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面肌痙攣血管減壓術臨床護理路徑的臨床應用。方法:以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間我院收治的80例面肌痙攣血管減壓術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并采用電腦隨機的方式,將其分為常規組與研究組,各組占40例,其中常規組在圍術期輔以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予以臨床護理路徑。結果:研究組護理有效率為95%,常規組護理有效率為7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面肌痙攣血管減壓術治療過程中,予以臨床護理路徑,能夠幫助患者提升臨床治療效果,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面肌痙攣;血管減壓術;臨床護理路徑
面肌痙攣,臨床表現為一側面神經出現不自主、陣發性的痙攣現象,即面積抽搐,是發病原因尚未明了的一組面神經功能紊亂癥狀,會因為自主運動、精神障礙以及疲倦等,而加重疾病嚴重程度[1]。血管減壓術是臨床治療面肌痙攣首選方法,利用墊隔材料,分離受壓神經的血管和面神經根,以此來緩解面部痙攣,消除其刺激[2]。此種術式痊愈率較高,創傷小,不良反應率低,可以對神經功能、血管功能完全保留。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80例面肌痙攣實施血管減壓術治療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臨床路徑護理的應用。
1.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80例面肌痙攣血管減壓術患者,收治時間為2016年05月-2017年05月,采用電腦隨機的方式,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組40例。研究組有23例男性研究對象,17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41-74歲,平均(54.5±6.7)歲,病程1-10年,平均(4.8±1.2)年,20例右側,20例左側。常規組有24例男性研究對象,16例女性研究對象,年齡40-75歲,平均(54.7±6.6)歲,病程1-11年,平均(5.1±1.1)年,22例右側,18例左側。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臨床資料經臨床檢驗,無差異意義(P>0.05),但具有較強的可比性。
1.2方法
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之上,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具體為:(1)構建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制定合理的護理路徑表。為確保面肌痙攣血管減壓術臨床護理路徑科學應用,特此建立了臨床護理路徑小組,小組成員包括麻醉師、藥劑師、醫師、護士長、護理人員以及后勤保障人員等,并參照美國東南外科協會所提出的10項臨床路徑標準,以患者為中心,制定出一套可行性的臨床護理路徑表,即最短且合理的住院時間、每日護理內容與應當施行的診療項目、病情變化記錄。(2)臨床護理路徑具體內容:患者入院當日,由護理人員熱情迎接患者,為患者介紹責任護士、主管醫生;全方位評估患者生命體征,確定患者面肌痙攣的嚴重程度;遵醫囑,詳細填寫患者住院病歷;做好常規檢查,具體有心電圖、X線片、腹部超聲等。告知患者第二日晨間空腹抽血檢驗;飲食方面,禁止煎炸、辛辣等飲食,以高蛋白、低脂低鹽、高糖、高維生素、易消化食物為主。入院第2日,做好手術準備工作;遵醫生囑咐,協助患者做好血凝、血常規、肝腎功能、e抗原、乙肝表面抗原、梅毒等檢查工作;藥物過敏試驗;大小便常規檢查。術前準備皮膚,女性患者只需要在患側耳朵后面準備6cm*6cm左右的皮膚,無需將頭發剃光。晚餐以易消化清淡為主,術前禁水禁食8-12h。針對睡眠較差的患者,可予以適量鎮靜劑,保證休息充分,以最佳身心狀態來面對手術。手術室護理人員、麻醉師均在術前對患者進行訪視。入院第3日,術前半小時,取0.2g魯米那鈉、0.5mg阿托品肌注;術后準備床單位,床邊準備好監護儀、吸氧以及吸引器;送回病房后,頭偏向一側,去枕平臥,將呼吸道分泌物清除。予以低流量吸氧,12h心電監護。術后6h可應用流質飲食。術后24h內留意患者精神狀況、呼吸、腦干是否受壓以及瞳孔等表現。術后3日保持靜臥,予以普食;第4-5日予以抗菌素,應用3日;第5日出院指導;第7-10可拆線。
1.3觀察指標
護理效果評價,患者臨床癥狀表現完全緩解,面部肌肉無痛性收縮,視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面部肌肉收縮偶爾疼痛感,為有效;臨床癥狀無改善,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1.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應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應用 檢驗。以 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研究組臨床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組,有差異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且多個部門協同合作的一種服務過程,在制定和實施臨床護理路徑表的時候,多部門合作協調與有關科室的參與,是臨床護理路徑成功實施的關鍵[3]。臨床路徑的制定,就是不斷規范、優化常規診療的過程,本次研究在制定護理路徑時,由護士、醫師、麻醉師等人員共同探討,獲得一致意見,并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的前提下,對研究組40例患者行臨床護理路徑,結果發現研究組患者護理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護理的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在確保醫療質量的基礎之上,能夠為患者提供低成本、更高效的護理服務,以此來幫助患者緩解面部痙攣,提升患者護理效果。
總而言之,面部痙攣血管減壓術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肯定,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鐘智榮,鐘考平,鐘智華. 耳內鏡下面神經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臨床護理分析[J]. 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5,22:138.
[2]耿曉峰. 耳內鏡下面神經血管減壓術治療面肌痙攣的護理體會[J]. 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7,08:137-139.
[3]高紅衛,趙曉輝. 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面肌痙攣微血管減壓術的療效及術后并發癥的影響[J]. 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