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些年,隨著水利工程項目建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在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夯實根基的同時,也給諸多方面造成了不良影響,特別是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問題,從某程度上來說已演變為全球性的問題,只要人們持續毫無控制地開發自然資源,勢必會使得其原本生態平衡被打破,導致生態環境不斷地惡化,乃至還會對人類的生存帶來必定的危害。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影響;策略
1、剖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1 水利工程建設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消極影響:在水利工程建設過程中,由于在上游地區大興攔水壩使分散的水資源過于集中起來,導致上游水位明顯上漲,水壓也越來越大,會很容易對攔水壩上游地區的地殼產生一定的水壓承載力,長期以往該地區的地殼結構就會發生變化,就會產生大量的地質性危險問題。另外,隨著季節性氣候的到來,周圍的溫度、濕度和寒度等都會自然或不自然地受到影響,致使周圍自然生存環境受到挑戰,很容易造成惡劣的天氣,不利于人們的生存生活。積極影響:水利工程建設以后極大地帶來了經濟和社會效益,這是一個立竿見影的效應。可以利用攔水壩、蓄水庫以及疏通水道等水利設施,減少水澇旱災對周圍地區人們的生存威脅,豐富的水資源給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性前提和保障。同時,周圍的水生物因賴以生存的水資源豐富而日益興盛起來,在一定程度保護了水生物物種,維持了生態圈的平衡。
1.2 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消極影響:上游攔水壩的建設,使得上游水位上漲淹沒了沿邊地區大量的自然植被,使得水土流失,原有穩定的生態圈被破壞。而下游地區水資源枯竭,水生物賴以生活的環境惡化,致使水生物繁殖鏈遭到破壞,一些珍稀的水生物物種面臨滅絕。水利工程建成以后很明顯會改變周圍的生態環境穩定性,我們不能夠忽視這種消極影響,要兼顧多方影響因素,不能夠顧此失彼。積極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改變了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衡的現狀,使得水資源能夠充分地加以利用起來,原有的生態環境條件得以改善和優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一些地區經濟方式發生轉變和經濟結構得以優化。特別是我國當前已經成功建設的跨區域性水資源調解工程,就是水利工程建設成功的范例,例如南水北調工程,意在調節南方過剩的水資源轉為水資源短缺的北方地區使用,這樣一方面解決了南方的水災危機,另一方面解決了北方的旱災危機,使南北方的生態環境差距得以極大調和。
2、水利工程建設中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舉措
2.1 全面規劃
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規劃時,要從地理、人文、歷史及水生物等方面全方位進行考慮,要讓我們當今的水利工程像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一樣,造福萬代子孫。選擇水利工程位置時,要盡量保留著名自然保護區的風水原貌,防止和杜絕國家自然遺產和文化遺產被淹沒;為魚類設計適宜的棲息環境和合理的魚道,讓它們得以生存與繁衍。
2.2 精心設計
在水利工程設計時,應優先選用對河流生態系統負面影響較小的方案,能在支干筑壩,不在主流設壩。考慮工程的壽命周期,經若干年退役拆除后,如何實現水能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改善與恢復河流地貌特征的多樣性,恢復生物群落多樣性,應避免直線和折線型的河道設計,保持河流的蜿蜒性,恢復河流的橫向聯通性,保持河流橫斷面形態的多樣性。充分考慮水庫的溫度分層現象,在水庫泄水時為魚類生存提供適宜的水溫。防止河床材料的硬質化,采用透水、多孔的護坡結構為魚類產卵以及鳥類、水禽棲息、避難創造條件。
2.3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一套完善的生態環境評價體系
在水利工程建設未施工之前,水利工程部門要集合一些水利、地質、生物、工程機械、歷史等方面的專家,對周圍的地理環境、地質結構、生物鏈條以及工程建設的可能性條件等進行實地考察、測評和記錄,并生成綜合性考評報告記錄在案,且不斷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不定時的檢測和跟蹤,以完善考評報告。而后,這些領域方面的專家匯聚一起,針對水利工程建設的綜合性考評報告進行多方面考慮和詳細分析,堅持保護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為前提,評估水利建設工程對周圍地區造成哪些不良性生態環境影響,影響程度多大,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彌補性等。一旦出現,水利工程建設產生的經濟社會效益難以抵擋其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力時,就應停止水利工程建設的方案。值得注意的是,生態環境評價體系要全面考慮工程建設與自然、生態環境的關系,不能夠割裂三者關系,不能夠過于強調其中某一個方面,要客觀真實地評估生態環境的實際價值,而后才能夠對水利工程建設作出可行性規劃方案,且在工程建設過程中不能夠停止生態環境評價建構。
2.4 嚴謹治理
加強河道整治工程中的技術約束,開發與推廣生態系統治污技術。尊重天然河道形態和河流原有的自然斷面,岸坡采用有利于植物生長的當地天然透水材料。在工程勘測中采用“3S”技術等對生態環境影響較小的物探勘測新技術。
2.5 環保施工
要對水利工程施工過程嚴格管理,在保證施工人員生活飲用水安全的前提下,對建筑施工中的材料清洗、砼養護用水、生活污水及固態、液態、氣態的廢渣、廢油、廢氣的排放等采取嚴格的處理措施,禁止直接排放污染水體。另外,加強現場的防火、防塵、防腐工作,防止機械車輛用油的泄露;嚴禁焚燒有毒有害的物質;嚴禁向耕地、河道傾倒建筑和生活垃圾,防止水體污染及阻礙水道。
結束語
隨著人們更進一步認識到生態環境規律的重要性,為此也意識到水利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無論是規劃設計還是具體施工,都應積極采取合理措施來保護生態環境。然而,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的協調發展,屬于多因素、多成分、多變量的復雜性、綜合性問題,需要建設者在實踐探索過程中,充分認識掌握生態環境規律,并根據這些規律來實現水利工程建設,才能確保生態型的水利工程建設,為子孫后代做出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玲玲.淺析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6(12)
[2]李蓉,鄭垂勇,馬駿,趙敏.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綜述[J].水利經濟.2015(02)
[3]姜美英.水利工程對環境的影響及保護[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