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柏枝田水庫灌溉及供水工程是以灌溉、鄉鎮供水為主,兼有農村人畜飲水,同時具有調節下游河道水環境功能的一項綜合性水利工程。在該水庫工程建設設計中,提水灌區管道工程設計是一項重要的組成部分,必須加強重視和分析。本文主要結合筆者多年工作經驗,闡述了貴陽市烏當區柏枝田水庫工程提灌區管道工程設計相關內容。
【關鍵詞】水庫;灌區;管道;管材;管網
1、工程概況
柏枝田水庫位于貴陽市烏當區東部的百宜鄉拐比村柏枝田村民組,是以灌溉為主,兼有城鎮供水的綜合性水利工程,工程建成后可為5713畝生態型蔬菜基地、稻田、經濟果林年供水110萬m3,解決百宜鄉及周邊村寨2020水平年9394人后飲水59萬t的安全飲水問題,同時確保河流生態環境用水29.6萬m3/年。
2、提水灌區情況
柏枝田水庫灌溉范圍主要為百宜鄉拐比、柏枝田、周家寨、臺子田、拐吉、大凹、汪家寨、團坡、界牌、拐里、冷沖、基昌壩、百宜等13個村寨。其中柏枝田、臺子田、拐比、大凹、汪家寨、團坡、界牌、拐里、冷沖片區為自流灌溉,其余村寨為提水灌溉。
提水灌區:從水庫下游管道取水,利用泵站提水到高位水池;擬采用輸水干管從高位水池取水,輸水至百宜林場,在輸水總干管0+114樁號處接朱家灣輸水主管,在輸水總干管0+389樁號處接朱家灣輸水主管處接基昌壩輸水主管、東瓜穴輸水主管輸水至灌區。
朱家灣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經從依坡、拐吉,最后到朱家灣,總長1564m,總控制灌溉面積841畝;基昌壩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順基昌壩通村公路布置,總長1202m,總控制灌溉面積1033畝;東瓜穴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順323縣道布置,經百宜,最后到東瓜穴,總長2335m,總控制灌溉面積1041畝及解決人飲9394人,牲畜3209頭(需水流量為0.019m3/s,日變化系數為1.3,則設計流量為0.025m3/s)。
根據地質勘查,灌區內無重大地質缺陷如活動斷層、滑坡、泥石流等,對輸水線路的選擇不存在地質條件制約因素。
3、提灌區管道工程設計
3.1 線路選擇
本次設計在對現場復核調查看,管線可以分為兩個布置方案:
(1)管線布置方案一:
擬采用輸水干管從高位水池取水,輸水至百宜林場,在輸水總干管0+114樁號處接朱家灣輸水主管,在輸水總干管0+389樁號處接基昌壩輸水主管、東瓜穴輸水主管輸水至灌區。
朱家灣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經從依坡、拐吉,最后到朱家灣,總長1564m,總控制灌溉面積841畝;基昌壩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順基昌壩通村公路布置,總長1202m,總控制灌溉面積1033畝;東瓜穴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順323縣道布置,經百宜,最后到東瓜穴,總長2335m,總控制灌溉面積1041畝及解決人飲9394人,牲畜3209頭(需水流量為0.019m3/s,日變化系數為1.3,則設計流量為0.025m3/s)。
(2)管線布置方案二:
擬采用輸水干管從高位水池取水,輸水至百宜林場,輸水干管0+130樁號處朱家灣輸水主管和基昌壩輸水主管;東瓜穴輸水主管直接從高位水池取水輸水至灌區。
朱家灣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經百宜林場北面1315m高程的埡口、朱家灣,最后到拐吉,總長2020m,總控制灌溉面積1108畝。
基昌壩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從灌區中間布置,總長1470m,總控制灌溉面積1410畝;東瓜穴輸水主管直接從高位水池取水,經323縣道對面1330m高程埡口到百宜,最后到東瓜穴,總長2820m,總控制灌溉面積1170畝、解決人飲9394人,牲畜3209頭(需水流量為0.019m3/s,日變化系數為1.3,則設計流量為0.025m3/s)。
