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人們生活和工作中的應用越來越普遍。由此可見,網絡對人們各方面的影響都是巨大的。通過網絡作用,如何實現人們思政工作的開展,這是當今社會發展的重點。為此,文章對網絡挑戰下,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展開了討論,了解網絡作用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開展所面臨的難度,并提出有效措施,實現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為社會培養更多擁有正確三觀的人才。
關鍵詞:網絡,挑戰,思政工作,創新
1前言
在互聯網的作用下,人們的生活的方式、學習方式以及思維方式等都有了非常大的改變,而且互聯網對大學生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對大學生的思想觀念、行為模式、心理健康以及價值取向等都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時的高校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了巨大了挑戰。如何有效運用網絡技術,實現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是值得人們深思的問題。
2網絡給高校的思政工作帶來的挑戰
隨著互聯網的出現,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網絡的信息化也最大限度的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開拓了學生的視野;網絡的虛擬性也滿足了青年學生的好奇心理,學生的心理也得到了平衡;網絡的互動性,讓不同地區的學生實現了彼此之間的交流,通過平臺的搭建,學生的興趣得以激發,知識創新和交際能力得到了提升;網絡的開放性,讓他們增進了和外界的交流,只需要鼠標移動,各類資訊都能第一時間的了解。但是也正是因為互聯網的不可控和跨區域的特性,所以各種類型的信息文化和思想都會給青年學生造成迷茫,甚至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的健康成長,也就是說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面臨著較大的挑戰。
2.1網絡信息的多元化會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產生沖擊
在實際的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的實現是通過價值觀的導向實現的。在虛擬并且開放的網絡中,信息多元化,計算機也無法告訴用戶哪些信息屬實、哪些信息虛假,所以學生是沒有明確的判定標準的,進而會對自身的價值觀產生較大的沖擊。相關的學者明確的指出,網絡信息的傳播會對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產生沖擊,尤其是一些消極的思想在網上沒有任何攔截的傳播,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大學生未來的成長。
2.2網絡信息的開放性會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產生沖擊
調查研究顯示很大一部分的大學生認為通過網絡可以構建出之前現實生活中沒有辦法實現的理想化的世界。網絡信息的不可控制性和開放性,很多垃圾的信息會影響到大學生的道德意識,讓他們弱化;因為網絡信息的虛擬性,所以很多不法分子在網上就選擇匿名的方式,這樣就避免了現實世界的責任和壓力,他們不需要對網上的言行負責,即使是因為不當的言行受到了指責都不會過多的在意,也正是因為在網上可以隱藏自己的身份,所以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就可以任性隨意,這極大的影響了大學生道德觀的形成。此外,很多網站有關于暴力和色情的內容,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也會造成不利的影響,正是因為互聯網的這種特性,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利用互聯網構建輿論優勢的職能就得不到有效發揮。
2.3網絡形成的交流平臺會對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產生沖擊
網絡的平等和互動性主要是為了激發大學生的主動和自主性,很多學生不會自覺主動的接受老師的知識傳輸,對于傳統的教學方式也產生了質疑。在網上,學生可以隨心隨性的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也很容易找到和自己有共鳴的觀念,自己的觀點可以自主的提出,這樣高校思政工作的難度就大大的加大了。
3分析網絡影響下高校思政工作創新發展的相關措施
在互聯網的影響下,高校思政工作的開展,需要不斷進行創新,這樣才能夠滿足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基于網絡挑戰的考慮,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需要有效措施的支持,這樣才能夠保證思政工作創新效果得到提高。
3.1堅持不懈的以鄧小平理論作為指導
在進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時候,需要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放在重要位置,不僅要學習好,同時還要宣傳好以及實踐好,并始終堅持鄧小平理論的重要指導作用。受到網絡文化的影響,高校學生的思想容易發生偏差,這個時候更加需要注意理論知識的武裝,將政治方向正確的把握好,以黨的道路為發展方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學習,需要注意方式方法的靈活性,確保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
3.2重視思政工作觀念的轉變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中,認為老師是學習的中心,課堂是學習的唯一場所,而課本是唯一的學習媒介。在網絡的影響下,傳統教育觀念需要進行轉變,,這樣才能夠正確進行思政工作的開展。首先,需要明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在思政工作創新發展中,需要時刻以學生為主要的思考對象,重視學生主體意識的尊重,實現和學生之間的平等交流。其次,重視教育引導觀念的樹立,將網絡作為學生思政工作開展的工具,同時需要注意理清學生的思想脈絡,通過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進行思政工作的開展,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實現教育目的的完成。最后,需要加強教育服務觀念的樹立,在網絡時代下,思政工作的開展不再是要求學生做什么,而是讓學生切實明白自己該做什么,從而實現自律能力的提高。此外,還需要加強心理健康咨詢、就業指導以及法律服務等內容的擴充。
3.3對學生的網絡教育加以引導,提升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首先需要將思政工作的監督機制引到網絡空間中,這樣學生就可以對網絡信息進行適當的刪選,積極的引導他們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其次,要對學生進行網絡自律性的教育,讓他們能夠自覺的以正確的思想作為導向,對其行為加以規范;然后,網上和網下要密切配合,用積極健康的思想來引導他們的網上活動;最后,不能忽視網下的常規教育,要重視人文精神和思考能力的培養,有針對性的解決大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問題。
4結束語
總的來講,基于網絡挑戰的考慮,積極做好思政工作的創新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才能夠不被時代所淘汰。作為高校思政授課老師,需要加強了解網絡對高校思政工作所產生的影響,并加強有效措施在實踐中的應用,切實做好市政工作的創新發展,使得高校學生的思政工作能夠順利的進行,促進高校思政工作質量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張波.論網絡輿情與思政工作創新[J].現代商業,2013,(36):132.
[2]徐增勇.網絡的挑戰與思政工作的創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5,(03):6-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