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康復實踐教學是康復醫學教育的重點之一,體驗式實踐教學在康復專業教學采用障礙角色模擬形式,通過康復專業設備模擬功能障礙患者,讓學生體驗康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活動障礙情況,只有真正的了解患者,“成為”患者,才能更好的治療患者,對培養學生專業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教育有著深刻的積極意義。
關鍵題:障礙角色模擬;多情境;體驗式教學;
一、目前我國康復實踐教學發展現狀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初期開始引進康復醫學以來,康復事業發展迅速,全國各大相關院校紛紛開設康復相關專業。但對于社會需求而言,康復治療師還是相對比較稀缺,專家統計預測我國約需康復治療師 8.48 — 46.2 萬人,認為按照國際標準我國需要康復治療師 30 萬人,到 2010 年我國需要康復治療師的人數保守估計是 3.5萬, 樂觀估計是 6.9 萬。到底我國需要多少康復治療師?除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和專業康復機構外, 我國有近 4萬家不同性質的養老機構和 600 多家兒童社會福利機構 , 至少需要 4 萬名康復技術人員,這些龐大的數據給我們學生提供了新的就業希望。
二、我國康復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康復專業不同于其他醫學專業,我們的治療對象大部分具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如何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去應對,不僅需要專業理論,還應具備對患者的尊重和理解心態,才有可能當好一名優秀的治療師,但現實康復教育多數在學校課堂教授或實訓為主(大約占3或4年的學制的三分之二的時間),期間很少接觸患者,對患者的需求缺乏了解,因而不僅學習被動,而且不利于對病人同理心、尊重感、包容心、社會責任感的培育,走向工作崗位的畢業生缺乏動手能力,創新能力,缺乏社會責任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因此,專業教育改革中,早期介入實踐,增大實踐的比例成為優秀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大問題。例如功能障礙癥狀認知只能在課堂為學生闡述,由于癥狀繁瑣多樣,只存在極少的見習時間看到患者表現,學生很難論證,更談不到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影響和啟發。
三、我國康復實踐教學改進對策
經過不斷的探索和研究,我們采用了障礙角色模擬的教學法,讓學生能夠真正的“認知”患者,并且“成為”患者,這就是我們新型的實驗教學方法—障礙角色模擬體驗,對培養學生專業的職業技能和素質教育有著深刻的積極意義。
1 障礙角色模擬體驗課的指導思想
應用技術學習特點是聽而易忘,見而易記,做而易懂。障礙角色模擬是用自己的親身經驗來了解周圍事物,通過感知、理解、驗證教學內容,是康復治療學專業課程新開課程,通過對模擬的感覺運動障礙的自身體驗,促進學生對障礙本質的理解,有利于康復評價和訓練技術的學習。進一步了解功能低下對殘疾人、老年人個體生活能力以及社會參與造成的影響,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增強社會責任感。
體驗式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就是能夠讓學生全面的掌握康復技能系統的訓練,而不單純是對教科書簡單的認知。課程設置共計16個學時,體驗三種臨床常見的功能障礙患者,分別是偏癱患者功能障礙體驗、老年人感覺器官障礙體驗、日常生活能力障礙體驗。學生兩人一組,穿上專業障礙體驗服裝,一個人做為觀察者,另外一人做為體驗者,分別完成體驗內容。學生不僅體驗模擬障礙者各種生活能力,包括吃飯、如廁、接打電話、體位轉移等等,還體驗與家屬及醫護人員的溝通能力,體驗者要解決各種體驗過程中的問題。
2 多情境模擬體驗課程構成
多情境模擬體驗是通過教師在模擬體驗單上設定的多個情景來完成體驗內容,每2人為一組體驗,分別確定體驗者和觀察者,如果體驗裝發生困難時,觀察者應給予幫助。體驗內容包括偏癱患者障礙角色體驗,穿好偏癱患者體驗服,進行上肢功能,下肢功能,精細作業動作體驗(撿起地上的硬幣、試用筷子夾起豆子、關門開門)等。老年人感覺器官障礙體驗,例如穿厚薄不一鞋襪和赤腳踏物時,比較體驗穿戴不同材質時,對地面環境(如水泥平面、地毯、塑膠地面、沙地、凸凹不平地面)的感覺,如溫度、痛覺、軟硬度、本體覺、平衡能力等認知程度的差異。還包括聽力體驗,視力體驗,身體功能體驗等。還有ADL、作業療法障礙體驗,例如床上翻身體驗,由臥位到床邊坐位,輪椅轉移,作業療法體驗等。
3 互動討論課設計
前述模擬操作完成后,兩人一組,以PPT或綜述的形式分別說明體驗者和觀察者的感想,討論內容為復述各種感覺、運動減弱或喪失的自我感覺體會,設想上述障礙發生在患者身上將會對日常生活、精神心理活動、社會交往造成什么影響,作為專業康復治療師應具備何種職責擔當。
學生體驗之后有較強烈的感受,比如,撿在失落地上的東西困難,只能利用健側完成相關動作,聽力較弱,視覺模糊,用筷子夾豆子困難,使用手機時操作不便,屏幕字體不清晰,滑動手機有障礙。下肢上下階梯感到疲憊,走路偏移,不能準確有效的拿起硬幣,使體驗者心理感到不耐煩,心理焦躁等負面情緒,這些體驗感受讓學生真正的體驗到患者特殊的行為和心理狀態,更有助于學生對患者的了解。
四、結語
障礙角色模擬實踐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康復實訓訓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限于對于患者肢體功能,關節肌肉的了解,還包括患者心理變化的了解,讓我們能夠真正明白患者需要什么。障礙角色課程的開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的職業能力,提高康復治療訓練效果及康復評定水平,有利于培養學生從事醫學專業必要的法律道德和職業素養,學會敬畏生命,尊重每一位患者,更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和對未知事物探索的能力,所以障礙模擬體驗課在整個康復教學實踐中都具有十分積極的重要意義。
第一作者簡介:
張寶瑩,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健康福祉學院康復福祉系專職教師,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
通訊作者: 劉世文,教授,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健康福祉學院康復福祉系主任,原吉林醫院康復科主任,畢業于白求恩醫科大學
段長秋,主治醫師,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健康福祉學院康復福祉系專職教師,畢業于長春中醫藥大學
夏穎佳,講師,長春市第二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畢業于河北聯合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