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在開展慢性淺表性胃炎疾病治療工作期間,觀察分別選擇奧美拉唑藥物以及替普瑞酮藥物施治后表現出的療效差異以及預后差異。方法:選擇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71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所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通過數字奇偶法分組;對照組(36例):臨床開展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工作期間,應用替普瑞酮藥物展開;觀察組(35例):臨床開展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工作期間,應用奧美拉唑藥物展開;通過對不良反應進行統計表示患者的治療預后效果,最終就兩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病癥療效以及不良反應調查結果展開對比。結果:同對照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病癥治療總有效率(58.33%)對比,觀察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94.29%)提高程度顯著(P<0.05);同對照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不良反應調查結果(27.78%)比較,觀察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5.71%)降低程度顯著(P<0.05)。結論:臨床在開展慢性淺表性胃炎治療工作期間,應用奧美拉唑施治,在用藥療效方面明顯優于替普瑞酮療效,顯著降低用藥不良反應發生率,最終成功優化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預后能力。
關鍵詞:奧美拉唑;替普瑞酮;慢性淺表性胃炎;療效;預后
作為身心性疾病一種,慢性淺表性胃炎疾病的出現,同人們生活壓力呈現出一定程度增加存在相關性[1]。對于此類患者在施治期間,以胃黏膜保護劑、抑酸劑與促胃動力藥物應用較為普遍。本文意在明確最佳藥物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施治,以此說明同替普瑞酮藥物比較,奧美拉唑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5年06月~2017年05月收治的71例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作為實驗對象;所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通過數字奇偶法分組;對照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5歲~77歲,平均年齡為(43.49±3.62)歲;病程分布范圍為4年~19年,平均病程為(9.29±1.39)年;觀察組(35例):男22例,女13例;年齡分布范圍為26歲~75歲,平均年齡為(43.53±3.67)歲;病程分布范圍為5年~20年,平均病程為(9.31±1.29)年;對兩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對比,呈現出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在入院后,觀察組準備奧美拉唑藥物施治,保持1粒/次與2次/天的口服劑量與頻率;對照組準備替普瑞酮膠囊藥物施治,保持1粒/次與3次/天的口服劑量與頻率。對于兩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施治的總時間為8周。
1.3 判斷標準
顯效:施治后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系列胃炎疾病癥狀全部消失;好轉:施治后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系列胃炎疾病癥狀全部緩解;無效:施治后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系列胃炎疾病癥狀未獲得緩解[2]。
1.4 統計學方法
準備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所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治療結果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胃炎療效等)組間比較以n(%)形式完成X2檢驗,以P<0.05為差異顯著,統計學意義顯著。
2、結果
2.1 慢性淺表性胃炎病癥療效對比
同對照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病癥治療總有效率(58.33%)對比,觀察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94.29%)提高程度顯著(P<0.05)
同對照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不良反應調查結果(27.78%)比較,觀察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5.71%)降低程度顯著(P<0.05)
3、討論
替普瑞酮藥物在臨床應用期間,表現出的廣譜抗潰瘍功效較為顯著,其對于患者的胃部黏膜進行作用后,使得具有的防御功能呈現出一定程度的加強,從而對于患者的胃黏膜進行對應性保護。但是此種藥物在應用后,無法對治療總有效率以及生物利用率做出保證,并且呈現出的毒副作用較為顯著,從而無法獲得理想慢性淺表性胃炎疾病治療效果[3]。
奧美拉唑藥物在臨床應用期間,于抑酸方面發揮的效果顯著,其能夠對人體胃黏膜進行直接作用,表現出的生物利用率較為顯著,可以將多余的胃部胃酸進行中和,從而對于重碳酸鹽分泌加以顯著性促進,進而對于患者胃黏膜增生位置呈現出的失衡情況加以顯著性糾正,對于患者胃黏膜損傷愈合發揮的促進作用顯著,最終使得患者胃部黏膜具有的防御功能獲得顯著性增強,從而使得患者呈現出的上腹疼痛等系列癥狀得以顯著緩解。此外,此種藥物表現出弱堿性與弱酸性的特點,對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施治后,不會對其肝腎組織以及胃腸組織造成嚴重影響,從而使得不良反應發生率得以顯著降低。
本次研究中,應用奧美拉唑藥物施治的觀察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同應用替普瑞酮藥物施治的對照組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比較,在提高療效以及減少不良反應方面,觀察組效果顯著,從而可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預后能力提高做出保證。
綜上所述,臨床在開展慢性淺表性胃炎疾病治療工作期間,合理應用奧美拉唑藥物展開,同替普瑞酮用藥效果比較后發現,可以使得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的用藥療效大幅度提高,并且可以使得患者用藥后出現皮疹癥狀、食欲不振癥狀以及肝腎功能損害的概率顯著降低,從而可為慢性淺表性胃炎患者預后能力的提高做出保證。
參考文獻:
[1] 曹秀梅,朱玉清,徐冰等.自擬通降顆粒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75例的臨床療效及其機制探討[J].中醫藥學報,2013,41(6):65-67.
[2] 王有波,張丹.聯合應用奧美拉唑和多潘立酮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臨床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4,1(27):110-110,112.
[3] 喬春鳳.多潘立酮、奧美拉唑聯用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的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3,9(2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