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銅仁市作為水利部扶貧地區之一,僅2015年至2016年度開工建設的中小型水庫就達30個,總計投資128億元。但是在建設過程中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導致在工程中出現很多的問題,嚴重的影響到水庫效益的發揮。在工程施工的過程中,要加強質量管理,嚴把施工材料質量關,加大監督管理的力度,保證水庫工程的施工質量,提升水庫功能的發揮,對銅仁市的農業發展以及經濟建設都有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小型水庫;建設管理;問題及完善措施
一、引言
銅仁市轄區各縣多為山地丘陵地貌,水庫工程作用為農田灌溉兼顧飲水安全作用。對于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在河道的上游興建水庫,可以在洪水期蓄積水量,減緩對下游河道的沖擊,并且在干旱季節,還可以利用水庫中蓄積的水資源進行農田灌溉。由于目前興建的水庫以小型為主,并且數量眾多,建設管理缺乏經驗,致使在運行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的問題,影響到了水庫功能的正常發揮。
二、小型水庫建設管理的瓶頸
(一)小而全且單項工程量小
對一個小型灌溉水庫而言,小型工程所包含的項目與專業和大型樞紐工程幾乎是相同的,所不同的僅是標準、規模而已,但某些單項的工程量卻小得多。從建設管理的角度來看,具有另一種難度。比如專項施工的基礎處理、高臨邊坡處理之類,大型工程雖然規模大,技術要求高,但可動用先進的大型設備,由專業隊伍進行施工;如果工程量達不到一定程度,就做不到這點,而改用簡化的辦法,由非專業隊伍來施工,其質量就難以得到保證。
(二)單價低、投資少、工期短
貧困地區小型水庫工程建設資金,主要由省財政補助和地方融資貸款兩部分組成,采用地方定額單價偏低,工期又短,缺乏回旋余地,易造成工期、投資兩突破。一旦發現早期失控,為彌補損失而趕工,將嚴重地影響工程質量;另一方面,在貧困地區籌資往往不到位,建設管理費與監理費相應較少,某些專用設備的監測手段就難以實現。由于缺乏必要而有力的監測手段,工程建設不得不更多依賴于各參建單位的經驗與個人判斷。另外費用緊張還影響到工程監理部必要的人員配置,人力不足、資質不夠,在工作中易產生疏漏情況。
(三)施工隊伍設備投入少、技術水平低
主要設備及配置的技術人員、熟練技工的比例是表征一個施工隊伍素質的基本因素,是質量保證的主導條件。訓練有素的技工和經驗豐富的工程師是施工企業的“骨架”,這個“骨架”不完整,施工組織必然是雜亂無章,常識性錯誤不斷。小型水利工程多數由一家施工企業的項目部承擔組織施工,設備投入普遍不足,保證率差。項目部由少量技術干部和技工組成,主要進行管理工作及設備使用、維修。第一線施工多由未經專業培訓的民工進行,大部分人沒有專業工人應有的技能和紀律。而且,人員流動性較大,難于管理。
三、小型水庫建設管理常見的問題
(一)建設單位對設計和監理的行政干預多。在招投標階段或開工伊始,有些業主就提出某單項工程提前完工投入使用節約投資的指標。有的則是提出許多具體的設計優化方案,指令設計組執行。區別于大型工程,重要的優化方案都須經咨詢專家慎重研究后,正式向設計方提出,設計方接到建議,組織有關專家研究之后,才作出正式決策。建設單位仍然存在傳統的“大業主、小監理”的思想及行為,導致監理履職時畏首畏尾,直接影響工程建設。
(二)設計深度不足、方案變更過多。貧困地區小型水庫的設計為爭取項目落地,前期勘察設計工作匆忙進行,設計方案深度不夠,直接導致方案變更和漏量增量,造成施工方案的調整和設備配置的變化,牽一發而動全身。例如銅仁市某縣新建一個小(一)型水庫,砼砌石重力壩,工程總投資9200萬元,建筑工程投資4300萬元,在建設工程中因設計前期工作不足,大壩基礎開挖及回填、灌漿平洞開挖及支護造成的增量達600余萬元,給工程建設管理造成極大被動。當然,建設管理單純從設計變更而言,如果沒有明顯的缺陷,或者缺乏優化方案的可靠論證,不宜過多變更設計方案。
(三)工程投資費用少、工作條件較差。施工設備、試驗設備大多破舊不全,交通、通訊不暢,安全保護,衛生醫療,防汛抗災條件等都較差。國家經濟發展到今天,有些條件是可以改善的,比如水下工程的清淤及排水,高空和基坑作業的安全保護條件是可以得到改善的。再說相關法律法規其實都明確制度和職責,但在小型工程中卻普遍存在違章作業,而且大家也習以為常了,這些情況不僅威脅到勞動者的人身安全,當然也直接影響到工程的質量。
(四)監控管理體系不完善
