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生命是最科學的解釋。除此之外,作為生命的源泉,水是生產的驅動力之一,即使它不是生產力。
我們都知道,中國是一個屬于傳統性的農業大國,農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在中國通往發達國家的道路上,農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中國農業應該是世界的奇跡,盡管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積,但耕地面積只有122萬5000平方公里,為世界上約7%,卻支撐13億的人口,解決世界人口1 / 5的吃飯問題,對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起到了堅實的保障作用。特別是改革開放從農村開始,農業得到了極大地發展,糧食產量、棉花、油料、食糖、肉類和水產品均列在世界第一。中國的農產品極度短缺的供求基本平衡,超過部分品種。但當今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農村改革開放,農業仍然處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發展階段。
在中國,約有70%的人口仍然要依靠傳統農業為生計,將近50%的人口仍然只能從農業社會的勞動就業機會。因此,農業現代化在整個國家的現代化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實現農業現代化是農業發展的方向.
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提高;景觀工程建設、森林生態水也需有有一定的保障。因此,未來農業用水將遭受擠壓,但同時各行各業的供水需求不斷增加,而解決水的問題無非是開源節流。但我們應該明白,無論是當地的水資源或在建設工程的開放式引水工程,由于困難,投資巨大,成本太高,所以短期內很難完成工作。因此,發展節水農業是解決這個問題的唯一方法。這不僅能滿足各界用水,同時也不耽誤農業用水。
目前,灌溉水利工程是灌溉和水利工程完整性的關鍵。從灌溉現狀來看浪費水的現狀有:(1)由于因渠系工程不配套,地理條件限制,造成水的消耗(2)大多數人認為,只要多灌水就能增加產量導致的浪費;在這方面我們必須明白,為了改變這種狀態,我們應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機構和群眾的相互合作下,我們將逐步改善。
我認為,有必要發展節水高效農業可以通過以下幾點:
1、增加對農村水利建設的投資和管理
政府有關部門增加對農村水利建設的投資基金。同時,加強項目管理,維護基金,以保證農田水利建設的長遠利益。此外,政府相關部門還應注意提高農民意識,加強對農民農業技術的推廣,充分發揮其在農業生產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確保農村水利建設的健全。
2、形成一個良好的施工安全機制
農田水利建設和發展的過程中,對農民和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一定的影響。農田水利得到更好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增長。因此,建立完善的構建安全體系是十分必要的。在政府的財政支持下,對水利建設加強宣傳,使社會企業和相關機構意識逐步提高,可確保水利建設順利。為了能夠實現這一目標,我們必須從以下幾點:首先,與社區合作,提高水利建設基金;其次,政府將積極向上級反映,申請更多的水利建設資金;三是農民意識的提高和新技術的應用。使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保障水利建設的健康和持續的發展。只有結合上面的幾點,同時擴大農田水利建設資金的來源,并形成一套完善的保障機制建設,為更好地發展水利基礎設施提供強大地保障機制。
3、加強基層政府組織的指導作用
政府基層服務能力較弱,不能發揮其作用,是農田水利建設的過程中一個重要的原因。為了解決這個難題,使政府指導農村工作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通過自己的能力,確保運行平穩的水利建設,這是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在加強組織指導能力的過程中,還應加強與農民的溝通與合作, ,使水利建設得到更好更快的發展。
4、加強農業科技推廣
在水利發展的過程中,加快推廣農業技術的力度,改變傳統的灌溉方式,采用先進的技術,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加快基層水電站建設,指導農田水利的管理和維護,并正確地發展節水灌溉的節水機制,以確保農村水利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我們應該使用先進的水技術來解決問題,從而為我國農業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5、節水抗旱技術
寧夏南部干旱地應發展節水技術,如深耕技術指的是保持土壤水分,提高土壤滲透性,增加土壤容量;使用抗旱作物品種,同時也實現了旱地節水的目的;而施足有機肥可以減少約55%的水,所以可通過增加有機肥料, 降低作物的用水量; 防旱保墑的田間管理、育種技術,保持水土;覆蓋技術,如地膜、秸稈覆蓋。但是除了上述兩種技術,在抗旱技術方面,也可以使用種子化學處理如干旱、保水劑、化工化學抗旱措施。
相信在政府部門的領導下,與高校的合作,以及人民的不懈努力。能夠建立起節水高效農業,我的家鄉會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朱英華. 農田水利建設的發展困境與對策[J]. 科技與企業, 2014,(13).
[2]唐元海. 中國節水灌溉事業的發展與展望[J]. 青海水利, 1999,(2):26 -35
[3]關穎燕. 加快建立農田水利建設新機制保障和服務肅州區新農村建設[J]. 甘肅水利水電技術, 2007,43(2):89 -90
[4]楊新琴,趙建陽,陳青. 新型微灌技術在蔬菜生產上的應用[J]. 農村實用工程技術:溫室園藝,2003,(8):14 -15
[5]蘇曉麗.論合理利用水資源及節水對策[J]. 天津農業科學, 2012,18(2):111 -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