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國內流通的紙鈔,發行機構繁多,品種數量龐雜。除了國家銀行發行和加蓋各地名的貨幣外,還有各地方政府、地方政權、地方銀行發行的貨幣,以及各地方商會、堂號等發行的雜鈔和解放區發行的貨幣。這些五花八門的鈔票在特定的歷史時期互相流通、兌換,形成了中國近代金融史上的一大奇觀。通過研究發現,這些鈔票雖然發行機構、發行時間不同,但大都印有防偽暗記。這些暗記是設計、制作鈔版時特意設置的隱蔽標記,作為一種防偽手段,是鑒別鈔票真偽的重要依據。
紙鈔上的暗記特性
1.保密性。制作者總是采取各種隱藏技巧設計暗記。如采用微雕技術將暗記做得極其微小,或將暗記與圖案融為一體,刻意不引起人們注意。這種暗記無規律可循,隱藏在鈔票的圖案花紋中,看似隨意而為,卻經過精心設計。因為暗記的設置隱含了事物的真相,出于防偽的初衷,要使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如果出現偽鈔,啟用暗記即可辨明真偽,故暗記的保密性不言而喻。
2.公開性。鈔票上設置暗記主要目的是防偽,鈔票一經發行,暗記也就公開在每位經手人面前了。但是由于暗記設計巧妙,往往使人視而不見。要想發現某張鈔票上的暗記,只有借助高倍放大鏡耐心觀察、尋找、研究才可能發現。
3.特殊性。鈔票暗記是其本身具有的內在特征,與偽造貨幣所反映出的特征存在的差異,是真假鈔之間的本質性的差異,兩者之間的差異是做出真偽鑒定的根本依據。
4.可變性。鈔票暗記的變化主要通過印鈔紙張的厚薄,質地的光潔與粗糙,印制油墨的顆粒粗細、顏色變換,以及印鈔機壓力的大小變化,鈔版的磨損、漲縮、裂紋、損壞、修補等特征反映出來。
5.穩定性。鈔票暗記在鈔版沒有過度磨損,紙張、油墨質量穩定的情況下,具備充分的穩定性。當時國家銀行所發行的鈔票,是由技術先進的印鈔廠家或由西方發達國家印鈔廠印制,其印制質量恒定,暗記的穩定性必然得到充分保障。再如地方商號、堂號等發行的雜鈔,因受發行量所限,一般是一次性印制;山東解放區的北海銀行鈔票,一般每年要換年號和圖版,因此鈔版在印制周期內的磨損是很微小的,所以鈔票暗記的具象反映是相對穩定的。
民國時期紙鈔上的暗記舉隅
國家銀行所發行鈔票上的暗記:1.交通銀行加印“山東”“濟南”5元券,民國16年(1927年)版,美國鈔票公司印。正面圖案是行駛中的火車,兩側分列“伍圓”面額,左右兩端印有“山東”字樣,票面下方兩側印有“濟南”字樣。在火車頭右側鐵軌的前方,隱藏有肉眼看不到的英文字母“S”暗記;背面上方英文“BANK OF\"字母下面的卷紋花符中,隱藏著一個數字暗記“2”。這兩處暗記均極細微且印制規整。2.中國銀行加印“山東”10元券,民國7年版,美國鈔票公司印。正面圖案是山東曲阜孔廟大成殿,兩側分列面額“拾圓”。在圖案左下角古松柏的下方,有一組英文字母暗記“A.B.N.Co”;在“憑票即付國幣拾圓”的“拾”字上方的花符中,有一隱藏的英文字母暗記“Y”。
地方政府發行鈔票上的暗記:1.山東省銀行5元券,民國14年版,美國鈔票公司印。正面圖案是泰山玉皇頂,兩側分列面額“伍圓”。在正面圖案右下方隱藏有一組英文字母暗記“ABNCo”;在票面“會辦之印”的紅色印章右側的花符中有一隱藏的英文字母暗記“s”。2.山東省第五區2元流通券,民國27年版,山東第五區財政保管委員會發行。票面兩邊印有“完糧納稅、公私通用”及面額“貳圓”,下面印“民國二十七年印”。正面下方右側隱藏著一個暗記“工”字,左側一個暗記“文”字,這兩個漢字既是暗記,又代表了“惠民勤工同文承印”廠家。背面藍色,印有《山東省第五區流通券簡章》和廠銘。簡章第六項內容為:“本券印有暗記,如有偽造或涂改情事,依照刑律從重治罪”。