沒有建立起完善的建設管理體系,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對小型工程施工質量大多數憑直觀印象下結論,驗收程序不規范,隨意性大。各水庫管理單位的機構設置不一,定崗不同,人員配備不全,工程管理沒有制度化,工作經常脫節。
四、完善小型水庫工程建設管理的措施
(一)監理部的責、權、利要均衡。按照慣例,監理工程師應當是責任重、權利大、利益高,監理費用一般略高于同一工程的設計費比率。要求監理人員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管理經驗,并且能吃苦耐勞、廉潔奉公。但是,目前許多小型水庫工程建設的監理,實際上是一種契約勞務。費用不是按工程費用的比率計算,而是按勞務費的計算方法或較低的工程費用的比率確定,而管理工作上要聽從業主指示。為改變這些問題,應從制度上進一步規范監理機構的應得報酬和具體責任,讓監理部崗位人員對工程建設達到“能管、敢管、要管”的思想。
(二)正確處理業主、監理、施工隊三方的關系及地方政府的關系。在建設管理中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和合同管理制。三方都有一個觀念轉變的過程,各自找準自己的位置是最重要的。“對號入座、進入角色”之后,三方的關系就易于處理好。各參建單位不是上下級和對立關系,而是合同雙方平等互利關系,是社會主義企業之間互助協作的關系。業主和監理雖然是管理工作的主動方,但是必須認清:施工單位是建設的主體,質量控制的好壞,主要取決于施工企業。分工雖然不同,但都在各自崗位上共同對工作負責。同時,與地方政府各部門關系是否正常,是關系到工程施工是否有個良好環境的大事。供水、供電、征地、移民,以及砂石料場等,無不對質量的穩定產生很大的影響。
(三)加大小型水庫工程的資金投入。水庫的建設必考慮資金的耗費,各級地方政府應根據建設需要及上級指示,明確每一級地方財政應該承擔的責任,合理分配資金來源。充足的建設資金是破解貧困地區小型水庫建設瓶頸的基礎。
(四)集中小型工程,強化項目管理。盡量的減少小型水庫的單獨建設,將多個小型工程集中在一起對其進行統一規劃管理。對于施工單位的選擇實行招投標制度,選擇具有施工資質,并且施工技術先進,施工人員素質高的施工隊伍。
既能夠保證工程的質量,又能夠降低工程的造價,便于對工程進行的統一管理。對其進行的設計、監理、監測等工作都可以統一協調,加強社會的監督力量,提升水庫工程的質量。加大地方融資到位力度,確保小型水庫建設資金來源穩定。
(五)提高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重視管理人員整體人力資源的開發,要有計劃、按步驟地選拔基礎人才去提升深造,以適應崗位需要;鼓勵職工在職學習,不斷提高整體素質,管理人員不能只專于本專業,還要通過學習,掌握其他有關水庫方面的不同專業的知識,如水土保持、水資源管理、水行政執法、信息化等方面,以適應現代水庫管理的要求。
(六)建立工程質量管理體系。要加強對工程建設管理者質量意識和管理知識的培訓,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理順管理體制,編制水庫小型工程管理制度,以文件規范的形式落實執行,使工程管理每個步驟都有序進行。俗話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工程管理決不能因小而不為。無論工程的規模大小,都應該用嚴謹的工作態度對待,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在制定管理體系的過程中,以國家的相關規定為依據,結合工程的實際情況,制定出符合自身發展的管理體系。對于工程中各個參建單位,可以利用經濟手段對其進行制約,關于工程中的重點環節,要加強監督管理,嚴格控制施工中的各個環節,確保工程質量優良。
五、結語
小型水庫工程建設過程中,質量、進度、投資三要素之間是有機統一的。實踐證明,小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應以質量安全為中心的控制是正確的運作方法,建設管理各個環節都應圍繞這一主題開展工作。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工業的血液,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與我們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緊緊相連。不斷完善小型水利項目的建設管理工作,以確保能夠更好的促進農業發展,帶動國家經濟的前進,造福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