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禪文化作為是東方文化的精髓,對東方的建筑藝術有指導意義。隨著時代進步,禪文化也在不斷融入新社會的方方面面,如在建筑環境設計中就自然融入了其精神內涵。中國的禪文化追求的是對寧靜、優雅、閑寂、自然的環境氛圍的追求和向往,茶道也是如此,兩者存在著相輔相成的影響,茶館作為媒介將禪文化傳遞的人們的生活中,而在禪文化發展過程中,同樣也在帶動著茶館的發展。在時代進步飛速的今天,人們對于茶館的精神需求也在不斷增高,因此禪意空間氛圍的營造變得十分重要。
關鍵詞:禪文化;茶館設計
“禪茶一味”,禪與茶自中華文明初始就有著密切的聯系。禪文化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汲取中國本土教派的教義,而茶發源于中國,茶文化在過去千年歷史的進程中充當了重要角色,佛家品茶如參禪,道家品茶如修道,而士大夫和文人也留下了不少關于茶的雅事。在禪文化、茶文化共同發展的幾千年中不斷的相互影響,精神追求上在本質上也有相似之處。
一、禪文化的起源和發展
禪,起源于印度。它是梵語“禪那”的略稱,意謂靜慮,后來取用“禪”的梵文原音,加上一個譯意的“定”(定即精神統一)字,便成為中國佛學慣用的禪定或坐禪。禪在魏晉南北朝時期傳人中國,并形成了三大佛教禪文化流派,即漢傳佛教禪文化、藏傳佛教禪文化和云南佛教禪文化。在佛學中,禪定是大小乘共通行持修證的方法,而禪宗,則是佛教的心法,與中國文化精神結合而形成的佛教宗派。又因以參究的方法,徹見心性的本源為主旨,亦稱佛心宗。傳說創始人為菩提達摩,下傳慧可、僧璨、道信,至五祖弘忍下分為南宗惠能,北宗神秀,時稱“南能北秀”。其中漢傳佛教禪文化是由印度佛教傳人內地后與中國古代道家文化和儒家文化不斷融合發展,最終形成了儒、釋、道三大文化齊頭并進的局面。
二、茶館設計現狀
茶文化發源于古老的中國。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快速發展,室內空間設計也在快速的融合發展,趨于一致,中國茶館空間設計過程中,對于玻璃、混凝土和筒燈等西方裝飾元素的應用也變得越來越常見,很大程度上豐富了我國茶館設計的空間表現力使其不再局限于傳統模式。當前,在布局設計時,很多設計師仍舊沿用傳統茶室空間布局,在中部對典雅的茶庭空間進行設置,借助玻璃屏風或者竹簾帷幕,對茶館空間進行分隔,使人們的日常飲茶空間更為雅致。也突出了茶館設計過程中的商業功能。而在茶館外部立體面設計過程中,受西方美學影響,更加傾向于歐式設計,極具優美的西方古典特色。文化層面的差異性,決定了中國茶館空間設計和西方茶室設計的差別。當代中國茶館設計中,既要注重現代美學的應用,也要突出古典的民族特性和地域文化特性。目前,中國茶館空間設計逐漸實現了古典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融合,茶館的裝飾元素也更加多樣化。
三、禪宗文化在當代茶館設計中的應用
3.1平面布局設
禪,意謂靜慮。在禪看來,人類文明的出發點,應是“識自本心,見自本性”,“如實知自心”解決以生死痛苦為主的人生煩惱痛苦,而茶道講究“和敬清寂”,在品茶時保持內心的寧靜,把個體的“小我”融人到自然的“大我”中,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
因此,在茶館中融入禪宗文化,常常將中國的造園手法融入于設計中,正如錢泳所說:“造園如作詩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應;最忌堆砌,最忌錯雜,方法佳構。”在平面布局設計中要有合理的動線設置,動線設計要滿足人流的需要,力求出入方便,同時要避免人流打擾到茶座中飲茶的顧客,通道可設置綠植、木柵格、帷幔等阻擋視線,保證顧客超的私密性,使顧客使用時不會感到局促和喧鬧;其次要有明確的動靜分區,滿足顧客的不同需求,對禪茶文化的展示。除了對茶葉和茶具的展示之外,茶藝的展示也同樣可以營造良好的禪意空間氛圍,其中包括對泡茶程序及茶具使用方法的演示,這時就使得顧客與茶館有了交流。因此作為動區的展示區的布局要通透,與作為靜區的茶座要協調,避免相互干擾。
3.2采光照明設計
禪是一種方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是掙脫桎梏之路。我們生活在相對的世界當中,一切相對的東西都像枷鎖一樣把我們捆得緊緊的,使我們不得解脫、不得自在。
因此,茶館空間中的照明設計就要充分考慮到顧客的心理需求。視野開闊的茶座是許多品顧客的首選,但相反的是,顧客自身并不希望成為大眾的欣賞對象,因此茶座的燈光設計應以可以產生虛擬空間,有很強的暗示作用,并且能夠起到良好的視覺效果的間接光照為主,避免強烈的照度對比,柔和的光線可以此來給顧客營造安全、放松的環境氛圍。
照明是建筑空間環境設計的重要元素,燈光可以使空間主題更加明確,光與影可以很好的對禪意進行詮釋,吊燈、壁燈、落地燈,甚至各式各樣的燈籠,都有各自的味道,華麗而典雅、朦朧而婉約,燈具的組合到位會讓茶室熠熠生輝,例如在展示區照明設計則可以點式、線式的布局形式方式進行設計,在給空間增加了層次感和戲劇感的同時滿足空間的照明需要。
3.3小品配景設計
禪文化追求自然、和諧的觀念,通過自然來凈化心靈,因此禪意茶館中常大量使用天然材質和肌理,例如青石、陶瓦、竹等。而留白是禪意氛圍營造的重要手段,須以恰當的小品配景畫龍點睛。
水、光搭配綠色陳設很容易營造出虛實相間的禪意空間,可以使顧客領略到“白本非色,而色自生;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池水無色,而色最豐”的意境。光在水中的變化可以賦予空間以生命力,塑造空間的品質,強化空間的深度。在幽暗空間中反射自水中的光影常常會使空間產生延伸感,安靜的水流與兀自躍動的光斑成為一種使顧客悄然人禪的媒介。
除此之外,禪文化寓意的紋樣符號的應用也會增加空間的禪趣,例如具有禪意的擺件、掛畫、隔斷等進行室內的裝飾,使空間主題更加明確。
四、結語
禪是一種思想,靈動的、平靜的,它希望超越物體表象而去關注其本質的精神變化。禪意空間正是通過耐人尋味的設計從而衍生出自然、簡樸、空靈、殘缺的空間特征,體現的是禪的清凈頓悟,直指人心的境界。如今向外逐物造成內在精神田園的荒蕪,使人們忘記了修心的重要性,漸漸習慣了以物質利益為目標的商品化價值觀念。由此產生了一系列的副作用,有人因生活節奏過快而身心俱憊,有人因商品化得人際關系而冷漠麻木,也有人因感覺自己被物化為社會機器中的零件而迷失自我。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說:“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因此通過以茶館為媒介的禪來領悟其處世哲學和生活態度,使修養提高、心靈凈化、智慧啟迪就顯得異常重要,也使得更多的人領悟到禪獨特的精神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