但經過兩方案的比較來看,方案一管線長度比方案二短516m,方案二費用比方案一高5.89萬元,且地形起伏較大,不利于管線布置。綜上,所以最終選擇方案一。
3.2 管網布置
擬采用輸水干管從高位水池取水,輸水至百宜林場,在輸水總干管0+114樁號處接朱家灣輸水主管,在輸水總干管0+389樁號處接朱家灣輸水主管處接基昌壩輸水主管、東瓜穴輸水主管輸水至灌區,總設計灌溉面積為3843畝。
家灣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經從依坡、拐吉,最后到朱家灣,總長1564m,總控制灌溉面積841畝(其中果林132畝,蔬菜709畝)。
基昌壩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順基昌壩通村公路布置,總長1202m,總控制灌溉面積1033畝(其中果林147畝,蔬菜886畝)。
東瓜穴輸水主管接輸水干管,順323縣道布置,經百宜,最后到東瓜穴,總長2335m,總控制灌溉面積1041畝蔬菜及解決人飲9394人,牲畜3209頭(需水流量為0.019m3/s,日變化系數為1.3,則設計流量為0.025m3/s)。
沿輸水主管每400m左右布置一根支管,再在支管上沿等高線布置分管,每根分管上布置給水栓,第一個給水栓距支管入口25m,其余間距為50m左右,不足50m的按25m布置給水栓,然后用移動軟管接給水栓,通過移動塑膠軟管輸送至灌區人工澆灌,移動塑膠軟管長約25m。
3.3 管材比選
輸水管在長距離輸水工程中,管材的選擇一般要根據工程的規模,管道的工作壓力,輸水距離的長短,工程的進度與重要性,以及工程所在地的地形、地貌、地質情況,當地管材的生產狀況,應用管材的習慣,進行技術、經濟、安全等方面論證綜合比較后確定。本工程在鋼管、鑄鐵管、預應力鋼筋混凝土管、PE管、玻璃鋼夾砂管和聚氯乙烯(UPVC)管等方面選擇。現將上述6種管材進行比較,見表1。
由上表1比較可以知道各類管材的優缺點,根據灌區地形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因此,本工程采用PE管。
3.4 輸水管計算
3.4.1 灌區管網設計流量
Q =(灌溉面積×灌溉用水定額)÷(灌水時間×灌溉水綜合利用系數),管道水利用系數為0.9。
3.4.2 管道選擇
根據灌區的地形特征,采用PE管,PE管均為地埋管道。管徑選擇其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D—設計管道外徑,m;Qmax—最大設計流量,m3/s;V—設計流速,取經濟流速(1.0m/s~1.5m/s),取1.0m/s。
3.4.3 水頭損失計算
由于管灌區干、支管布設較多且密,節點復雜,難于進行各節點水力計算。本次設計按代表性原則進行各管水力計算,即選擇管網起始部位和末端部位進行計算,只要該管的水力控制要素滿足設計水力要求,其他管段亦可滿足。
根據規范PE管沿程水頭損失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hf—沿程水頭損失(m);L—管道長度(m);d—管段計算內徑(m);Q—管段流量(m3/h)。局部水頭損失hj近似按沿程水頭損的10%~15%計。取10%計。
3.4.4 小水池設計
根據項目區用水量,本次設計單個水池容積為40m3和25 m3。根據規范蓄水池的容積按日最大需用水量的40%~60%計算。
根據灌溉定額,各小灌區日最大需用水量為:
W=101×1÷0.9=112m3/d×0.6=67.33m3/d;
W=53×1÷0.9=58.89m3/d×0.6=35.33m3/d;
結語
通過實踐發現,烏當區柏枝田水庫工程提水灌區管道工程輸水效率高、節水、省工,管理方便,取得了較好的運行管理效果。在灌區管道工程設計中,必須結合工程實際情況,加強分析和經驗總結,確保設計的合理性,從而為同類工程提供重要的借鑒和參考。
參考文獻:
[1]郭培成. 汾河三壩灌區橋頭提水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及效益分析[J]. 山西水利科技, 2002(2):46-48.
[2]閆建兵. “介休市興地灌區管灌工程設計.”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3(2015):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