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紹了在山區施工的傍山渠,施工難度大,山勢陡峭的情況下渠道施工方案的優化設計。
【關鍵詞】渠道;渠道工程方案比選;工程方案優化設計
1、背景資料
工程位于新疆塔城地區裕民縣境內,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的引水渠道,優化設計方案選用φ1m預制砼管,總長6.9km,設計流量1m3/s,平均縱坡i=0.0025。
原工程渠道總長6.9km,設計引水流量為1.0m3/s,渠道平均縱坡為0.0025。渠道橫斷面為梯形,上口寬4.02m,底寬0.6m,設計邊坡為1:1.5,渠深1.2m。為了方便施工和防止渠道遭受破壞,在依附山體一側的渠道修建伴渠道路,路寬4m。
2、優化設計原因分析
本次優化設計只針對渠道,優化原因:主要原因為0+050~4+000為傍山渠,山體多處有尖角出露,山勢陡峭,施工難度大。
(1)從工程地質分析,渠道右岸多為尖頂,山勢陡峭,局部滑落嚴重。從現狀老渠道分析,碎石滑落對老渠道破壞嚴重,局部渠道已被碎石破壞,渠道內堆滿碎石,現已無法正常通水。
(2)從施工分析,梯形渠施工分析:原設計梯形渠上口寬4.02m,底寬0.6m,渠深1.2m,右岸伴渠道路長6.9km,路寬4m,挖方量較大,石方2.7萬m3,從現場勘察,高邊坡處理施工開挖難度較大,渠道開挖斷面作業面較大,場內施工運輸難度較大。
砼管施工分析:選用φ1.0m預制砼管,取消右岸伴渠道路,只保留1.5m行人便道,施工道路調整到山體坡腳河床內,減少了山體的開挖,縮窄了開挖作業面,預制好的成品從河床施工道路上采用吊裝施工,解決了現澆方案中原材料運輸問題,因此,相對施工簡單。
(3)從運行管理分析,砼管方案相對梯形渠運行管理便捷,砼管方案避免了碎石滑落對渠道砼板的破壞;避免了渠道內的碎石清除,從而減少了管線巡視次數。
(4)從工程造價分析,優化前渠道及伴渠路概算投資為688.37萬元,優化后管道及施工道路概算投資為617.34萬元,投資減少了71.03萬元。
3、優化方案設計
3.1 方案擬定
根據下游灌區的引水要求,本階段在橫斷面設計中考慮選用以下兩種方案進行優化比選:
方案一:渠線采用預制混凝土管,渠線平均縱坡i=0.0025,設計引水流量為1.0m3/s,經計算,選用φ1.0m預制混凝土管。
方案二:渠線采用預制混凝土U型渠與預制混凝土管相結合設計,根據地形,樁號0+550~1+270傍山渠線段采用φ1.0m預制混凝土管,原因是傍山渠線右岸多為尖頂,山勢陡峭,左岸局部滑落嚴重。其余渠線段選用預制混凝土U型渠。
3.2 優化方案設計
3.2.1 管道設計
本工程改造管道總長6.9km,選用φ1m預制砼管,壁厚120mm,單根預制長度2m,設計流量1m3/s,平均縱坡i=0.0025,分縫處采用聚氨酯填縫。管頂回填土厚0.5m,管底基礎鋪筑10cm厚的砂礫石墊層,砂礫料墊層中粒徑d≤0.075mm的顆粒含量≤10%,砂礫石墊層相對密度Dr>0.75。
3.2.2 水力計算
預制砼管長度L=6920m>15h=15×0.74=11.25m (h為預制砼管上游水深),水力計算采用迭代公式計算:
綜上,本階段推薦方案一,即預制混凝土管方案。
根據《村鎮供水工程設計規范》SL-2014,設計流速不宜小于0.6m/s,本工程設計流速:1.58~1.71 m/s,滿足規范要求。
3.3 施工特點
樁號0+000~4+000為峽谷區傍山管道,主要為巖石挖方段,低中山多為尖頂,山勢陡峭,這樣造成施工場地不開闊,機械設備選型受到約束,施工機械效益受到影響。通過現場踏勘,本次優化設計把施工道路調整到山體坡腳河床內,山體坡腳河床內工作面能夠滿足施工機械設備要求,因此本工程預制砼管施工時采用吊裝施工,預制好的成品從河床施工道路上吊裝施工,選擇吊裝設備和運輸能力應與預制砼成品吊運的需要相適應,以保護砼運輸的質量。充分發揮設備高效率,在運輸過程中,應盡量縮短運輸時間及減少轉運次數。搬運裝卸時要輕拿輕放,避免與堅硬的物件碰撞。
參考文獻:
[1]《混凝土渠道及其附屬建筑物系列設計圖集》(上冊)渠道 水閘 閘門,孫競武,水利,出版日期:2011.03.01
[2]《渠道防滲工程技術》中國灌溉排水技術開發培訓中心,水利,出版日期:1998.03
[3]《灌溉渠道襯砌》,D.B.克拉茨,水利,出版日期:1980.02
[4]《梯形斷面渠道水利計算》,波斯拉夫斯基,水利,出版日期:1958.08
作者簡介:朱家軍(1988-),男,漢族,現供職單位:塔城地區水利水電勘察設計院;職稱:工程師;學位:工程學士;主要從事水利水電工程勘察、規劃設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