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物質文化遺產蘊含從古至今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凝聚著中華民族深層的文化積淀,文化遺產燦爛輝煌且豐富多元,是中華各民族特有的文化傳承,是生生不息漫長歷史演變中的一種民間藝術,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藝術的靈魂、傳承精神的核心。現如今,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傳承環境面臨著艱難的斷層危機,對傳承人保護既是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起步較晚,而非遺傳承人的保護一直以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意識的淡薄、制度的不完善,使非遺傳承人傳承文化傳統根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發展過程中不斷演變而來,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所在,是傳統文化的核心,體現了民族精神的價值內涵。
一、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價值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和民族的精神體現。長期以來,物質文化遺產一直被大家所重視,背后蘊藏著傳統價值觀、道德觀與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社會、科學、歷史文化價值。其保護工作起步較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很多。物質文化遺產是有形的,是客觀存在的實物。有形的實物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容易被損毀,能夠流傳至今的物質文化遺產是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則可以彌補物質文化遺產流失的部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主要是“人”,只要有人的存在,非遺的文化精神就得以傳承。這些傳承人見證了各民族的發展歷程,是非遺傳承歷程中寶貴的人文資源。非遺傳承人的存在,使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越來越受重視,世界對于非遺文化的研究的氛圍也越來越濃厚。
保護非遺是不可忽視的研究問題,把握非遺的特點及保護現狀,通過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從而對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總體現狀進行掌握。總結非遺文化中所蘊藏的民族精神,挖掘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價值。保護非遺、探索非遺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史上的瑰寶,是民族特色文化的體現,它蘊藏著濃厚中國傳統文化思想內涵。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同時也有利于維護文化多樣性,加強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增進民族團結。
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大環境的分析
在非遺傳承過程中,隨著老一輩非遺傳承人的逝去,傳承非遺文化形式流失嚴重出現危機。世代相傳的傳承形式隨著社會的現狀正在逐漸消失,現如今信息化時代對原生傳統文化的沖擊不可忽視,對傳承非遺的道路也逐漸偏離。現代年輕人的生活理念隨著生產生活的需要發生轉變,追逐“金錢至上”生活方式,對傳統的文化繼承日漸淡漠。傳統手工藝被機械取代,傳承人的社會地位逐漸受到冷落,原以手工技術謀生的藝人的工作熱情得不到積極地推動,傳承的技藝與傳承鏈日益在快節奏的社會被淘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也面臨消逝殆盡的命運。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能脫離傳承人而單獨存在,其傳承和發展也離不開傳承人,正是有了傳承人一代接一代的繼承和創新,非物質文化遺產才得到延續,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永世流傳的決定性因素。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人類文化獨特且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世代文化綿延的傳承發展的歷程展現,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對非遺的保護更是人們對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深化,同時也是對民族文化和社會發展的高度重視和現實需要。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尊重與認同,不脫離非遺生長發展的文化土壤,認識到傳承道路的重要性,使傳承人的權利得到保護,提供多元化的傳承途徑,尊重傳承人的勞動成果,提高傳承人的積極性,使傳承人得到外界的更多關注,社會的關注、國民的共同關注才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的保護、傳承、發揚。
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保護與建設
在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建設中,堅持正確的傳承保護原則和理念,以傳承人為主體的采取合理有效的保護措施,給予傳承人更多得展示空間與活動平臺,提供生活上的資助與精神上的支持,真正解決生存的條件需要。
其一是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轉化成科學的經濟化、社會化、現代化的發展路線。非遺藝術的商品化,與市場的生產發展相結合促進社會市場的消費經濟,使非遺傳承的經濟地位穩固,為傳承之路的順延提供了堅實的保障基礎;通過市場商業化這一渠道進行非遺文化的發展宣傳,展現中國傳統文化下非物質文化的藝術魅力,影響國內外的藝術發展方向,受到世人的歡迎,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現狀增添了新的生機。
其二將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納入到教育中,使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青少年的教育活動中的重要環節,確保非遺之路的延續不斷,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的傳承與保護,納入到教育中,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并真正融入這個社會,從根源減少非遺傳承斷層的出現,促進傳承道路的可持續、傳承精神永不止。
其三是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權利,使傳承人的真正所得免受侵害、傳承人的作品免受侵權,使傳承人的權利在國家法律中占有一席之位,國家法律機關采取一系列措施肩負起保護傳承人的權利的職責。
結語
隨著中華民族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發展變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好的保護,就是要做好傳承與創新,要以人為本、堅持有效并合理利用市場經濟原則,明確傳承保護的必然方向,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生生不息地得以延續。現今,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陸陸續續打開新的格局,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使古老文化的時代精神轉換并融入現代的語境中,非遺保護之路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