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洪水災害嚴重影響著河流沿岸人民的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并且受短期經濟利益驅動,工廠、住宅不斷向河流發展,擠占河流,致使河流日漸萎縮,水流紊亂,從而加大了洪災損失,因此必須加強對其進行規劃治理?;诖?,本文闡述了影響河流防洪的主要因素,對河流防洪工程的管理以及加強河流防洪規劃治理的措施進行了論述分析。
【關鍵詞】河流防洪;影響因素;管理;規劃治理;措施;
一、影響河流防洪的主要因素
影響河流防洪的因素主要有:(1)亂開亂采的因素。城市建設對砂石的需求量不斷增加,在巨大利潤面前,河流采砂的規模開始不斷擴大,不僅使河流的河床結構發生改變,同時也使河流沖淤情況發生變化,改變了河流自身的自然演變規律,使河流自身的穩定性受到影響,威脅其行洪及通航能力。大規模采砂還導致涉水建筑物及生態系統遭到破壞。近年來,隨著水電開發和生態環境的變化,河流輸沙能力也開始不斷降低。而且隨著采砂規模的不斷擴大,河流中所攜帶的泥沙在不斷的減少,破壞了天然泥沙的恢復體系,從而導致采砂所帶來的影響進一步加劇。(2)河流過流面積減少的因素。當前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其土地資源呈現越來越緊張的態勢,在這種情況下,部分河流過流斷面被占用,用于城市的商業用地進行具體的規劃,使河流有效的行洪面積不斷的減少,降低了河流的防洪調節能力。(3)垃圾導致河流功能弱化的因素。當前城市在發展過程中,河流成為大量垃圾及污水匯集的地方,而且大部分污水都是沒有經過任何處理即排入到河流中,從而導致河流淤積、水質惡化等情況發生。使河流的行洪能力受到較大的影響,同時河流自身的修復功能也開始不斷下降甚至是喪失,這就導致河流自身的生態環境功能性不斷的下降,對河流帶來了嚴重的危害。
二、河流防洪工程的管理
1 河流防洪堤壩及其配套工程管理。嚴格做好堤身、穿堤、跨堤建筑物的管理,建立工程觀測制度,做好水位、堤身沉降、位移、浸潤線、堤身表面觀側,一旦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建立一支堤壩養護維修隊伍,及時對堤壩進行養護、檢修,保證堤壩完整。
2 河流防洪節制閘、擋潮閘的管理。(1)節制閘、擋潮閘的控制運用。節制閘、擋潮閘控制運用遵照“局部服從全局,全局照顧局部,興利服從防洪,統籌兼顧”的原則進行,綜合利用水資源,與上下游和相鄰有關工程密切配合運用。根據工程蓄水情況和農田灌溉需要,適時調節上游水位和下泄流量,防止對沿河土地造成次生鹽漬化。冬春季節控制遷宜于農業灌溉的閘上水位,汛期開閘行洪。當流域內發生澇災和洪水時,應及時排澇和泄洪。(2)閘門控制運用。閘門啟閉嚴格按照啟閉程序、操作規程進行,同時啟閉時,應同時分級均勻啟閉;不同時啟閉時,應由中間孔向兩邊依次對稱開啟,由兩邊依次向中間對稱關閉。過閘流量必須與下游水位相適應,使水躍發生在消力池內。關閉或減小過閘流量時,應避免下游河流水位降落過快。避免閘門停留在發生振動的位置上運用。(3)檢查觀測。監視水情和水流形態、工程狀態變化和工作情況,掌握水情、工程變化規律,為正確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對水閘檢查應做到經常性、定期性,當遇到特大洪水、強烈地震和發生重大工程事故,還應對水閘進行特別檢查,及時發現異?,F象,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發生。
三、加強河流防洪規劃治理的措施
1 科學制定河流防洪治理標準。防洪標準的科學制定需要結合堤防保護對象,綜合考慮經濟、環境、社會等因素,加強比較、論證與分析。在防洪標準確定的基礎上,需要注重遠近期結合,充分考慮綜合利用水庫帶來的河流防洪能力提高,以及水土保持等問題,確定可操作性強、合理的防洪標準。
2 河流防洪的合理布局。對于防洪重要河段以及容易產生沖刷、垮塌的重點地段、河流的堤線、岸線等進行統籌規劃,對于流向進行調整,恢復河流的天然作用。做好新建工程的設計,避免因工程不合理而給河流的行洪能力帶來較大的影響。首先,盡量減少丁壩的建設,對于必須使用丁壩的位置,則要確保其壩軸線和水流方向的角度不能超過30°,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保證河流周邊的耕地和建筑,同時也有效的提高了堤防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其次,河流的轉彎處要形成一道平滑的拋物線,從而使河流整個系統都得以協調。最后,對于河流彎曲處所產生的淺灘要予以保留。為了有效的保證河流的整體,提高堤防的抗沖擊能力,需要處理好河流斷面、擋水面及平面之間的關系。
3 河流防洪的統籌規劃治理。(1)在河流流域范圍內退牧、退耕還林,保持水土,有效攔截推移質及地面徑流;(2)采取上堵下排的方法加強堤岸整治,“上堵”即在上游修建堤壩,“下排”則要求清除泥沙阻礙,確保河流暢通。(3)應認識到改造規劃河流的同時不能忽略自然環境,維護河流生態平衡,注重對天然河流的保護。在對河流進行截彎取直或者拓寬處理時,必須認真研究決定,綜合分析水文水利數據,分析下泄流量及可能產生的經濟損失,制定多種方案,充分論證、優化選擇,以實現防洪治理的最佳效果。
4 河流防洪的河流護岸與河床護底治理。河流的護岸分為結構性與非結構性護岸,其中結構性護岸包括坡式護岸與墻式護岸,坡式護岸的上部分利用混凝土、漿砌石、水泥土、土工織物等形成護坡形式,下部則利用土工織物、拋石、鋼筋混凝土塊等形成護坡形式。墻式護岸多選擇混凝土、漿砌石等材料形成剛性護岸,有效避免高速流水產生的沖刷作用。非結構性護岸包括生物護岸與自然護岸。生物工程護岸在形成植被之前,利用如大米草、稻草、黃麻等可降解材料,鋪設在岸坡的表面,以避免土粒流失。自然護岸則是在河岸的面層種植植被并鋪設卵石、細沙等以形成自然砂灘、草坡及卵石灘。
結束語
綜上所述,河流防洪規劃治理,可以提高區域內的防洪和治澇能力,消除洪水隱患,保證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同時也將改善地區水環境,因此做好河流防洪工程的管理及其規劃治理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剛.中小河流和小型水庫防洪安全存在問題及治理對策[J].中國科技博覽,2015
[2]邱衛華.中小河流治理和提升河流防洪能力措施分析[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5
[3]張亞朋.城市河道工程規劃方法初探[J].環境保護工程,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