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福布斯雜志發布了2017香港富豪榜中,李嘉誠以303億美元財富排名第一,李兆基排名第二,鄭氏家族排名第三。米高·嘉道理作為前十大富豪中唯一的外國人,身家為65億美元。
在香港,嘉道理是一個低調、顯赫的傳奇家族,他們是來自伊拉克的猶太族裔,在電力、紡織、地產、銀行、橡膠、地毯、倉儲、海底隧道、修船、電腦等多個行業都有涉足,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家族企業集團之一。米高·嘉道理是家族的第三代掌門人,目前擔任香港中電控股及香港上海大酒店主席之職。
1
財富擴張之路
1 8世紀嘉道理從伊拉克遷居至印度,后來遠渡重洋追隨當時的上海猶太首富沙宣家族。最初,老嘉道理帶著兩個兒子去上海給沙宣家族打工,老嘉道理做倉庫保管員,埃利·嘉道理隨船押貨,以利·嘉道理做跑腿的雜工。猶太人的精明和善于理財仿佛是血液里流淌的基因,替沙宣家族打工后不久,嘉道理父子就開始經營茶葉及陶瓷,獲得第一桶金后,他們逐漸開始購入大量土地,那些土地后來都大幅升值。
嘉道理在香港的財富擴張之路開始于1908年。當時,英資企業中電集團發展戰略失誤,導致股票長期低迷,急缺現金。埃利·嘉道理從英資新旗昌洋行手里以10萬現金的優惠價格購得大量股份。在此之前,從上海來到香港的埃利·嘉道理靠著手上僅有的500港幣開創了一家股票經紀行,通過幫人理財賺取傭金。收購中電之后,他們以紅磡為基地,建立鶴園街電廠主要供電給九廣鐵路和半島酒店。二戰爆發日軍占據香港前夕,為免中電設施落入日本^手中,埃利·嘉道理的侄子,也是家族第二代掌舵人的勞倫斯·嘉道理親自主持炸毀發電廠然后撤退人中國大后方。戰后,同一班舊部屬回港重建中電,恢復了這家大企業的昔日活力。勞倫斯·嘉道理在侶歲時就進入中電,一直工作到94歲逝世。到今天,中電的市值已達約800億港元,電力服務覆蓋全港八成人口,電纜總長度逾1萬公里。
除了能源工業外,嘉道理家族還通過投資橡膠園、銀行業、船運和房地產而獲得了更多財富。1866年嘉道理創辦香港上海大酒店有限公司,旗下的半島品牌,在世界各地管理多家豪華酒店。尖沙咀半島酒店作為香港地標性建筑,曾被選為全球十大知名酒店。
另外,通往太平山頂的山頂纜車,是全亞洲最早建成的纜車索道系統,這也是香港上海大酒店全資擁有的產業。
1993年8月,94歲的二代掌門人勞倫斯·嘉道理去世。與作風老派的父親相比,從小接受貴族化教育的米高是個十足的“現代派富豪”,他的西服一定要去倫敦高級服裝店定做,熱愛跑車、古董車和直升機。坊間對于他最著名的傳聞是:為了其位于深水灣68號的豪宅視線不受阻,米高花了4.3億先后買下相鄰的深水灣70號及72號。
不過,這并不表示米高只是個喜歡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弟。事實上,他從小就跟著父親學做生意,11歲就開始列席董事會,聽董事們討論問題。在接手香港上海大酒店和中電公司后,米高表現出了極高的商業才能。他曾兩次擊退對手對香港上海大酒店的敵意收購一分別來自有“股市狙擊手”之稱的港商劉鑾鴻和羅旭瑞。
2
家族慈善傳統
相較一些大家族的后人爭奪遺產互相攻擊,嘉道理兄弟相互信任,彼此扶持。當年的老嘉道理帶著兩個兒子在上海起家,之后將主要業務移到香港。埃利·嘉道理終身未娶,弟弟以利·嘉道理以及以利的兩個兒子繼承了他的全部財產。
值得一提的是,以利在上海也是知名猶太富豪,同時還是二戰時上海援助歐洲難民委員會召集人,為進入上海避難的猶太難民提供了很多幫助。
猶太人重視教育和精神食糧的傳統在嘉道理家族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印證,在最艱苦動亂的戰爭時期,嘉道理創辦了難民教育學校,他們辦報,建圖書館,在逃難中依然手不釋卷,好學上進。如今上海的歷史博物館,依然能找到這個猶太家族當年努力奮斗的見證。
家族二代掌門人里,兩兄弟分工明確,各有所長,合作無間。勞倫斯是能源專家,霍瑞斯是農業專家。一個推動工業,一個推動農業。
嘉道理家族向以富而仁厚、樂善好施而聞名。多年來,家族曾捐款資助興建多所醫院、老人院及社區中心等。20世紀初,埃利·嘉道理就在中國創辦了育才書社,共建立了六所非宗教學校免費教育中國孩子’他更大力協助在香港成立梅夫人婦女會,為異地工作的職業婦女提供住宿地方。
同時,埃利·嘉道理資助開辦了。一所專為印度裔孩子而設的學校,為身處香港的印裔孩子提供學習場所,并為低下階層的印裔孩子提供獎學金。他也曾協助籌備資金開立其中一問歐洲基督教青年會:當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則牽頭支持軍事基金,助以購買戰機。嘉道理家族一直致力幫助香港人自力更生,工業方面有“太平地氈”,為香港女性提供就業機會。而他們創辦的“嘉道理農業輔助會”則捐贈村屋、以千計的農場動物及農資予有需要的農民。他們更將大筆款項分配予農民作購買飼料之用,或作為免息貸款,讓他們可購買藥物、衣服及毛毯等。
近年來,米高·嘉道理致力于推動一系列為保存香港本土文化的“香港社會發展回顧”項目。米高認為,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對上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歷史大事的記憶正逐漸消失,而隨著歷史巨輪急轉,香港由以制造業為主轉型為中國一個服務業主導的經濟體,令市民原有的生活模式起了重大轉變,昔日的傳統日漸式微。該項目以嘉道理家族及其在香港及其他地方的業務發展及慈善事業為著眼點,廣泛收集和整理有關的歷史文件、照片、錄像和口述記錄檔案,并公開予各界人士分享,激發年輕人對香港歷史的興趣,并且傳揚其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