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湖南的民俗文化多樣,已經成為了獨具特色、獨樹一幟的湘文化的重要代表。湖南的民族文化包括節日、傳說、戲曲、飲食等,其中任何一個元素的背后都代表著一種文化,一個時代。我國的動畫理論雖然并不完善,但我國的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為動畫創作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與素材。本文將詳細介紹湖南民族文化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以幫助人們在動畫創作中更好的利用我國民俗文化。
關鍵詞:民俗文化;動畫創作;應用
引言
隨著動畫產業與文化的不斷發展,人們對動畫的認知已經不再僅僅停留在“卡通”、“幼兒化”上面。動畫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影視表達方式,成為敘述故事與看法的重要載體。動畫創作作為藝術創作的常見形式之一,應該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民俗文化就是在人類生活中逐漸沉淀下來的文化,是藝術傳中最為重要的土壤和源泉。湖南民俗文化所代表的不僅是湖南地區的風土人情,還代表著湖南人民的生活、性格、喜好及向往。在動畫創作中適當的應用湖南民俗文化,能夠讓動畫形象更為飽滿、豐富,讓故事情急更為生動,精彩。良好的動畫想象與敘事手法,能更好的讓人接受并認同動畫作品,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
1.豐富的湖南民俗文化
湖南民俗文化是湘文化的重要代表,是中華文化中獨具地域特色的重要一支。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形成了自己的審美、戲曲、飲食和文化,并將之融人到自己的生活中。湖南人喜歡吃辣,宋祖英的一首《辣妹子》將湖南人愛吃辣的形象唱的深人人心,也讓人們對湖南人性格中的辣印象深刻。
湖南作為我國湘文化的重要發源地,湘繡、湘劇都是當地的重要文化代表。“湘劇自明代成化年間開始形成,隨后逐步加入當地人民的民間藝術與語言特點,逐漸形成了以“高”(高腔)、“低”(低牌子)、“昆”(昆曲)、“亂”(亂彈)四大聲腔為特色的湘劇特色。湘劇中最為人所熟知的有《楊家將》、《琵琶記》等,隨著湘劇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曲目開始受到傳唱。在湘劇中最具湖南民俗特色的,當屬辰河戲。辰河戲始于明朝建立之初,吸收了弋陽腔的唱法,并與當地的語言、號子、民歌和儺腔相結合,形成了極具特色的辰河高腔。
在湖南的民俗文化中,擁有許多民間傳說,如火神蚩尤、娥皇女英、劉海砍樵、屈原投江等。每一個民間傳說都反映了人們當時的愿望與向往,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高尚民資及浪漫愛情的向往。
2.將湖南民俗文化應用在動畫倒作中的意義
2.1能為動畫故事情節的創作提供更多的靈感
故事情節可以說是動畫創作的主體。一個動畫講述了什么的故事,講述的怎么樣是最為重要的。好的故事不僅離不開精彩的,引人人勝的故事情節,對故事細節的處理也是非常重要的。當一個故事展現出來,其背后的故事底蘊就會立刻顯現出來。如今年夏天上映的我國國產動畫《大魚海棠》,就在開頭很好的引用《山海經》中“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暫且不論故事的情節,但立刻讓人對該故事定性為一個來自山海經的神話故事,是一個關于仙人的故事。如此就很容易吸引到受眾人群,并且讓整個動畫故事能夠立足于一個更為廣寬、深厚的文化背景中。同時也為創作者提供了更多的故事來源于靈感。湖南民俗文化中有眾多神話傳說,如孟姜女哭長城、劉海砍樵、娥皇女英、屈原投江。每一個生神話故事都可以延伸成一個精彩的故事。在表達這些故事時,展現故事的核心與當時人們生活情況都是不錯的素材。
2.2能讓動畫人物更為豐富、立體、飽滿
