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尋找減輕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病痛并促進其病情康復的方法,為臨床護理提供指導。方法對20例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采用查閱以往病例的方法逐例登記患者的年齡、性別、疾病診斷、住院時間、精神癥狀、精神藥物使用等情況,然后根據臨床表現判定患者精神紊亂情況,觀察影響患者精神障礙相關因素,提出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結果治愈14例,好轉6例。結論對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采取防治結合,對癥護理及改善環境,給予益智活動及情感支持等,可減輕患者病痛并促進其康復。
關鍵詞:顱腦外傷;精神障礙;護理
交通事故和各種意外所致的顱腦損傷是成年人尤其是青年人致死、致殘的重要原因,顱腦外傷會導致嚴重行為及心理障礙,主要表現為患者在病程中出現智能、記憶、情感障礙及人格改變等癥狀,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睦及工作、社會秩序等帶來嚴重影響。顱腦損傷后患者存在較多的精神癥狀,在治療護理中要給予足夠的重視[1]。探討顱腦外傷患者精神障礙的臨床特點,有助于護理干預措施的制定,現將2014年1月~2017年2月我科收治的20例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結果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0例患者均為男性,年齡22~55歲,平均28.5歲,其中交通事故傷8例,跌傷4例,工傷3例,斗毆致傷5例,均有顱腦外傷昏迷史,昏迷時間30分鐘~1個月。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評分3~8分7例,9~12分13例。
1.2 CT檢查
入院后均行CT檢查,診斷為腦挫裂傷9例,腦挫裂傷伴硬膜外血腫6例,腦挫裂傷伴硬膜下血腫5例;損傷部位:顳頂葉8例,顱底額眶葉5例,蛛網膜下腔7例。
1.3精神癥狀出現與持續時間
傷后10天內出現者8例,10~20天5例,20天以上7例;精神障礙持續時間7~14天者11例,14天以上者9例。
2臨床表現
全部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記憶障礙;精神病性癥狀13例,主要表現為思維障礙、幻聽等;情感障礙者11例,其中躁狂狀態7例,表現為臥床不安、易激惹、沖動、狂喊狂叫、毀物打人等;抑郁4例,表現為假性癡呆、情緒低落、寡言少語、睡眠障礙、哭樂無常等;智能障礙者3例,表現為對語言的理解及運用能力下降、對周圍環境適應能力差等;性格改變6例。
3治療與結果
早期均應用亞低溫冬眠治療、脫水降顱壓、神經營養藥物等治療,出現精神障礙表現后,在以上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抗精神病藥物、心理護理等綜合措施,經治療及護理后14例治愈,6例好轉。
4討論
本組患者均有明確的顱腦損傷病史,其受傷前均無精神異常病史,受傷后出現精神癥狀。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者癥狀多種多樣,多以記憶損傷、智能障礙、情緒異常等為主,與馬文智等[2]報道的腦震蕩后綜合征患者,以意識障礙為主要表現有所不同。
顱腦外傷所致精神障礙患者的臨床表現根據患者出現的癥狀,依次為記憶損傷、精神病性癥狀、智能障礙、情感障礙、人格改變、神經癥樣綜合征,本組病人多以精神病性癥狀較高,占65%,癥狀以思維障礙、幻聽等常見。思維障礙與精神分裂癥癥狀相似,且起病慢,表現為被跟蹤感、嫉妒妄想、被害妄想等,并且伴有思維形式的障礙,陰性癥狀與緊張癥狀較罕見。
5護理
5.1評估病情
觀察患者的神志及認知功能,嚴密觀察病情變化,注意生命體征的變化,例如人格改變的患者,當其獨處時表現遲鈍、淡漠和嗜睡,自控能力減弱,并出現攻擊和暴怒發作,工作人員必須提高警惕,防自傷及傷害他人,并遵醫囑予藥物治療。常見的抗精神障礙藥物應用劑量較大,療程較長,臨床不良反應較大,因此初始應以小劑量使用、逐漸增加,減量時亦不能過快,防止病情反復。
5.2早期精神障礙的護理
腦外傷急性階段必須嚴格臥床休息,不僅有助于傷勢的恢復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預防或減輕些后遺癥情況的發生或延續。同時應及早做好預防措施,如上床欄、保護性的約束,以保證患者的安全。
5.3對躁狂型精神障礙癥狀的護理
躁狂型精神障礙的患者的護理最重要是防暴力行為的發生,嚴重躁狂病人是護理工作的難點,應嚴密觀察、及早發現暴力行為的一些先兆表現如情緒激動、憤怒、恐懼等復雜心理
5.4對抑郁癥狀的護理
外傷后抑郁癥是由于創傷影響了機體內外環境的統一而發生的心理與生理的反應。表現為情緒低沉、心理壓抑、意志薄弱、睡眠障礙、生活沒有信心、對治療不配合等。對此類患者我們側重采用心理療法,運用以情生情、移情易情、釋疑開導、順情從欲,與患者保持密切的聯系,給予貼心的關懷和照顧,對有消極觀念或自殺、自傷企圖者,必須置于工作人員視線范圍內嚴防意外發生。
5.5 對智能障礙精神癥狀的護理
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以智能障礙為多見[9],其中又以記憶損害最多。對此類患者的教育要直觀,內容要具體化。從視覺、聽覺、時間及動作等方面進行訓練,康復訓練從簡單到復雜,從易到難循序漸進。運用幼兒啟蒙的方法教會患者認人、辨物、認讀識字卡片、各種動物和水果卡片,利用數字卡片訓練病人的計算能力,反復向患者講述日期、時間、地點、天氣等,使患者逐漸形成時間概念。
顱腦外傷性精神障礙患者除了有飲食、睡眠、生活自理障礙等,往往伴隨有一些精神癥狀,對護理的要求和依賴性強,護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在治療過程中耐心、細致的全面觀察病情變化,及早發現情緒變化或精神癥狀,根據患者情況做出恰當的護理計劃,有步驟地進行精神障礙等方面的康復訓練,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郭克鋒,蘇景寬,楊文清,等. 輕型顱腦損傷后精神障礙的臨床特征[J]. 中國臨床康復,2002,22:3324-3325.
[2]Sachdev P.schizophrenia-like psychosis following traumatic brain-injury:a chart-based descriptive and case-control study[J].psycholmed,2001,31(2):231.
[3]馬智文,文浩志. 顱腦損傷所致精神障礙26例分析[J]. 四川精神衛生,1995,12(2):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