地方商會、堂號鈔票暗記:地方商戶、堂號、錢莊等非政府機構,其發行的土鈔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暗記多為隱藏的漢字,字體較之要大一些。如經仔細觀察,這些暗記用肉眼即可發現。1.莒縣西鄉夏殿莊“同協永”錢票,濟南西門里華中石印局印,面額“京錢叁吊文”。票面上方是福祿壽三星,下部為八仙圖案,內環框內環繞諸葛亮《前出師表》文字。在右側八仙法器的傘上隱藏一“東”字,與此水平方向的左側雙魚圖案中隱藏一“印”字。此“東”“印”二字應為印制廠家設置的暗記。2.青州“益興源”錢票,青州文友齋印刷,面額“元錢壹吊整”。在上方“青州”字樣兩旁的枝葉下方,隱藏有“汲”“宗”“舜”字樣;在下方“城東大尹莊”之“東”字右方,隱藏有青州的古稱“益都”二字。這些隱藏的文字即為該錢票的暗記。3.鄆邑北關鼓樓街路西“鼎豐”錢票,鄆邑即山東鄆城,面額“大錢伍千文”。正面上方圖案為雙龍戲珠,下部圖案為海水江牙,兩條龍身上各對稱地隱藏兩個暗記“中”字。此錢票未有印制廠銘,隱藏的暗記估計為濟南西門里華中石印局印制該錢票時所設置。
解放區北海銀行紙鈔上的暗記
1988年,山東省金融學會《北海銀行五十周年紀念文集》中刊載了當時印鈔親歷者任志明《戰斗在沂蒙山區的總行印鈔廠》一文:“當時我們的票子是用一般的石印機和鉛印機印制出來的,很容易被敵人偽造,因此發現了不少假票。為了便于識別,我們在印票子時除了做暗記外,就是充分發揮工人的智慧和技術,力求印出質量最好的票子。”
例如:1.北海銀行加印“膠東”地名5元券,民國30年版。正面圖案為庭院、樓閣、船只,下方印有“膠東區地方本位幣”,左右兩側加印紅色“建”字。左上方花紋中隱藏一個“十”字,右側樓閣最下面的一層臺階上,隱藏著2個“c”字,一個5“字”,樓閣右側的兩株樹中,分別隱藏著“2”“5”“F”“3”“5”“c”等阿拉伯數字和英文字母。
2.北海銀行加印“山東”地名50元券,民國33年版。正面紅色圖案,左側橢圓形圈內是農夫提水灌溉的畫面。在右側和左側的樹葉中分別隱藏著英文字母“B”“H”的暗記,這兩個暗記在放大鏡下清晰突出,既是防偽暗記,又表示了“北?!睗h語拼音的首個字母。
3.北海銀行加印“山東”地名500元券,民國36年版。正面主圖為電塔、汽車。在圖案中建筑物的大門右側和左側的柱子下方,各自隱藏有對稱的英文字母“B”“H”字樣的暗記。
4.北海銀行加印“山東”地名100元券,民國32年版。正面圖案為山樹茅屋,其背面左右兩側各印有一個“?!弊郑谥虚g北海銀行英文字母上面的兩個圓圈內分別有漢字“莒”“中”。莒中曾經是山東解放區的一個縣,屬山東濱海行政區。1942年2月,北海銀行濱海辦事處以《濱海時報》社一部分為基礎,加上從總行抽調出來的一部分人員和器材,在洙邊區孫家溝建立了北海銀行濱海印鈔廠。1943年3月,北海銀行總行印鈔廠駐在莒縣楊家圈,總行駐地是附近的李家宅子。1945年7月改莒中縣為莒縣。在當時動蕩的戰爭年代,北海銀行印鈔廠經常遷移,確有在莒中縣境內印制鈔票的可能,以“莒中”地名為暗記當在情理之中。
以上所舉鈔票暗記,僅為文字、數字、字母暗記,尚不包括點線暗記和圖形暗記。鈔票上的花符及邊框圖案均由點線構成,制版技師設計暗記時,往往利用點線的連斷、疏密、長短、粗細進行暗記設置,較之文字暗記,局外人對這種點線暗記更加難以發現,其防偽能力更勝一籌。在部分暗記中,有表示印鈔廠家的廠銘,有表示發鈔銀行的行名,還有表示在解放區印制地點的地名。這些新的發現增添了近代紙鈔的文化內涵,拓展了錢幣學研究的外延。深入發掘這些隱匿暗記,揭示其歷史背景,必將不斷豐富貨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