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拉坦前列腺素與溴莫尼定治療的效果。方法:在我院2016.4-2017.4期間,選擇開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124眼)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劃分的方式,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61眼)、實驗組51例(63眼),其中對照組進行溴莫尼定治療,實驗組進行拉坦前列腺素治療,對患者不良反應、眼壓和視力等進行觀察。結果:在治療療程結束后,對照組不良反應幾率為25.4%,較高于實驗組患者3.9%,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進行分別治療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眼壓對比時,其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視力為0.31±0.12,對照組患者視力為0.37±0.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當開角型青光眼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坦前列腺素治療方法,不僅可以降低患者眼壓,改善患者當前視力情況,而且還能降低不良反應的發病率,值得臨床對其推廣。
關鍵詞:開角型青光眼;拉坦前列腺素;溴莫尼定
青光眼屬于特異性視神經損害特征眼病,患者眼壓的持續升高已經超過21mmHg范圍,全球青光眼患者約為七千萬左右,且10%左右患者會隨之失明[1]。在臨床醫學中,原發性青光眼可以分為兩種類型,即開角型、閉角型,其中開角型青光眼是指:由房水排出通道功能異常而引起的眼壓升高性眼病,因為病情發展比較緩慢,經常會在無任何臨床癥狀的基礎上導致患者永久性失明。而對青光眼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其主要包括:手術治療、藥物治療和激光治療,藥物治療過程,其藥物類型包括:膽堿能藥物和高滲劑等[2]。對此,本文選擇102例(124眼)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拉坦前列腺素與溴莫尼定的治療效果,詳細研究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在我院2016.4-2017.4期間,選擇開角型青光眼患者102例(124眼)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劃分的方式,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51例(61眼)、實驗組51例(63眼)。實驗組:30例患者男性,21例患者女性,患者年齡分布22-64歲,平均(43±21)歲。對照組27例患者男性,24例患者女性,患者年齡分布21-64歲,平均(42.5±21.5)歲。入選標準:患者未進行青光眼手術治療;對本次研究用藥未出現禁忌。當對2組患者進行性別、年齡等資料的對比時,其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進行治療前,需要對其最佳眼壓與矯正視力進行統計,其中對照組進行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10mg/5mL)治療,早6:00、晚18:00各1次,且每次一滴。實驗組患者則進行拉坦前列腺素眼液(50μh/mL)治療,每日18:00時間治療,每次一滴,持續進行12周治療,然后對患者不良反應、眼壓和logMAR視力進行統計[3]。
1.3 統計學分析
研究產生數據均需要錄入至SPSS 20.0統計學軟件內,以便于實現數據的分析、處理,其中不良反應資料用%表示,通過X2進行檢驗,眼壓和logMAR視力則用 表示,對其予以t的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不良反應情況
在對照組患者完成臨床治療后,8例(9眼)患者發生眼部充血和灼燒感,3例(3眼)患者出現眼瞼水腫與嗜睡等癥狀,2例(4眼)患者存在惡心與眼干癥狀,全部不良反應屬于輕微反應,并不會對用藥治療造成影響,其不良反應發病率為25.4%(13/51)。而在實驗組患者中,2例(3眼)患者出現異物感和輕微刺激,在繼續點藥之后患者耐受性良好,未出現其他副作用,不良反應發病率為3.9%(2/51),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2.2 患者治療后的眼壓情況
實驗組和對照組患者進行眼壓對比時,主要是在完成治療后,以9:00與15:00予以眼壓評估,實驗組各項指標均優于對照組患者,組間對比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患者治療后視力變化情況
2組患者進行logMAR視力表的觀察時,實驗組患者視力為0.31±0.12,對照組患者視力為0.37±0.1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對于正常人來講,其眼壓通常在10mmHg-21mmHg范圍內,且具有維持眼球形態的功能,以實現角膜曲率的恒定,確保眼內液體可以正常循環,使其屈光間質具有透明性。一般情況下,眼壓波動變化與防水、血液因素相關,房水主要是由睫狀突所產生,在進入后房之后,經過瞳孔深入前房,再利用鞏膜內集合管與房水靜脈,逐漸匯入至睫狀前靜脈,最后回流至體循環[4]。20%房水在睫狀肌間隙與葡萄膜小梁基礎上,逐漸流入至睫狀體等,僅有5%房水會被虹膜的表面予以吸收。因此,青光眼患者出現眼壓升高情況時,主要是因為房水循環障礙所導致,所以,進行藥物治療時,需要重點降低房水生成,以促進房水正常排出,確保視神經與視網膜神經層擁有豐富營養供應,從而避免出現變性壞死與眼血流的增加[5]。
拉坦前列腺素能夠匯入至角膜組織,通過水解作用形成游離酸,通過激發睫狀肌與小梁細胞內FP受體,以實現細胞信號轉導級聯反應,從而對睫狀肌等予以刺激,保證患者眼壓控制在標準范圍內[6]。而酒石酸溴莫尼定滴眼液的應用,屬于α-腎上腺素可以受體的激動劑,利用激動受體的應用,對房水生成起到有效抑制作用,然而,因為受體缺少較強選擇性,導致臨床治療效果受到影響,相關臨床資料表明,10%-30%受試者會發生頭痛與胃腸道反應、眼部充血和結膜濾泡等。基于此,本文選擇102例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51例患者進行拉坦前列腺素治療后,患者用藥不良反應得到明顯改善,其發病率為3.9%,顯著低于酒石酸溴莫尼定組25.4%;在進行分別治療后,患者眼壓、視力均得到顯著恢復,其中實驗組患者各項指標較為理想,且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在對開角型青光眼患者進行臨床治療時,拉坦前列腺素治療方法的應用,不僅可以改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情況,而且還在患者眼壓、視力恢復過程起到積極作用,使其臨床治療效果較優于酒石酸溴莫尼定治療,同時具有臨床推廣價值,值得臨床進行借鑒和應用。
參考文獻:
[1]王曉蘭.拉坦前列腺素和溴莫尼定治療開角型青光眼前后24h眼壓曲線及眼血流的變化分析[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23):42-43.
[2]高文清.拉坦前列腺素對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療效[J].貴陽醫學院學報,2015,40(07):760-762.
[3]李璇,劉茁,何志,等.馬來酸噻嗎洛爾聯合拉坦前列腺素治療高眼壓型開角型青光眼的效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5(25):4967-4970.
[4]于洋洋,甄毅,王文欣,等.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使用拉坦前列腺素前后24h眼壓曲線比較[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13,31(2):150-153.
[5]席桂榮,張秀艷,齊美華,等.拉坦前列腺素對于開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壓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7):173-174.
[6]苗壯.不同種類前列腺素類滴眼液治療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的降眼壓效果[J].中國傷殘醫學,2016,24(10):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