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竣工后是否能發揮出它的功能與作用,完全取決于施工質量,而防滲漏技術的應用又直接關系到水利建筑的施工水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是目前防滲漏技術各種各樣,并不是每一種技術都適用于當前的工程施工,相關企業應綜合分析水利建筑的實際情況,權衡利弊,采取最恰當的防滲漏措施,并做好質量監管工作,以此保證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
【關鍵詞】農業水利;建筑工程;施工;防滲技術;應用
新疆精河縣灌區灌溉所依賴的水源主要為精河,為保障區域灌溉用水,開展了精河二級站至五棵樹段治理工程,重點治理精河中下游,完成順壩填11.20km、混凝土護坡現澆9.80km。此外,為提高區域用水穩定性,精河縣沙爾托海水庫工程完工,總庫容量為998萬t,控制下游灌溉面積1.39萬hm2,解決灌區飼草料地灌溉用水問題。為保障水庫工程及其周邊壩體運行的安全性與可靠性,需要充分做好工程防滲施工工作。文章重點對農業水利建筑工程防滲施工技術的運用與必要性展開探索。
1、農業水利建設工程出現滲水的原因分析
1.1 水利工程結構本身存在的問題
水利工程施工中由于種種原因可能會出現結構變化的現象,而結構的變化很有可能就會導致滲漏的現象。另外,隨著使用的年限增長,工程結構也可能會出現變化導致滲漏。這主要包括老化裂縫等。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從設計上就要做好優化工作,嚴格按照標準進行設計和施工。
1.2 工程施工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水利建筑工程施工的周期長,牽扯的面非常廣,投招標,設計,施工,竣工等等方面。如果有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導致最終的工程有問題。而施工問題比較常見的還是滲漏問題。這就要求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把控質量關,做好質量控制工作,保證工程的質量。
1.3 外界環境所導致的滲水問題
工程滲漏現象也有很多外界因素所導致,比如天氣,地質等等。如果工程在降雨后出現存水現象,長期不排水,就會慢慢的滲透,出現滲水的現象,另外不同的地質條件也會有所不同。所以,工程在建設完成后,一定好做好后期的維護保養工作。
2、農業水利建設工程施工中常用防滲技術及其實際應用
2.1 防滲墻技術
防滲墻技術通過利用柔性高、厚度小的墻體抵抗雨水侵蝕,施工成本相對較高,還需要進一步改良,目前常用的防滲墻技術如下:防滲墻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利用柔性性能非常高,而相對厚度非常小的墻體來有效的抵抗雨水的侵蝕的方式來起到防滲的效果。該防滲技術成本較高,目前在不斷的改進和發展中。防滲墻技術包括以下幾種:多頭深層攪拌技術,據槽技術以及射水技術。多頭深層攪拌技術根據目前使用的效果來看,防滲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在農業水利建設工程施工中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據槽技術在黏土,砂土中應用畢竟廣泛,但是在采用該技術的時候成本相比較多頭深層攪拌技術來說,成本較高,而農業水利建設工程施工非常注重控制成本,所以該技術相對應用與農業水利建筑工程的次數較少。另外一種防滲墻技術為射水技術,該技術需要利用造孔機噴出水流,通過高壓、高速的水流對土體進行有效切割,利用成型器對槽體進行修整,保證其光滑性。另外,在槽孔成型以后,對槽孔進行澆筑,保證混凝土攪拌均勻,進而形成需要的防滲墻。該技術目前也逐漸的被使用。
2.2 灌漿技術
2.2.1 高壓噴射法
該方法必須要以專業鉆機來做技術支撐,鉆孔的深度才能符合工程標準,然后通過高壓泥漿泵鉆桿完成泥漿的噴射。高壓噴射法的優勢是能夠改善土層結構,提高凝結體的強度,而且技術成本低,工作效率高,簡單的器械就能完成,劣勢是技術操作復雜,實施起來有難度。如果水利建筑工程中用到高壓噴射法,則必須注意以下6點:①若干水泥管和水管是必不可少的施工管道,缺一不可;②按規定要求布孔,所有管道準備妥當之后,再進行噴射灌漿;③采用科學的方法謹慎布置噴射管;④全面考慮、分析地基結構、厚度之后再開始施工,保證灌漿后凝結體的穩固性,以此達到防滲漏標準;⑤高壓射流沖擊土體完畢后,必須充分攪拌土體和水泥漿,然后將噴嘴上抬,從而使水泥漿盡快凝固;⑥若噴射過程中出現問題,則必須以防滲漏的技術標準為指導依據,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處理。
