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析結核病科醫務人員手衛生的認知現狀及提高對策。方法:選取我院結核病科的120名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了解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洗手后干手方法、每日洗手次數及影響手衛生的因素。結果:120名醫務人員的手衛生知識掌握率為91.7%;洗手后干手方法:自然風干59.7%,紙巾擦干18.3%,白大褂擦干13.7%;每日洗手次數:0~10次5.8%,11~20次46.7%,21~30次30.0%,>30次17.5%;影響手衛生因素:洗手設施不全、工作繁忙、易對手造成刺激與傷害、戴手套操作不必洗手。結論:結核病科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認知有待提高,為此,應結合實際情況,增加洗手池數量,完善手衛生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從而確保手衛生達標。
關鍵詞:結核病科;醫務人員;手衛生;認知現狀;提高對策
手衛生是醫務人員洗手、外科手消毒、衛生手消毒的總稱,與醫院感染密切相關,是預防、控制及減少醫院感染的有效方法,也是降低醫院感染的主要措施[1]。在結核病科中,一定要加強對手衛生的規范,提高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認識,從而提高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確保患者安全。本文現對我院結核病科的120名醫務人員進行研究,探討醫務人員手衛生認知現狀及提高對策,報道分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結核病科的120名醫務人員為研究對象,其中女性110名,男性10名;最小年齡為22歲,最大年齡為50歲,平均為(35.6±2.6)歲;最短工作年限為6個月,最長工作年限為25年,平均為(12.3±3.6)年;醫生30名,護士84名,醫技人員6名。
1.2 方法
采用自擬“醫務人員手衛生情況調查問卷”了解醫務人員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調查問題:手上無明顯污漬即為清潔,可不洗手;未接觸患者傷口膿液等明顯污染部位即為手未被污染,可不洗手;接觸同一患者,可不洗手;不接觸患者非完整皮膚或者黏膜,可不洗手;戴手套操作,可不洗手;護理同一病種患者不會出現交叉感染,可不洗手;戴手套可代替洗手;戴手套前后可不洗手;肥皂應保持干燥;使用“快速手消”時,應涂抹所有手部皮膚,揉搓至干;“快速手消”可徹底代替洗手;必須保持雙手干燥,才可以使用“快速手消”;接觸1名以上患者時,應更換手套;一次性手套可重復使用;同一患者由污染部位移至清潔部位時,應更換手套;手套無明顯污染,在接觸其他患者時,依然需要更換手套)、洗手后干手方法(自然風干、紙巾擦干、白大褂擦干)、每日洗手次數(0~10次、11~20次、21~30次、>30次)及影響手衛生的因素。發放問卷120份,當場由醫務人員獨立完成,并回收,回收率達100.0%。
2.結果
2.1 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
120名醫務人員的手衛生知識掌握率為91.7%(110/120)。
2.2 洗手后干手方法
120例醫務人員中,自然風干者72例,占有比率為59.7%;紙巾擦干者22例,占有比率為18.3%;白大褂擦干者26例,占有比率為13.7%.
2.3 每日洗手次數
120例醫務人員中,洗手0~10次者7例,占有比率為5.8%;11~20次者56例,占有比率為46.7%;21~30次者26例,占有比率為30.0%;>30次者21例,占有比率為17.5%。
2.4 醫務人員手衛生影響因素
經調查顯示,醫務人員手衛生影響因素有洗手設施不全、工作繁忙、易對手造成刺激與傷害、戴手套操作不必洗手。
3.討論
肺結核是臨床中較為常見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對患者身體健康有著極大的威脅,成為了一項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與社會問題。通常情況下,肺結核病菌由呼吸道傳播,同時也可通過黏膜、結膜、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皮膚破損處、飛沫等傳播,為此,一定要做好防護。
3.1 認知現狀
從本文調查結果來看,結核病科醫務人員的手衛生知識掌握情況良好,但實際工作中,不同崗位手衛生管理依從性存在一定差異。在洗手后干手方法方面,多數醫務人員選擇自然風干,其次為紙巾,白大褂擦干最少。在洗手次數方面,11~20次者最多,其次為21~30次、>30次,0~10次者最少。通過對影響手衛生因素的調查可知,洗手設施不全、工作繁忙、易對手造成刺激與傷害、戴手套操作不必洗手為主要因素。
3.2 提高對策
(1)適當增加洗手池數量,將水龍頭開關由手觸式改成非手觸式,以此改進干手方式,并且提供一次性擦手巾或者紙巾;推廣快速醇類手擦拭消毒液的應用,其效果良好,且依從性優于洗手;在診療室、換藥室等場所配備高效速干手消毒劑,隨手可及,以此節約時間,提高工作效率[2]。(2)加強手衛生管理制度和管理規范的完善,并強化手衛生專項培訓。根據不同崗位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培訓與監督方案,以此提高醫務人員洗手依從性。在醫療活動中,積極落實手衛生工作,提高醫務人員手衛生意識,從而形成洗手習慣。(3)充分發揮感染控制小組的工作職責,加強對醫務人員手衛生進行監督與指導。感染控制小組應對醫務人員手衛生情況進行定期抽查監測,進行細菌培養,并進行及時反饋,將監測結果納入個人考核制度中,直接與薪資待遇掛鉤,以此調動醫務人員洗手的積極性。強調手術清潔與消毒,以此預防交叉感染的發生,減少醫院感染。(4)強化醫德修養,重視醫德“慎獨”。“慎獨”不僅是醫務人員應具備的自律意識,還是醫務人員約束自身行為的良好素養,是醫務人員的基本道德規范[3]。為此,在手衛生管理中,一定要加強醫德修養與“慎獨”修養,從而保證手衛生全面滲透到醫療活動當中,最大限度的提高醫療活動效率。
綜上所述,結核病科醫務人員對手衛生的認知有待提高,為此,應結合實際情況,增加洗手池數量,完善手衛生管理制度,加強監督,從而確保手衛生達標。
參考文獻:
[1] 李月霞.醫務人員手衛生現狀分析及管理對策研究[J].東方食療與保健,2017,4(2):189-190.
[2] 范建芬.感染科醫生肺結核職業暴露的原因分析與干預措施[J].醫藥前沿,2017,7(23):367-368.
[3] 劉莉.探討傳染病醫院護理人員手衛生依從性調查分析[J].特別健康:下,2014,5(10):299-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