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奧氮平結合齊拉西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將其按隨機法分為聯合用藥組與單純用藥組,每組各有患者43例。單純用藥組患者給予齊拉西酮治療;聯合用藥組患者給予奧氮平結合齊拉西酮治療,將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和ITAQ評分、不良反應進行對比。結果: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和ITAQ評分相比較:聯合用藥組與單純用藥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單純用藥組P<0.05。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認知功能評分為(23.6±1.1)分,整體得分情況比較低,在接受治療后,聯合組患者各項認知功能評價成績均明顯優于單用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結論:奧氮平結合齊拉西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與單獨應用齊拉西酮治療接近,但齊拉西酮不良反應較多,聯合應用后可以相應減少劑量,毒副作用也降低。
關鍵詞:奧氮平;齊拉西酮;首發精神分裂癥;臨床效果
首發精神分裂癥是以患者精神活動與環境不協調為特征的精神類疾病。患者由于基本思維結構與認知行為發生碎裂,而使其出現思維障礙、情感障礙、意志行為障礙等表現[1-2]。患者經藥物系統治療后,一般情況病情均可得到好轉。作為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齊拉西酮和奧氮平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療效均較好,但兩種藥物都有一定的副反應,齊拉西酮對患者體重影響較小,甚至還會減輕患者體重,但是齊拉西酮對DTc間期的影響相對較為明顯;而奧氮平對患者體重的影響較大,因此本文就兩種藥物聯合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5年2月—2016年1月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86例,將其按隨機法分為聯合用藥組與單純用藥組,每組各有患者43例。其中:單純用藥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在22—55歲,平均年齡為35.43±3.83歲;病程在0.3—11年,平均病程為3.54±1.93年。聯合用藥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在20—55歲,平均年齡為35.12±3.12歲;病程在0.3—12年,平均病程為3.78±1.13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不顯著,不具有統計學意義。
1.2 方法
單純用藥組患者給予齊拉西酮治療(批準文號;H20070078;生產企業:重慶圣華曦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齊拉西酮初始劑量每天給予20-40毫克,在七天內增加到(100±60)毫克每天,之后一個月內進行調整,最高可達160毫克每天。
聯合用藥組患者給予奧氮平(商品名:奧氮平片;國藥準字H20010799;江蘇豪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結合齊拉西酮治療:齊拉西酮的初始劑量時每天給予40毫克,在第四周內提高劑量到100毫克,奧氮平每天給予20毫克[3]。在治療期間不合并其他相關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和電休克治療,如果患者在治療期間出現不良反應,應采取有效措施及時進行處理。兩組患者治療療程均為8周。
1.3 評價指標
將兩組患者治療后PANSS評分(陽性及陰性癥狀量表評分)和ITAQ評分(自知力與治療態度問卷評分)、不良反應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9.0軟件對所有對比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兩組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經卡方檢驗處理;兩組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并經t檢驗處理,P<0.05定義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標準。
2 結 果
2.1 PANSS評分和ITAQ評分比較
聯合用藥組和單純用藥組組患者治療前的PANSS評分相近,分別為(95.42±11.25)和(94.89±12.38)分,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PANSS評分和ITAQ評分相比較:聯合用藥組跟單純用藥組具有顯著差異P<0.05
2.2兩組治療后認知功能評分對比
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療前,認知功能評分為(23.6±1.1)分,整體得分情況比較低,在接受治療后,聯合組患者各項認知功能評價成績均明顯優于單用組,組間對比差異顯著,P<0.05,詳細情況如表2所示。
2.3不良反應對比
聯合用藥組不良反應明顯低于單純用藥組P<0.05。
3 討 論
綜上所述,奧氮平結合齊拉西酮治療首發精神分裂癥的臨床效果跟單獨應用齊拉西酮治療接近,但齊拉西酮不良反應較多,聯合應用后可以相應減少劑量,毒副作用也降低。但由于本研究例數和時間有限,關于兩者聯用的效果和不良反應還需進一步進行探討。
參考文獻:
[1] 吳小立,王繼輝,魏欽令等.齊拉西酮與奧氮平對首次治療的首發精神分裂癥患者急性期療效及代謝的影響[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1,10(10):1058-1062.
[2] 方政華;周劍;左靜;曾憲祥等. 利培酮與阿立派唑治療女性首發精神分裂癥對照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4,01(02)267-268
[3] 潘振山,杜景霞.齊拉西酮與奧氮平治療首發女性首發精神分裂癥的對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14,27(4):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