟負擔(40.0%)、對病情缺乏了解(44.6%)、患者病嚴重(51.5%),護理干預對ICU住院患者家屬焦率改善的效果分析使用焦慮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焦慮程度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的SAS分值均顯著大于中國模量,說明兩組患者家屬均存在焦慮表現。經過護理干預后,兩組患者焦慮狀況均得到顯著改善,但相比于常規組,綜合護理組的焦慮改善效果更明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依據“家庭系統理論”可知患者在病情危重時,患者家屬及其他家庭成員會表現出顯著的心理變化。ICU患者均為病情嚴重者,其家屬由于壓力過大常常伴有各種心理疾病,因此ICU護士對患者家屬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和健康教育是十分有意義的。通過與家住加強交流與溝通,不僅能夠有效緩解患者家屬的焦慮,還能促進患者康復。從本研究結果中可知,患者家屬焦慮發生原因主要為,經濟負擔(40.0%)、對病情缺乏了解(44.6%)、患者病嚴重(51.5%)。兩組患者家屬經過護理干預后焦慮狀況均顯著改善,但相比于常規組,綜合護理組的焦慮改善效果更明顯,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不難發現ICU患者家屬焦慮發病率較高,主要發生焦慮的原因為對患者嚴重病情的擔憂,經過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家屬焦慮情況緩解明顯。綜上所述,經過綜合護理干預后,ICU患者家屬焦慮狀況得到顯著環境和改善,能夠有效改善護患關系,促進患者康復,應加大推廣。 參考文獻: [1] 沈小靜,嚴曉芳,楊世永,鄧梅.綜合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患者的療效分析[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2017(04) [2] 孔慶菊,王玉芬,韓加娟.老年高血壓患者綜合護理干預對生活方式和主觀幸福感的影響[J].青海醫藥雜志.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