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偶蹄動物,例如,豬、牛等,常發口蹄疫疾病,這種疾病屬于突發疾病,傳染速度非常快,不僅可以在動物群體間傳播,人類健康也會受到一定威脅,是全球范圍內衛生管理的主要對象。口蹄疫的傳播經常是一旦發病就會在同一時間內,眾多的羊、牛等偶蹄動物都是一起發病的,而且發病的動物數量較多難以控制。雖然其發病癥狀基本一致,但無法實現交叉免疫,因此,該種疾病成為疾病預防工作中的難點。
關鍵詞: 畜牧業;口蹄疫病;臨床癥狀
中圖分類號:F326.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6-3637(2017)1-0079-01
口蹄疫(Foot and mouth disease,FMD)曾多次在世界各地發生大流行,雖是早已熟知的老病,但是近幾年在亞洲等地的再次暴發,又出現了一些新的情況。目前,針對口蹄疫疾病,預防接種口蹄疫疫苗是惟一有效的措施,還沒有有效的治療手段。由于口蹄疫具有傳染性機極強、病毒類型多、傳播途徑廣、多種動物共患的特點,因此需要了解口蹄疫的流行現狀、病毒結構特性、流行傳播方式并具體分析,運用相應的現代科學技術,采取有效防控措施來禁止口蹄疫的發生。本文根據此病的流行特點,以牛口蹄疫病為例對口蹄疫的綜合防治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
1 口蹄疫流行特點
口蹄疫傳播途徑中偶蹄動物是最易患病的動物,以牛最易感,其次分別為豬、羊,帶毒牲畜和病畜是最主要傳染源,人也能通過感染而引發疾病。染疫動物因長期的帶毒和排毒過程,是最危險傳染源,被FMDV感染過的動物會成為持續感染的帶毒者。在患病動物的水皰皮內和淋巴液中病毒含量最高。在發熱期間,血液內的病毒含量最多,奶、尿液、口涎、眼淚和糞便中均含有FMDV。此外染疫公畜的精液也能使受精的母畜感染并發病,飼養染疫動物的草場、圈舍、飲水源以及屠宰染疫動物屠宰場、屠宰工具和排放的污水等都是傳染源。口蹄疫有兩種流行方式,一是擴散式,即由一點或一塊,逐漸向周圍擴散;二是跳躍式,即由一點跳到遠處出現新疫點。傳播因子快,病毒毒力強,溫度低,會出現這種遠距離傳播。傳染途徑主要是消化道、呼吸道、受損皮膚、黏膜以及完整皮膚,如乳房皮膚、黏膜(眼結膜)。牲畜的流動、動物產品的運輸,被病畜的分泌排泄物,畜產品污染的車船、水、牧草、 飼料、飼養工具等,以及來往人員和易感動物都是重要的傳播媒介。空氣也是遠距離傳播的主要媒介之一。
2 畜牧業中口蹄疫的癥狀跟影響
2.1 牛口蹄疫的臨床癥狀
牛的口蹄疫病毒的潛伏期一般都在 2~4d,有些長的可達7 d 左右。在發病中的牛里面,病牛的體溫可以高達40℃~41℃,同時還伴有一定的精神萎靡,食欲減退,開口時還伴有吸吮聲,在經過1~2d以后還會發生唇內齒齦、 舌面及頰部黏膜出現蠶豆至核桃大小的水皰。牛口內的溫度高,口角中流涎增多同時還是成白色的泡沫狀態。在牛的體溫正常了以后,身體糜爛的地方開始逐漸愈合了,其也會發生蹄殼脫落,乳頭的皮膚還會出現水皰,并伴隨著發生破裂糜爛。牛主要的表現就是出血性腸炎以及心肌麻痹,這對牛影響很深導致的死亡率頗高,牛在病愈后還可以獲 1年的免疫力。
2.2 口蹄疫的影響
牛對口蹄疫中的病毒比較容易感染,這個病毒具有流行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發病急同時還有危害大等各種流行病具有的特點,其發病的疫區發病率可達50%~100%。其病畜以及潛伏期中的各種動物都是屬于最為危險的傳染源,其中病畜的乳液、尿液、口延等均含有病毒。
3 畜牧業中牛口蹄疫的預防措施
3.1 日常生活中注意加強牛病情的檢疫,并嚴密的監視疫情的整體動態。
3.2 在采購畜產品的時候,要提前進行考察保證不從疫區進易感動物的產品。
3.3 在疫區以及容易受到威脅的區域中的牛、羊等動物定期的進行疫苗的注射。提高其免疫力,如果已經發生口蹄疫了就應該及時的采取病料進行檢測。
3.4 加強對牛羊飼養的管理,改善其環境衛生,并不斷增強其抵抗能力。
3.5 一旦發生病情,應該立刻進行上報。并在疫情發生的地方進行嚴格的封鎖、隔離、消毒并處理已發生疫情的病畜,同時對其尸體進行無害化的處理,保證消滅疫源。同時發生病情的場地及其中的用具要進行全面的消毒控制,保證無新例出現才能解除封鎖。
總結:口蹄疫一旦爆發就會引起牲畜大量死亡,對養殖專業戶帶來非常嚴重的經濟損失。針對口蹄疫的發生,最主要的還是要提高對口蹄疫的認識以及防患意識,同時在平時加強牲畜飲食管理,圈舍環境的管理,為牲畜提供優質的飼料、干凈的飲用水,不斷增強其自身的抵抗能力,并對病畜撲殺以防止病情的擴散,通過多方面努力降低口蹄疫疾病的發生。
參考文獻
[1] 尤志強,牛口蹄疫病的綜合防治措施探討[J].吉林農業,2013.04.
[2] 趙洪麗.牛口蹄疫的診斷方法和防治措施[J].疫病防治,2013.13.
[3] 廖聲級.牛口蹄疫的診斷要點與防治措施[J].畜禽業總,2013.10.
[4]馬永軍;陳生明;;基層工作中口蹄疫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1年01期.
[5]胡景艷;口蹄疫的防控[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2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