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唐一軍書記所作的報告中,明確要求抓住用好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這一重大機遇,大力發展智能經濟。目前,“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由2016年頂層設計階段全面進入實質性推進落實階段。按照市委、市政府有關部署,2017年,要以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為總目標、總任務和總抓手,更加聚焦突破重點產業、重點項目、重大工程和重大改革,狠抓任務落實,全面推動各項工作實施開展。
發展大產業
培育轉型升級新動能
圍繞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打造一流現代產業體系主要任務,聚焦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屬合金材料、石墨烯、專用裝備、關鍵基礎件、光學電子、集成電路、工業物聯網等“3511”新型制造業體系中的細分行業,以重大項目、重點企業、重點平臺為抓手,推進產業高新化。大力推進重大投資項目引進落實。重點推進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動員大會簽約項目和重大平臺開工建設,重點推進中芯國際特種工藝集成電路生產線開工建設,推動華中數控等大項目落地,謀劃推進浙大智能制造研究院和浙江機器人產業集團。同時,強化精準招商,制定重點產業鏈招商目錄,認真排摸500強和行業龍頭企業業務發展和布局,根據產業特色、資源稟賦基礎和產業導向,市縣聯動、部門聯動,著重引進八大細分行業產業鏈重大項目。建立重點項目的服務機制,做好“店小二”,加強協調和服務,促進項目加快開工建設,盡早投產達產。積極培育大企業創新發展。聚焦八大細分行業,分階段建立龍頭企業、行業骨干企業、高成長企業、單項冠軍企業的動態培育庫。重點支持企業積極爭取國家級單項冠軍、強基工程、智能制造等領域試點,以培育主體梯隊合力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和提質增效。積極推動重大平臺建設。推進新材料科技城、梅山新區等重大發展平臺建設,加快集聚制造業優勢資源和優勢項目。推進余姚光電小鎮、模客小鎮、寧海動力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推進專業化眾創空間及工業物聯網、“制造業+互聯網”等領域專業化特色示范園區(小鎮)等新載體,分階段滾動培育一批高端產業集群。
實施大工程
加快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
切實抓好八大重點工程的實施,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在制造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方面,出臺制造業行業創新中心建設指南,重點推進石墨烯創新中心爭創省級和國家級創新中心,啟動專用裝備行業創新中心建設,謀劃引導智能制造、工業“四基”細分領域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應用,力爭全年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達到50項以上,推動寧波科技大市場實現技術交易額65億元。在智能制造工程方面,組織100項高端裝備產業化建設項目、100項左右“機器換人”和智能制造技改項目,加快工業機器人應用等自動化裝備應用,建設一批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培育發展智能制造產業服務平臺和機構,引導融資租賃公司為重點優勢企業產品推廣和企業融資租賃提供服務。在工業強基工程方面,在重點發展的“四基”領域,開展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研發(研究)和應用,組織實施100項左右批量化生產和推廣應用建設項目。強化標桿示范引領,在“四基”重點領域和產業關鍵基礎環節,動態培育30家典型企業,鼓勵“四基”企業向“專精特新優”方向發展。在“制造業+互聯網”工程方面,推動落實與鳳凰衛視、海爾集團、阿里巴巴的戰略合作,共建“中國制造2025(寧波)智能制造跨界融合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面向制造業服務的云平臺,培育工業大數據服務平臺,重點培育10家網絡化協同制造、大規模定制、服務型制造企業“制造業+互聯網”應用和新業態項目,開展各類新業態、新模式試點工作。在綠色制造工程方面,推進綠色產品、綠色工廠、綠色園區等綠色制造體系試點示范建設,重點開展電機系統和空壓機系統能效提升專項行動,培育一批節能標桿企業和能效領跑企業,創建一批節水型示范企業。繼續推進實施“低小散”整治提升項目,基本完成10蒸噸及以下高污染燃料鍋爐淘汰,力爭年度完成100家以上落后產能企業淘汰,騰出用能20萬噸標煤。在制造業人才提升工程方面,聚焦重點制造行業緊缺人才,積極引進“3315計劃”海外高層次人才和高端創業創新團隊。重點籌建現代學徒制試點學校和市級智能制造創新學院,培養遴選制造業“港城工匠”“技術能手”、培訓精英企業家、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制造業經營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在質量品牌標準工程方面,積極申報評選“中國標準創新貢獻獎”,主持制定和修訂國家及行業等標準的項目30個以上。
落實大改革
釋放改革創新活力
圍繞土地要素、金融服務、環境優化和各類專項試點,加快制造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要素流動和優化配置,建立與試點示范城市要求相匹配,與智能經濟發展、重點產業培育和重點任務實施要求相適應的產業發展生態體系。加大要素配置改革。落實《寧波市重點工業集聚區規劃》,建立重大項目優惠地價機制和差別化地價政策;編制《寧波市產業用地指南》,建立產業用地價格體系;繼續推進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分割出讓等試點;全面推進企業分類綜合評價,因地制宜制定完善企業綜合評價辦法。加大金融服務支撐。引導銀行業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完善對銀行業考核評價辦法,建立個性化評價指標體系。優化信貸投向,支持八大細分產業和重點項目,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實現高端化發展,推動部分“低小散”行業落后產能退出市場。指導和支持慈溪等地創建國家產融合作試點城市,全力打造全國產融合作先行示范區。持續優化企業發展環境。繼續推進落實35條降本減負政策,結合國家、省最新出臺的政策要求,對“降成本”政策進行必要的充實調整,并對企業反映較多的氣、電供應價格等問題,積極開展調查研究,力爭有突破性進展。同時,通過持續開展精準服務企業活動,加強重點企業、重大項目跟蹤服務,幫扶企業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推動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推進各類專項試點。市級層面,重點推進創新成果產業化、制造業行業創新中心建設、高層次人才引進等領域的14項試點;區縣(市)層面,重點推進發展壯大稀土磁性材料產業、推動家電產業智能化發展、服裝產業時尚化發展等領域的54項試點。每季度召開一次工作現場會,協調推進試點示范,推廣先進工作經驗。
完善大機制
形成協同推進總格局
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加快出臺專項政策和實施細則,以先進標準構建形成總體工作體系。加快建立工作推進整體機制。加快導入“標準化”工作模式,建立起以法規、政策、規劃、計劃等建設與制定為抓手的“政府整體推進”和以重點項目、重點企業、重點人才為抓手的“市場重點突破”兩大管理機制。健全完善政策配套體系。加快出臺《關于寧波市推進“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范城市建設的若干意見》,盡快發布15個三年攻堅行動計劃,推動財政資金聚焦重點產業和重點領域。做好廣泛動員和宣傳引導,持續宣傳報道相關政策舉措、典型案例和優秀代表,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傳播好的發展經驗;及時將市、區重視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精神、重大決策部署、重要文件政策傳達到鎮鄉(街道)、企業和各類市場主體,形成多方協同推進、合力推進的工作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