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通過鏡檢查找畸形紅細胞,探討尿紅細胞畸形檢出率與腎小球腎炎的相關性。方法 選擇腎小球腎炎患者108例、非腎小球腎炎患者112例、健康人5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研究對象的新鮮尿液進行鏡檢,對鏡檢到的紅細胞畸形率進行分析。結果:腎小球腎炎組的紅細胞畸形檢出率明顯高于非腎小球腎炎組和健康人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尿紅細胞畸形率與腎小球腎炎存在相關性,可以作為臨床治療的依據。
關鍵詞:尿液,尿畸形紅細胞檢出率;腎小球腎炎
正常形態的尿紅細胞表現為雙面中央凹陷、圓盤狀,呈淡黃色,與末梢血涂片所見的紅細胞有同樣的形態[1]。而尿紅細胞呈現環形(炸面包圈樣)、棘形、鋸齒(皺縮)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狀等異常形態稱為尿畸形紅細胞。對尿液樣本進行紅細胞形態鏡檢,對疾病診斷和治療觀察與對預后的判斷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2]。根據尿紅細胞的形態來鑒別血尿的病因以及分析病情和評估預后,不僅簡單易行,經濟價廉,而且作為經驗,能更可靠、更科學的對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等進行認識,排除了儀器設備的某些不確定性,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病例資料 選擇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靈壽縣中西醫結合醫院診治的腎小球腎炎患者108例、非腎小球腎炎患者112例、健康人5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108例腎小球腎炎患者,男84例,女24例,年齡為14-76歲,平均年齡為(36.44±9.55)歲。112例非腎小球腎炎患者中,男91例,女21例,年齡為14-75歲,平均年齡為(37.01±8.98)歲。50例健康研究對象中,男31例,女19例,年齡為14-75歲,平均年齡為(37.23±9.08)歲。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的尿液樣本均為受檢者的新鮮尿液,取混合均勻后尿液樣本的10毫升置于離心管中,離心10分鐘,轉速為2000rpm/min,棄去上清液,保留離心管底部殘留的約0.5 ml的剩余尿液。用吸管將殘留尿液和固體沉淀物混勻,吸取適量(約20μL)置于載物片上,用普通光學顯微鏡進行觀察。
1.3 判斷標準 以每高倍鏡下視野中紅細胞畸形出現50%可視為紅細胞畸形,將出現紅細胞畸形的病例進行分析。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9.0軟件包對統計資料進行統計和分析,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P<0.05表示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腎小球腎炎組的紅細胞畸形檢出率明顯高于非腎小球腎炎組和健康人群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討論
出現尿紅細胞本身是一個危險的信號,可能是泌尿系統惡性腫瘤的臨床表現,也可能與相關腎小球疾病有關。然而,緊密關注尿紅細胞的形態,對診斷疾病和評估預后更為貼近臨床。尿紅細胞的來源對鑒別其是腎小球性血尿,還是非腎小球性血尿非常重要[3]。腎小球性血尿常見于各種原發性或繼發性腎小球腎炎,非腎小球性血尿則常見于腎結石、腎腫瘤等。如果是腎小球性血尿,則需要做有關檢查排除繼發性腎炎后,才能診斷為原發性腎炎。最終需要做腎臟病理檢查。如果是非腎小球性血尿,可以進行彩超、IVP檢查,必要時做CT、核磁共振檢查以盡早明確其病因。因此,如果從分析尿紅細胞形態能明確疾病類型,無疑對臨床用藥至關重要,對判斷預后也十分有益[4]。
目前認為,尿畸形紅細胞產生的機制是由于:①尿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濾過膜時受到物理性損傷,②尿紅細胞在流經腎小管時受到尿pH、滲透壓及尿酶、尿素等化學因素的影響。對腎小球性血尿和非腎小球性血尿的鑒別診斷標準為尿中多樣畸形紅細胞占紅細胞總數的80%以上,可診斷為腎小球性血尿,一般來說,尿紅細胞表面光滑、大小和形態均一,提示非腎小球性血尿,若尿中畸形紅細胞占紅細胞總數20%以上,達到50%時,考慮為腎小球性腎炎。在基層醫院,當取清潔晨尿10毫升,1500r/min離心5分鐘,棄上清混勻后取沉渣1滴置于載玻片上,加蓋玻片后相差顯微鏡觀察100個紅細胞形態,根據畸形紅細胞所占比例,確定尿紅細胞畸形率。沒有相差顯微鏡時,普通光鏡檢查時,可將尿紅細胞活體染色后,分辨尿畸形紅細胞。該方法所需設備簡單,操作方便,易于基層醫院推廣,但需要檢測者有較為豐富的尿形態學知識,并受檢測者主觀性的影響。觀察過程中要注意與尿脂肪球、酵母樣真菌及草酸鹽結晶相鑒別。
參考文獻
[1]王偉中,王愛萍,烏云娜.尿中紅細胞形態的臨床意義[J].內蒙古醫學雜,2004,36(7):538-539.
[2]孫雪峰,葉任高.尿紅細胞形態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實用內科雜志,2002,22(1):19-21.
[3]李思怡,張曉進.尿生化十項中的潛血與鏡檢紅細胞的關系[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07,30(12):1420-1421.
[4]王巖.對100例45歲以上女性尿潛血和尿沉渣紅細胞結果對比分析的討論[J].中國實用醫藥,2013,8(32):248.
作者簡介:
康文英(1978-),現為靈壽縣中西醫結合檢驗科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