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觀察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危重患者的護理干預措施,分析護理措施對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危重患者的重要性。方法:選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危重癥患者45例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統(tǒng)計研究,45例危重癥患者采用便攜式呼吸機進行轉運急救,急救過程中給予患者轉運前、轉運途中以及轉運后的交接等全面護理干預措施,觀察并對比危重癥患者轉運前后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以及呼吸等指標,同時統(tǒng)計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等,分析護理干預措施在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結果:危重癥患者轉運前后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以及呼吸等指標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45例患者的家屬其中36例對急救轉運期間的護理工作非常滿意,8例患者家屬對急救轉運期間的護理工作比較滿意,1例患者家屬對急救轉運期間的護理工作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7.8%。結論: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中給予護理干預措施可確保患者安全轉運,具有一定的臨床應用價值。
關鍵詞: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危重癥患者;護理干預措施
隨著醫(yī)療技術和設備的快速發(fā)展,便攜式呼吸機已經(jīng)廣泛應用于危重癥患者的急救轉運中,確保了危重癥患者的在轉運中的安全[1]。危重癥患者在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過程中需要給予護理干預措施,本院選取部分采用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的危重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措施,現(xiàn)將研究結果總結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危重癥患者45例的臨床資料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統(tǒng)計研究,其中男性患者有26例,女性患者有19例,年齡在48~65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8.3±3.9)歲,心跳呼吸驟停的患者有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有14例,慢性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有12例,重度支氣管哮喘患者有6例,顱內出血患者有5例。
1.2方法
45例危重癥患者在急救轉運過程中給予轉運前、轉運中以及轉運后交接等護理干預,方法如下:第一是轉運前的準備護理,首先要成立護理干預領導小組,負責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調配儀器設備,安排轉運人員,做好急救點的安排和后勤保障部,針對病情特殊的患者制定個性化轉運計劃。做好呼吸機的準備,檢查便攜式呼吸機的呼吸管道是否完好,打開便攜式呼吸機氧氣筒總開關,連接后進行呼吸機自檢,自檢沒有發(fā)現(xiàn)異常的調節(jié)呼吸機相關參數(shù),氧濃度設置為40~60%之間,呼吸頻率設置為15~20次/min,潮氣量設置為300~500ml,連接好氣管插管后針對呼吸暫停的患者需持續(xù)給予胸外按壓。第二是便攜式呼吸機使用時的護理,取患者的仰臥位,肩部墊高,氣管插管后給予吸痰處理,如果痰液比較粘稠經(jīng)過稀釋后再處理。將患者的氣管插管與便攜式呼吸機的連接管連接,避免氣管插管滑動的過程中對患者的氣管黏膜造成損傷。危重癥患者氣管內需要滴入3ml左右的生理鹽水,每隔30min滴入一次,以免便攜式呼吸機內沒有濕化氣裝置而影響呼吸。患者在轉運過程中醫(yī)生和護理人員需要全程陪同,嚴密監(jiān)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指標,出現(xiàn)異常即使采取處理措施。危重癥患者在進行檢查和治療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密切留意呼吸管道有無脫落和移位,便攜式呼吸機放置是否安全,同時注意觀察患者是否有不良反應等。第三是轉運后的護理,便攜式呼吸機使用結束后取下通氣管道,用清水沖洗消毒半小時后用蒸餾水沖洗晾干以備下次使用。將氧氣筒充滿氧氣,保持在10個大氣壓以上。第四是危重癥患者的心理護理,患者由于發(fā)病比較急,病情比較嚴重,往往存在焦慮和恐懼等不良心理,影響患者的治療,護理人員應該根據(jù)患者的具體情況與患者及家屬積極交流,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態(tài)。
1.3觀察指標
觀察并對比危重癥患者轉運前后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以及呼吸等指標,同時統(tǒng)計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等,分析護理干預措施在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滿意度評估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調查量表,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統(tǒng)計。
1.4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1.5統(tǒng)計分析軟件,患者轉運前后的各項指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患者轉運前后各項生命指標對比情況
危重癥患者轉運前后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以及呼吸等指標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家屬對護理的滿意情況
45例患者的家屬其中36例對急救轉運期間的護理工作非常滿意,8例患者家屬對急救轉運期間的護理工作比較滿意,1例患者家屬對急救轉運期間的護理工作不滿意,總滿意度為97.8%。
3.討論
急診搶救室內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治療的危重癥患者在進行檢查和治療的過程需要轉運至不同的科室。在轉運的過程中常規(guī)的呼吸支持方式一般選取簡易呼吸器,簡易呼吸機需要邊走邊捏,給患者的供氧量有限,氣管插管容易移位,不能保證危重癥患者的安全[2]。便攜式呼吸機能夠為患者提供充足的供氧量,氣管插管與便攜式呼吸機連接不容易發(fā)生脫落和移位,安全性較高[3]。如果采取常規(guī)的呼吸支持,危重癥患者急救轉運期間的血氧飽和度、血壓以及心率等指標變化比較大,影響患者的檢查和治療,針對特別危及的患者可能耽誤最佳搶救時機,根據(jù)本院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便攜式呼吸機急救轉運期間通過給予全面的護理干預措施,轉運前后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以及呼吸等指標沒有明顯差異,且患者家屬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較高達97.8%,表明采取便攜式呼吸機急救危重癥患者,同時給予一定的護理干預措施能夠確保患者安全轉運,利于患者進一步的檢查和治療,旨在提高危重癥患者的搶救效果。
參考文獻:
[1] 張美,李廣罡.便攜式呼吸機在危重患者院內轉運中的應用[J].中國醫(yī)學裝備,2012,9(10):76.
[2] 張滿萍,徐新蘭,俞小蓮,等.急診轉運氣管插管患者非計劃性拔管的原因與護理對策[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5,13(4):674.
[3] 邵士芹.急診氣管插管患者院內安全轉運的護理[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