好的故事情節固然重要,但故事需要人物帶動發展。所以人物塑造,性格、背景、設定都會影響整個故事敘述效果。在人物的設計過程中,動畫創作者可以參考湘劇中臉譜化的設計。這能夠幫助觀眾更好的對人物定位,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與行事作風。無論是動畫中還是電影中,人物的造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人物的塑造。動畫在塑造人物的優勢是可以擺脫人物的實體,在外形的塑造過程中有了更多的發展空間。如何通過人物的外形、臺詞與動作展現人物的性格特征,讓人物更加豐富、立體、飽滿,若僅僅只是依靠臺詞與故事情節支撐,很容易讓人物變得單薄,臉譜化。
2.3豐富了動畫的表現形式
動畫的表現形式多樣化,絕不會局限于某一種表現形式中。動畫從字面上可以理解為“會動的畫作。”湖南的皮影戲,中國山水畫,歐洲的油畫以及簡單的素描都是動畫常用的表達形式。根據故事情節與人物設定的不同,動畫的表現形式自然也會不一樣。根據不同的動畫表現形式及繪畫風格,資深動畫愛好者能夠準確分別出不同地域的動畫。如中國的動畫總會透出一種古色,那種對山水天地間的幽遠靜謐的描繪是中國動畫創作這獨有的。即便在美國制作的《功夫熊貓》中有大段描繪四川風景的畫面,但對于色彩的使用仍然具有明顯的“美國風格”。好的動畫表現形式,不僅能能貼合并展現故事情節,還能為觀眾營造良好的視覺感受,讓觀眾更能進入到故事所描繪的空間與情節中。
3.湖南民俗文化在動畫創作中的應用
3.1湖南民俗文化在動畫故事情節創作中的應用
前文中說到,湖南民俗文化中有許多傳說與神話故事,在湘劇與花鼓戲中也有許多廣受人們喜愛故事。這些故事本身就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并且能衍生出各種相關的故事情節。可以說,湖南民俗文化中本身就擁有許多“TP”,而且每一個都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動畫創作者可以借鑒相關的神話故事或戲劇為藍本,構建一個全新或相似故事。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這類故事之前就不斷被人嘗試改編,在創作,因此在故事情節的安排與創作中一定要注重突出故事的核心主題,盡可能采用更為新穎的敘事手法,不要讓故事最終落了俗套。
3.2湖南民俗文化在動畫人物塑造過程中的應用
說起對動畫人物的印象,大多數人的腦海中會冒出可愛、顏色鮮艷、奇形怪狀等印象。多樣的形象讓動畫人物能夠更好的通過外形來展現典性格與做事風格。如在劉海砍樵中,劉海的形象就是非常典型的中國勞動人民的形象。青衫粗布,健康的身體,有力的背脊和四肢,黝黑的皮膚是劉海的慣有形象。這樣的形象讓人立刻意識到劉海的社會背景,人物性格。同時在對人物塑造過程中,動畫創作者還能夠借鑒湘劇中的塑造手法。當觀眾對動畫人物有了基本的了解,就不需要在用大量的篇幅去塑造人物了。
3.3湖南民俗文化在動畫表現形式上中的應用
單單就“動畫”的字面以上來說,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國就有了“動畫”,即皮影戲。湖南作為皮影戲的發源地之一,自然有著深厚的皮影戲演繹歷史。動畫創作者可以將皮影戲的人物設定、畫面安排與故事情節等與動畫相結合,讓故事從畫面上就具備深厚的古色與底蘊(以故事情節為大前提下進行)。作為我國最早進行木偶戲的地區,木偶戲中對故事場景的布置、人物舉止與故事情節的配合度都是借鑒的。而湖南的湘繡能為動畫背景提供良好的素材。如將著名的《冬雪北國》作為動畫得背景,并配以旁白,能夠讓畫面更具有質感,立刻抓走觀眾的眼球,將觀眾帶人到故事情節中。
結論
湖南民俗文化多種多樣,任何一樣民俗文化的背后都蘊含著這片土地千百年來的歷史、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動畫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所要表達的與民俗文化所蘊含的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在動畫創作中合理的應用湖南民俗文化,不僅能提升整個動畫的質感,更能夠為動畫的創作與發展提供更多良好的養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