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區生產總值(GDP)從2011年的6074.9億元提高到8541.1億元,五年年均增長7.6%;人均GDP突破10萬元,達108804元,是2011年的1.4倍;財政總收入從2011年的1431.8億元提高到2145.7億元,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超過1100億元,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
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寧波砥礪前行,不斷提升改革、創新和開放水平,經濟發展邁上新臺階,綜合實力持續增強。五年來,寧波經濟交出了一份不平凡的答卷。
轉型升級穩步推進
在過去的五年,轉型升級是貫穿寧波經濟發展的主線。五年間,我市積極實施“四換三名三創”工程,工業增加值由2011年的2559.4億元提高到2016年的3766.6億元,五年年均增長7.7%。其間,臨港工業加快向“集群化、循環化、高端化”發展,傳統優勢產業加速由塊狀經濟向現代產業集群轉型,并成功引進上海大眾、中車集團等投資超百億的重大項目。
2016年,我市規上汽車制造企業累計完成產值1924億元,同比增長29.8%,產值規模首次超過電氣機械業、化學原料制品業,從全市第三大行業躍升為第一大行業。通過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價值鏈、資金鏈等上下延伸,我市目前已構筑起龐大的汽車產業集群。
五年來,我市精心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等,產業結構逐漸向高層次演進。2016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增加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增加值的比重首次雙雙突破40%;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產值2407.3億元、增加值484.5億元,其中,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新材料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30.6%、9.5%、7.9%和7.5%,增速均高于全市規上工業平均水平。
服務業對經濟增長貢獻顯著提升。2016年全市服務業實現增加值3996.9億元,是2011年的1.6倍,五年年均增長8.2%。去年,我市成為第二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后,全市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總額就達到了270.14億元,無論是跨境電商的進口額還是出口額,均居全國前列。
在節能減排方面,我市也取得了顯著成效。“十二五”期間,全市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18.7%,全市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消費占比下降了8.8個百分點,清潔能源利用占比上升了2.8個百分點,達到4.5%。
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科技創新投入不斷加大,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2016年,我市RD(研究與開發)投入占GDP比重達到2.5%,比2011年提高了0.61個百分點,財政對科技投入五年累計達216.7億元,年均增長15.0%。
五年來,我市發明專利授權累計達18224件,年均增長28.4%,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23件。2012年,由寧波大學為主完成的“非線性應力波傳播理論及應用”項目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更是實現了我市國家自然科學獎“零的突破”。
創新平臺建設扎實推進。寧波新材料科技城國際創新中心開建,寧波國際海洋生態科技城掛牌,引進諾丁漢大學寧波材料研究院、寧波國際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寧波智能制造產業研究院等創新機構50多家。去年8月,市政府還與與浙江大學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提出建設浙大寧波“五位一體”校區……
截至2016年底,全市已有省級企業研究院47家、市級企業研究院104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344家、市級以上企業工程(技術)中心1188家。
創新主體加快涌現。五年來,我市積極建設“蔚藍智谷”,啟動實施“3315計劃”“百名精英企業家培訓工程”,推出人才發展新政策25條。目前,全市人才總量已超200萬,高技能人才從2012年的21萬增長到2016年的33.3萬,占技能人才比重達到了25.8%。
對外交流合作不斷深化
五年間,我市外貿轉型升級邁出了新步伐。2013年,我市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首次突破千億美元,成為浙江首個、長三角地區第三個外貿總額超千億美元的城市。
2012年以來,我市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89億美元,五年年均增長9.9%,累計核準中方境外投資額107.4億美元,實際中方境外投資59.1億美元,“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
隨著中意寧波生態園、中東歐寧波產業園、新加坡豐樹現代創新產業基地等開放平臺建設加快,成功承辦亞太經合組織首次高官會議,舉辦中國—中東歐國家投資貿易博覽會等重大活動……我市的對外合作水平不斷提高。
去年,我市外貿自營進出口總額達到6262.1億元,其中出口4359.4億元,分別占全國的2.6%和3.1%。直接與我市開展貿易往來的國家和地區達223個,我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總額達到248.2億美元。
五年間,我市還先后與新西蘭奧克蘭市、韓國大邱市等結為友好城市。數據顯示,2016年,我市接待入境游客173.5萬人次,是2011年的1.6倍,年均增長10.1%,入境旅游外匯收入9.2億美元,年均增長7.1%。
除此之外,我市還穩步推進國內區域合作。2012年來的五年時間內,我市已累計引進內資3707.6億元,浙商甬商項目實際到位資金2776.7億元。
港口經濟圈建設扎實推進
在新一輪海洋經濟蓬勃興起、低碳經濟加速發展、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大背景下,近年來,寧波舟山港“深耕細犁”黃金水道,及時調整結構,針對水路、鐵路集裝箱中轉比例偏低的集疏運現狀,加強與馬士基、地中海、中遠海運等全球航運巨頭的戰略合作。
2016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達9.2億噸,居全球港口首位,集裝箱吞吐量達2156萬標箱,超越韓國釜山和香港,躍居全球第四位。
去年,“杭甬兩關船舶申報一體化系統”正式上線。在此之前,需要在寧波、舟山停靠的船舶,至少要進行“兩次進境、兩次出境”共4次申報,而新的船舶簡化申報系統啟用以后,船舶申報手續直接簡化為“一進一出一移泊”3次。雖然只是少了一次申報,但對企業來說,卻是打通了寧波和舟山兩港域之間的筋脈,使得船舶在兩港間的移動更加快捷便利,有效降低了企業成本。
同時,寧波還大力發展多式聯運。通過打造互聯互通的江海陸聯運服務中心,寧波舟山港相繼與浙江省內及中西部的江西、新疆、四川等9個省市的20多個城市構建了一張海鐵聯運物流網絡。
憑借這個物流網絡,寧波舟山港集裝箱海鐵聯運從2011年的4.7萬標箱增長到2016年的25萬標箱,年均增長39.9%,居全國6個示范通道首位,水水中轉比例達到23%,實現杭甬運河寧波段500噸級通航。
除此之外,寧波舟山港循跡“海上絲綢之路”,繼續拓展國際港口聯盟的“朋友圈”。在2016年中國航海日論壇中,寧波舟山港還與德國漢堡港務局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與威廉港集裝箱碼頭亞德港營銷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諒解備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