2.2.2 壩體劈裂法
施工團隊仔細研究壩體實況,分析壩體的應力分布特點,以分析結果與灌漿壓力標準為依據開始劈裂壩體。當壩體劈裂完成后,就可以實施泥漿灌注、填塞漏洞、隔斷軟土層等作業,充分保證壩體的使用功能不會受到劈裂的影響。壩體劈裂法的技術應用要重視以下3點:①為施工安全打下堅實基礎,通過應力作用提高壩體的穩定性;②應用固結法進行裂縫灌漿作業,保證灌注均勻,提高灌注質量;③如果壩體存在上下貫通橫縫,質量標準無法確認的情況,則必須結合施工實況來考慮是否應用壩體劈裂法,要以壩體的穩定為基本前提,確保不會對社會效益、工程效益造成損失的前提下再開始劈裂灌漿。總體而言,灌漿法是一種優劣勢并存的防滲漏技術,效率高、成本低是它最顯著的優點,但是對施工地質環境的要求也很高,而且存在漏噴的可能性,所用到的施工設施設備比較多。所以,施工團隊首先要充分考慮水利建筑工程的地理位置,探討出最科學、最安全的施工方案,以此保證能達到理想的防滲漏效果。
2.3 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分析
在混凝土進行澆筑之前,需要對基礎面、施工縫、立模鋼筋及預埋件進行處理,然后經監理人員檢驗合格,得到許可證以后才能進行進倉作業,以提高最終水利建筑工程的防滲漏質量。第一,處理基礎面。如果是砂礫地基應該將地基面上的雜物清理干凈,然后澆10~20cm的混凝土作為墊層,以避免漏漿現象的出現;如果是土基,應該先鋪一層碎石,并蓋上濕砂,經過壓實以后再澆筑混凝土。第二,處理施工縫。施工縫是新老混凝土的結合面,在開始澆筑之前,應該將混凝土表面的石灰水泥清除干凈,形成對層間結合有利的麻面。可以不對縱縫表面鑿毛,當時必須將其沖洗干凈,施工縫鑿毛完成后還要用壓力水沖洗,再結合小級配混凝土施工,完成混凝土澆筑。第三,支模。所謂的支模指的是在其中安裝模板,并進行有效的固定,防止安裝的模板產生滑動,影響到后面的施工質量。因此,安裝模板之前,必須進行嚴格的施工放樣和施工設計,并在其中較為重要的位置設置支撐點,對模板進行支撐固定。同時模板在進行拼裝的時候,必須保證拼裝模板之間不會漏漿,兩模板之間平整,沒有太大的變形,使得安裝達到設計的要求。第四,平倉振搗。成堆的混凝土料應該及時進行振搗,倉內如果有粗骨料堆疊,這時應該將其均勻的分布到砂漿比較多的地方,切不可用水泥砂漿覆蓋。振搗時間應該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有明顯下沉、開始翻漿為準,避免欠振或者過振情況的出現。第五,拆模完成混凝土澆筑以后待混凝土初凝就可以拆模,拆模過程中務必要小心,不能對混凝土結構造成影響,完成模板拆除以后應該立即將其清理干凈,并進行整修與校核。
2.4 漿技術與薄型抓斗
注漿技術在水利工程施工中應用較為廣泛,在防滲處理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其原理在于將漿液注入到水利工程地基裂縫位置,通過擠壓與填充等方式增強土體結構強度與防滲性能,以保障水利工程地基穩定性與可靠性。在實踐操作中,注漿技術因其實用性突出與操作便捷性等優勢,在農業水利工程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在新疆精河縣沙爾托海水庫工程施工過程中,通過預設樁身內注漿導管,灌入制備好的水泥漿,進而提高了樁的承載力,切實提高了水庫壩體的物理性能,增加了水庫壩體防滲能力。相對其他防滲技術而言,薄型抓斗技術的優勢主要表現為適應性強、工藝簡單與成本較低等方面,這種工藝在進行開槽處理時需要做好泥漿護壁工作,通過澆筑混凝土以形成防滲結構,其防滲墻最大深度可達40m,且處理效果較為突出。
3、結論
總之,防滲技術作為農業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對于提升工程的防滲水質量,提升工程的使用壽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以后的農田水利建筑工程施工中,必須不斷的創新防滲技術,從具體水利工程實際出發,選用有效的防滲技術,并按照技術標準執行。只有這樣,才能有效提升水利工程施工的防滲技術,才能提升工程施工質量,才能有效的保證農業生產。
參考文獻:
[1]楊吉美.淺談水利工程中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J].房地產導刊,2015(7):196-196.
[2]文清淑.淺談水利工程中防滲施工技術的應用[J].低碳世界,2015(3):70-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