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血管疾病,又稱為循環系統疾病,是一系列涉及循環系統的疾病,循環系統指人體內運送血液的器官和組織,主要包括心臟、血管(動脈、靜脈、微血管),可以細分為急性和慢性,一般都是與動脈硬化有關。心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占第1位,占老年人住院人數的20%以上。目的 分析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變化,探討心理護理措施。方法 對86例80歲以下的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采用問卷調查方法進行心理分析,制定相應的護理對策。結果 86 例患者患病前大多生活不規律,性情暴躁,情緒緊張;患病后多數患者心理不平衡,憂郁、出現滿不在乎、悲觀失望、焦慮急躁、自卑、猜疑等心理反應,有針對性的采取心理干預措施后,各項心理反應發生率均低于護理前(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 老年人心血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率。
關鍵詞:心血管病;老年患者;心理護理;效果分析
心血管病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疾病,其發病率占第1位,占老年人住院人數的20%以上。心血管病患者病程較長,癥狀又不典型,有的患者多次住院,極易產生各種心理障礙。只重視藥物治療及常規護理,忽視心理治療及心理護理,會影響身體的康復甚至造成不良的后果。因此,加強心理護理至關重要。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86例患者,其中男58例,女28例;年齡62歲~80歲,平均年齡70.3歲;個體經營者21例,機關人員25例,工人21例,農民8例,教師11例;心絞痛型40例,缺血性心肌病型35例,心肌梗死型5例。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法。被調查的患者均神志清醒,言語功能存在,問卷內容包括姓名、年齡、職業、患病前生活方式和性格特點,患病后的心理狀況及護理后的心理變化。
1.3 統計學分析:采用χ2檢驗。
2 結 果
2.1 患者患病前的性格特點
2.2 患者護理前后心理反應比較
3 討 論
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特點及其護理如下:
3.1 滿不在乎心理患者的護理
缺血性心肌病型患者癥狀恢復較快,對本病的危害不夠重視,存有僥幸、滿不在乎心理。指導患者正視危險因素的存在,消除滿不在乎心理積極配合治療。
3.2 憂郁的心理護理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需長期服藥,心理壓力很大,認為疾病纏身,給家庭和他人增加了負擔,因此,常出現胸悶、心悸、頭暈等癥狀,使患者對疾病憂心忡忡,產生被動依賴、心境低沉、絕望、悲觀厭世等情緒。護士應針對患者的這些負性情緒進行解釋性心理治療,并配合松弛療法和生活指導;對患者態度要和藹可親,仔細解釋各種治療護理措施的目的和意義,讓患者傾訴內心的苦悶,以減輕其焦慮和憂郁。
3.3 對悲觀絕望型的心理護理
此類患者心理承受能力差,文化修養低。表現為自我封閉、少言寡語、甚至拒絕治療。護士必須認真觀察患者的心理活動,用親切熱情的態度關心患者,多與患者交談,在交談中保持輕松的氣氛,尊重患者的感情,盡量將好的診治結果告知患者,向他們介紹治療康復的病例,解除疑慮,提高患者的自我調節能力,做生活的強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3.4 焦慮心理型的心理護理
心血管病急性期須臥床休息,完全改變了患者原來的生活習慣;另一方面因老年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心律失常是呈晝夜變化的,特別是當心律失常頻繁發作時,在臨床表現為顧慮重重、心神不定、焦慮不安,影響睡眠和休息。對此類患者應以鼓勵解釋為主,充分理解他們的個性,穩定他們的情緒,向患者耐心解釋臥床休息對本病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夠理解護理要求,鼓勵患者堅持治療,并及時向患者傳遞治療效果,使他們消除焦慮心理,很好地配合治療和護理。
3.5 懷疑心理型的心理護理
因心血管病常有復發,有的患者懷疑自己的病無法醫治,表現出對各種檢查、治療和護理都不積極,因而情緒低落、煩躁。護理人員應注意疏導患者,主動地有分寸地把病情告訴患者,同時向患者介紹當前心血管病研究的新進展,明確指出心血管病不是不治之癥,也可通過一些心血管病治愈好轉的實例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正確認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變懷疑消極情緒為積極情緒,積極主動的配合我們的治療護理工作。
3.6 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
由于患者存在心血管管疾病的危險因素,再次發生心血管意外的可能性較大,所以應根據其危險因素和致病因素給予相應的宣教,如自我監測和控制血壓、血糖,治療糖尿病和心腎疾病,心血管管疾病患者需長期服用小劑量腸溶阿司匹林,應注意觀察有無出血傾向,并定期檢查出、凝血時間,合理飲食,減少動物內臟的攝人,控制體重增加;戒煙,避免長期大量飲酒。每天適度的規律性的體力活動。
總之,通過分析86 例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狀態,采取針對性的心理護理,進行有效的健康宣教,有不少患者的心理狀態得到了改善。做好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的心理護理,使他們減少顧慮,增強信心,改掉不良生活方式。對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殘率和病死率均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 老年人心血管病患者心理特征及護理對策[J]. 陳雅珍.中國實用醫藥.2016(17)
[2] 循證護理對心血管病患者的應用效果[J].劉秋紅.中國醫藥導報.201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