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究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對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200名創傷骨折患者,按照疼痛管理模式的不同分為實驗組(規范化疼痛管理,即“無痛病房”管理)和對照組(傳統疼痛管理)各100例。動態評估和調整個體化鎮痛方案,醫、護、患三方和諧積極配合,將兩組患者的鎮痛效果進行總結和反饋。結果 實驗組患者對鎮痛效果的滿意度明顯優于參照組。結論 “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對骨折疼痛患者有明顯鎮痛作用。
關鍵詞: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骨折;疼痛;疼痛控制
疼痛是骨科病人最常見的臨床癥狀之一,創傷、手術、術后固定與特殊體位、功能鍛煉、特殊治療等均可引發疼痛[1]。疼痛不僅直接影響著疾病的發生、發展,還會影響患者的預后[2]。所以,“無痛病房”是現代骨科醫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創建無痛病房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關注病人的疼痛,以病人為中心規范化管理疼痛,減輕術后疼痛,提高生活質量,提高病人對手術質量的整體評價,使病人更早地開展康復訓練,降低術后并發癥等。我科自2013 年5 月創建無痛病房,建立完善的疼痛評估體系、多模式鎮痛、個體化鎮痛、醫護患三方參與,規范化管理骨折患者疼痛,取得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來我科進行診治的100例接受實施規范化疼痛管理的骨折患者為治療組,男60例,女40例,年齡21~62(44.3+1.3)歲,交通事故傷37例(37%)、高處摔傷骨折33例(33%),跌倒30例(30%)。選取同期來我科就診的100例傳統疼痛控制的骨折患者作為對照組,男55例,女45例,年齡20~61(44.6+1.2)歲,交通事故傷38例(38%)、高處摔傷32例(32%),跌倒30例(30%);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病情等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治療組采用無痛病房規范化的疼痛管理:成立以護理人員為基礎,同時醫師、麻醉師和護士共同參與形成的一個組織嚴格的疼痛管理實施小組。術前給予患者口服塞來昔布 200mg,2次/日。術中用嗎啡、腎上腺素及羅哌卡因用鹽水稀釋后于切口周緣注射,術后根據手術類型及是否使用自控鎮痛泵,單獨或聯用帕瑞昔布40mg,2次/日,連用3d,3d后用塞來昔布 200mg,2次/日。術后同時給予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骨折I號合劑50ml,3次/日口服加以治療,(骨折I號合劑由我院制劑中心提供,皖藥制字Z20050052)。護士嚴格遵醫囑給藥并密切觀察用藥效果。責任護士將疼痛作為生命體征,及時評估并記錄,醫生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鎮痛方案。護士執行的非藥物治療包括:健康教育、物理治療,分散注意力、放松療法和自我行為療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疼痛控制止痛。
3效果評價:鎮痛效果的評價依據0-10級線性視覺模擬評分法(VAS)標準。疼痛干預后,對兩組患者24h、48h、72h 的疼痛評分,從而評估鎮痛效果。VAS:優:0-2分;良:3-5分;可:6-8分;差:8-10分。同時進行患者滿意度調查。鎮痛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及并發癥,并做好記錄。
4 統計學處理:采用 SPSS 13.0 進行統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均值比較采用t檢驗。
結果
1兩組疼痛控制比較:治療組實施管理后患者疼痛控制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治療組非常滿意70例,比較滿意27 例,不滿意3 例,總體滿意度為97%。對照組非常滿62例,比較滿意25例,不滿意13例,總體滿意度為87%,兩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討 論
疼痛是機體的一種主觀感覺,一種痛苦的、極不舒適的感覺 [3-4]。已有的研究顯示采用規范化的疼痛管理能顯著提高無痛病房的利用價值,大大改善患者的疼痛感受[5]。
本次研究旨在探究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對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應用效果及總結。通過觀察和記錄患者相關指標進行分析,我們發現,規范化疼痛管理實施后患者24h、48h、72h 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且患者滿意度更高,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本次研究我們得出,無痛病房規范化疼痛管理對骨折患者疼痛控制的應用能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且得到大部分患者的認可值得在臨床上進一步推廣。據統計,40.2%的病人對待疼痛的態度是自己盡量忍耐;39.3%的病人對疼痛治療方法不了解或不太了解;48%的病人對使用嗎啡鎮痛泵有顧慮;96.3%的病人希望醫護人員介紹疼痛知識;99%的病人認為家屬了解疼痛護理知識對出院后功能鍛煉會有幫助。所以說,骨科無痛病房的創建是骨科發展的必然趨勢,其發展與普遍開展有著無限美好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陳雪芬,李玉蓮,何瑞瓊. 實施骨科無痛病房的護理效果觀察[J].臨床醫學工程,2012,8(19):1381-1382.
[2] 李欣.圍術期應用護理手段干預術后疼痛的進展[J].光明中醫,2010,25(10):1941-1942.
[3] 張淑彩.評估疼痛時應注重患者的文化背景[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0,19(4):181.
[4] 陳志瓊.不同文化程度的病人疼痛護理的文獻評價[J].國外醫學·護理學分冊,2005,24(1):11.
[5] 張莉,梁愛華.骨科無痛病房優質護理工作模式的探討[J].國際護理學雜志,20 13,32(2)386-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