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從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水庫事業快速發展,近年來,我國各大水庫逐漸從建設型轉向了管理性,但是水庫管理工作不但復雜而且任務量比較大,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大大增加了基于生態安全下的水庫管理難度,在這樣基礎上研究水庫管理創新思路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結合理論實踐,對基于生態安全背景下的水庫管理創新思路做了如下分析。
【關鍵詞】生態安全;水庫管理;創新思路
引言
相關實踐表明,科學合理的水庫管理創新思路,對上保護水庫生態環境的穩定和發揮水庫的價值以及功能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但是我國對生態安全背景下水庫管理創新思路的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基于此,本文通過查詢相關文獻,就基于生態安全的水庫安全管理創新思路做了如下分析。
一、基于生態安全的水庫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水庫人口、資源、環境愈發緊張
地廣人稀是新疆地區歷年來的特征之一,導致新疆地區水庫管理難度大大增加。通過不完全統計新疆地區的人口密度為8人每平方公里,主要原因是雖然新疆的地理面積非常龐大但是可以耕種的面積卻非常有效,所很多人在水庫周圍毀林開荒,以獲取有限的土地資源,導致水庫周圍的水土流失越來越復雜,使水庫淤積日益嚴重,從而大大增加了水庫管理的難度和降低了水庫的蓄水能力。
(二)水庫管理的條件和環境比較復雜
相關實踐表明,水庫發生地質災害的可能性非常大,雖然國家為了促進新疆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水庫建立中投入了大量資金,對水庫地質災害進行了科學合理的防治,但是新疆地區水庫在實際運行過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規劃地質災害防治項目治理的進度比較緩慢,還有很多地質災害沒有納入到防治范圍中;第二,對下游居民的威脅比較大,如果不進行及時治理,就可能對下游居民的生命財產構成一定威脅;第三,水位蓄水塌岸,威脅這居民的居住安全,通過不完全統計,新疆地區水庫的庫岸改造穩定至少需20年~30年的時間。
(三)承擔功能比較多,綜合管理難度比較大
就目前我國水利工程的發展狀況而言,其他水庫的功能相對單一,或蓄水灌溉、或發電養魚等,其管理范圍和難度相對新疆地區水庫管理要小很多。而比如:木壘縣的龍王廟水庫不但承擔保護下游人民的防洪安全,同時具有灌溉、旅游等。不僅區域范圍大、涉及面廣,而且利益關系復雜,對跨行業、跨部門和跨區域綜合協調管理的要求很高。專家普遍認為,新疆地區水庫建設難,管理將更難,必須對新疆地區水庫運行期管理進行創新,才能充分發揮水庫的價值和作用。
二、生態安全的水庫管理創新思路
(一)構建水庫綜合管理體質和機制
構建新疆地區水庫綜合管理體質和機制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第一,組建成立水庫管理機構,黨中央直接下達命令,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水庫管理機構,賦予其相應的權威性;第二,借助三峽水庫管理經驗,成立初步的跪著制度,實現對水庫的統一管理;第三,探索形成了水庫管理的綜合協調機制,加強了水庫的統一管理和綜合協調,初步形成了管理合力,提高了水庫綜合管理效率。
(二)大力實施水庫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大力實施水庫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入手:第一,詳細落實移民保護制度,確保移民都能安置相對安全的地方;第二,嚴格執行“兩個調整”中的相關規定,積極鼓勵全部移民都能遷出水庫管理的范圍,減輕水庫管理的環境壓力,加大退耕還林的調整力度,最大限度上減少水土流失的現象發生;第三,積極落實兩個防治,也就是防治水污染和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第四,加強生物多樣性的自然保護,建立水上保護區和陸地保護區,對珍貴的水生動植物進行科學合理的保護;第五,實施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試點示范項目。
(三)創新生態建設模式
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在水庫管理創新思路周圍居民安置過程中,要科學合理的解決兩個移民安置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在確保移民滿意的前提下,促進新疆地區水庫生態環境的改善。在水庫管理創新思路中,要充分應用先進水資源和水污染管理理念,并結合水庫的實際情況,把單純的水污染控制逐漸轉變為水資源恢復管理,從傳統水資源單項技術研究和水體環境保護轉向綜合水庫管理治理策略的研究。創新新疆地區水庫生態保護與建設模式,開展了“7+1 試點示范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新疆地區水庫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自古就是水資源嚴重缺乏的國家,通過不完全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的占有量不足四分之一,尤其是新疆、西藏地區水資源更是非常少。在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新疆地區要想獲得持續穩定發展,就比對當地的水庫資源進行系統科學合理的管理。本文通過查詢相關文獻,并結合理論實踐,就新疆地區基于生態安全的水庫管理創新思路進行淺要分析,希望對相關單位有一定幫助。
參考文獻:
[1]劉傳洲,紀衛星. 融合生態保護理念,探索小型水庫安全管理模式[J]. 農業開發與裝備,2015,11:35.
[2]趙廷紅,王鵬全,張永明,肖大太. 考慮不同生態需水方案的水庫生態友好型調度研究[J]. 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6,09:139-143.
[3]劉鐘齡. 北方草原生態安全與草地農牧業發展[J]. 草原與草業,2014,01: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