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水電類開發建設項目中引發的水土流失問題,其根本原因是人為因素的干擾,造成水土流失加劇。同時,不同地區的自然環境、地理條件不同,所以在進行水電工程建設時的水土流失防治側重點以及防治技術也是不一樣的。但是如果在進行水電工程施工時,沒有采取必要的水土保護措施,必然會引起水土流失問題的出現。所以,相關單位需要對水電工程水土流失規律及防治措施進行科學的分析和研究,以實現對水土流失情況的有效管控,避免生態系統的破壞,確保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目的的實現。
【關鍵詞】水土保持;特點;預防;治理措施
1、對水土流失的特點分析
1.1 時間集中性
在整個施工建設階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問題。據調查分析,施工建設階段對水土的破壞最大,水土流失情況是最嚴重的。在施工建設階段,施工人員需要開挖土方、填平溝渠等等,這就會給原有的地質環境產生了嚴重的破壞,導致水土流失問題日益加重。
1.2 破壞力大
在建設大規模水利工程時,不可避免的都要對原有的地質環境產生嚴重的破壞。比如,灌溉工程、輸水工程等,因需要輸送水流,所以需要在地上和地下鋪設各種管道,這必然會影響地上地下土層的結構以及自然的環境,使水土無法保持。
1.3 波及范圍較廣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是非常嚴重的并且其還有擴散性,它會在原有的基礎上逐漸朝著更大的范圍擴散,以黃土高原為例,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是按照階梯性發展的,危害日益嚴重和擴大。
2、水利工程施工中水土保持的具體措施
2.1 要科學全面規劃、綜合治理
綜合治理是城市水土保持的關鍵所在,通過對水土資源的有效保護和充分利用,來完成對生態環境的優化以及促進經濟的發展。但是要想實現綜合治理的目標,必須對其進行科學的規劃,充分落實“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策略方針,對整個水土流失區域進行充分的分析和研究,制定合理科學的分層治理計劃。將開發利用與保護有效結合到一起。
2.2 加大水土保持工作的宣傳教育力度
法律法規雖然可以確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順利開展,但是人們卻是水土保持的最大助力,所以政府部門需要積極向人民群眾傳播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動員全社會都參與到水土保持工作之中,對水土流失情況進行有效的處理和改善。
2.3 棄渣場防治措施
在水利工程建設中會產生很多的棄渣,比如在開挖壩基、渠道等過程中產生的泥土、碎石等,除此以外,建筑材料的包裝以及材料加工中剩余的部分也是產生棄渣的原因之一。棄渣在實際中的堆放具有隨意性,因此其的結構不夠穩定,在外力的影響下,很容出出現坍塌等情況,所以必須對其采取合理有效的處理方案,以免水土流失情況的加深。為了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可參考以下幾方面的內容。如果棄渣堆積地的植被比較茂盛并且距工程現場較遠,則需要搭建擋風墻和排水管道,使工程周邊的水利設施得到進一步完善;做好相應的邊坡防護處理,以免棄渣會隨著大風或者雨水流入大壩之中,避免其損傷大壩;除此以外,平整覆土也是一種有效的穩固土壤的措施。
2.4 料場水土流失防護
水利工程類型的不同,其建設所需的材料也不相同,比如土壩和混凝土壩,二者所用的建材就各不相同。然而,對于所有的料場來說,表土剝離是工程開始前必須進行的工程,其目的是為了便于后期植被修復工作的順利進行。需要注意的是為了確保施工環境的穩定安全,要搭建相關的防護措施。具體的操作方案如下:第一,平整工程現場的土地,確保其結構的穩定,有效減少雨水等對其的影響。第二,重新為剝離的土地覆土。第三,做好施工現場及其周邊的綠化工作,加快該區域內的生態恢復速度。在施工之中要嚴格按照上述方法對土地生態進行恢復,減少水土流失的影響。
2.5 植物措施
將綠色植被栽種在需要保護的坡面之上,以完成對水土的有效保持,充分發揮其穩固土壤、涵養水源的作用。在具體的水利工程建設中,施工人員需要提高對水土保持的重視,從施工現場以及其附近環境的實際情況入手,制定出合理科學保護方案,將植物措施的作用最大化,對水土進行有效的保護。另外,施工人員需要對植被的生活習性以及特點進行有效調查,找出最適合該地域的植被,這行才能將植被的綠化效果以及水土保持效果充分發揮,有效遏制水土流失情況的進一步加劇,重新構建出良好的生態系統。
2.6 施工臨時占地防治區水土保持措施
當工程結束后,需要及時恢復施工臨時占地防治區,因此占地區表層土在剝離后,需要集中堆放并設置必要的保護措施。當土地平整完成后,還需要設置相應的排水裝置,挖設排水溝,以免地面來水和降雨可以及時排入河道之中,避免其對地面造成沖刷,降低后期的恢復難度。當工程開始后,可以在施工現場的生活區種植種植花草,以增加施工現場的綠化面積。在選擇綠化草種時,要全面考慮各種因素的干擾,比如氣候因素、地質因素等等,確保草種可以適應當地的生態環境。施工臨建區的排水工作分為三個方面:臨時道路排水、堆料區排水和表土堆存區排水。臨時道路兩旁需要挖設排水溝,料場區域和表層土堆放區需要采取相應的排水措施。
結束語
水土流失是我國面臨的頭號環境問題,是我國生態環境惡化的主要特征,是貧困的根源。要解決這一問題,爭取繼續生存、繼續發展的權利,必須調整好人類、環境與發展三者之間的關系,特別是要調整好經濟發展的模式。保持水土,根除災害,時不我待,刻不容緩,應該呼吁全社會都來關心,不要忽視這個重要環節。
參考文獻:
[1]商孟喜. 水土保持措施在水利工程施工中的應用研究[J]. 民營科技. 2014(02).
[2]馬力.在水利工程施工中對水土保持施工的研究[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1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