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老齡化背景下的養老服務市場需求、居家養老以及其智能化的意義和發展。
關鍵詞:老齡化;居家養老;智能化
一、老齡化趨勢
聯合國于1956年發布的《人口老齡化及其社會經濟后果》中明確給出了老齡化的界定標準: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總人口中老年人(60歲及以上的人口)的數量占到7%及以上。當這個比例超過10%,則意味著嚴重老齡化程度(吳玉韶,2013)。根據多方數據綜合發現,至2014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億多,占總人口的15.5%。這些報告的預測指出在30多年后的2050年,老齡化將超過25%甚至是逼近30%的趨勢發展。那時的老齡人口將達到4億,意味著每3人中就有一位超過60歲的老年人(吳玉韶,2013)。另外截止到2014年,我國的空巢和獨居老人人口也增長到1個億左右;60歲以上的半失能和失能老人數量為3500萬人。
二、養老服務的需求
養老服務方面的需求供不應求。劇烈演變的老齡化進程下凸顯出我國在養老服務供給方面的疲軟無力和低效。以林欣欣(2016)在福州市的調查為例,當地養老院收養對象的招收條件多數為自理和半自理型。這樣的收養標準卻無法安排最需要服務的老人入住,例如失能和高齡老人們。全市的66家鄉鎮敬老院的養老服務以基本生活照料為主,缺少醫療照護、精神慰藉等方面的服務;其平均入住率僅為4%。
從現代家庭的生活節奏來看每家每戶的老年服務需要也是不可避免的。新生的“三明治”家庭的主體是獨生子女政策影響下生于70到90年代之間的“獨孩兒”。這一代獨生子女群體將在今年開放二胎的新政影響下面臨著額外的養育工作,同時也肩負著撫養雙方家庭的四個老人的重任。在這樣日益加劇的老齡化時期內,年輕夫婦在婚后在照顧自己孩子的同時還需要照顧好老人。老年人這個群體刻不容緩地將成為需要社會共同關注的對象。
三、居家養老的意義
居家養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家中自由居住的同時接受由社會組織的全面性和全天候的養老服務(張波,2013)。此模式也是應時代和市場的需求應運而生。首先,中國的以家庭為重的觀念也樂于接受的居家養老模式(袁緝輝,1997)。其次,考慮到當前的國民的平均經濟實力和生活習慣,在不同的養老模式中居家養老目前更容易被大家所接受。雖然把支持系統從家庭成員身上轉移到了社會成員和政府這些主體上,但是居家養老這個模式尊重并保留了尊重老年人在家中生活的自由(丁建定,2013)。另外,雖然養老服務可在機構養老(養老院,福利院,敬老院等)、社區養老(社區照顧中的社區內照顧,由社區照顧,和社區照顧,為社區照顧等模式)、地區發展模式以及社會策劃模式下實現,然而從社會資源、社區資源和目前供不應求且日益增長的老年服務需要的角度來看,這些供給側的方式都不能立刻緩解當下的嚴峻需求。全國各地逐步開展了“973”或“964”的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養老服務格局。
四、智能化居家養老的普及
“智能化居家養老”這個概念最早出現在歐洲。英國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全智能化老年系統,即老人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不受時間和地理環境的束縛,在自己家中過上高質量高享受的生活。歐美以及日本已經開始普及養老服務中智能科技的運用(夏敏懷,2015)。例如全方位全時的服務平臺,家居的基于位置定位、心率和血壓監控的報警裝置(Suurmond,2015)。
結合“互聯網+”和“線上線下(O2O)”這些新興的理念,以及貫通物聯網技術,養老服務可以通過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打破傳統養老思維,通過各類傳感器、電腦技術、無線傳輸技術、云儲存、云分析有效的連接到偵測硬件和社會服務上(潘峰,2015)。通過設備中植入電子芯片裝置,使老年人的日常健康狀況、出行安全情況、行為和情緒問題處于遠程監控狀態并隨時反映給服務平臺和其家人。每家每戶老年群體的個性化需要將通過大數據平臺被收集和進一步分析。老人案例信息管理、與需求對應專業服務和專業人員(護理員、護工、醫生、社會工作者、志愿者等工作人員)的信息和查找匹配、對老人家庭的實時更新信息和提醒、信息綜合查詢等工作都能在智能養老平臺上有條不紊地進行(石剛,李子平,2015)。
然而智能化居家養老仍然面臨的問題如下:1)智能終端產品在使用中受諸多條件限制,有效性、可靠性有待提高;2)“居家養老”服務提供機構水平參差不齊,規模小、成本高;3)服務內容缺乏標準,且陳舊、單一;4)管理機制缺乏;5)從全國范圍來考慮,政府購買服務還沒能有效大范圍地覆蓋各個地區。
參考文獻:
丁建定.(2013).居家養老服務:認識誤區,理性原則及完善對策.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7(2),20-26.
潘峰,松峰.(2015).互聯網+社區養老:智能養老新思維.學習與實踐,(9),99-104.
林欣欣.林欣欣:鼓勵物業服務企業開展社區養老服務[J].中國物業管理,2016,(03):4.
吳玉韶,黨俊武.(2013).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報告.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石剛,李子平.(2015).社區智能養老服務系統構建研究.電子政務,(4),82–88.
夏敏懷.(2015).我國科技智能養老服務的現狀及其改進建議.宿州學院學報,30(10):56–58.
袁緝輝.(1997).養老的理論和實踐.老年學文集之六.北京:中國文聯出版公司,177–186.
張波.(2013).我國居家養老模式研究綜述與展望.四川理工學院學報,28(4):11–14.
Suurmond,J.,Rosenm?ller,D.L.,El,M.H.,Lamkaddem,M.,Essinkbot,M.L.(2015). BarriersinaccesstohomecareservicesamongethnicminorityandDutchelderly-Aqualitativestudy.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Studies,(54),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