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生活供水系統都要求24 小時不間斷供水,近年來在農村,打深水井已非常廣泛。本文介紹了水源井建設過程中,農民為飲水安全自主打深水井,改變以往一井一戶,變為一井多戶,科學規劃、合理安排,水源井在抗旱方面起很大作用。
【關鍵詞】飲水;抗旱打井;建設管理;分析
引言
在當前開展的新農村建設中,各級政府非常關注并加大了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以切實解決農民群眾的飲水問題和抗旱問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般生活供水系統都要求24 小時不間斷供水,村鎮供水系統同樣有此要求。
1、科學規劃,合理布置井位
依據單井的出水量進行控制,以面積定井位,提高單井灌溉面積。過去在打井過程中,由于土地是分散經營,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地塊相臨的農民,經濟條件都比較好,你打井,我也打井,各打各的井;經濟條件不好的,你不打井,我也不打井。都打井,井距過密,抽水干擾大,水位變幅劇烈,設備投資、耗能增加,并形成了對地下水資源的掠奪開采;都不打井,即使出現了特大早災也難以找到一眼救命的井。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置井位,通過聯戶打井,變“一井一戶”為“一井多戶”,實現了打井數量最少,工程和設備投資最省,水資源利用調配最合理,控制灌溉面積最大,井灌區的效益最高。
2、抗旱水源井建設
由于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土地的分散經營曾一度使灌溉農業的優勢得不到發揮,特別是在第二輪土地承包過程中,對于不同等級的地塊,由于采取“見地分一塊”的分配方法,每個農戶分得的土地比較分散。在連續多年發生的大早中,對于每個農戶來講,無法進行集中聯片澆水灌田。盡管農民對打井抗早、增加自身收人已經有了較高的認識,但由于土地過于分散,從而限制了農戶打井抗旱的積極性。示范區建設以來,在抓好示范區建設的同時,積極探索打井抗早的新方法,通過認真總結和吸收示范區內一些農戶的打井經驗和做法后,提出并推廣了具有指導抗旱水源井建設作用的新模式一聯戶打井。
所謂聯戶打井,就是相鄰地塊的幾家或更多農戶聯合起來,共同籌集資金打一眼抗早水源大井。在聯戶打井過程中,自發性的聯合打井只占少數,更多的是在鄉(鎮)、村等基層黨組織提倡和引導下進行的。在打井的投入上,以國家補助為輔,以群眾投入為主,廣泛籌集資金。聯戶打井和以往打井方式相比,優勢在于:一是可以減少每戶承擔的打井費用,一眼井打完到機泵配套所需費用至少6000-7000 元,多則上萬元,這對每個農戶來說,費用不算少數。而聯戶打井后,每個農戶只需出資幾百元至千元左右,就可以保證用井灌田。二是有效增加灌溉井的利用率。由于用水戶數增加,自然增加了井灌面積,從而避免了過去“大馬拉小車”現象的發生,使灌溉井的效益能夠充分發揮出來。三是更好地保護了地下水資源。以往打井,不管地多地少一般為一戶一井,這樣做不但浪費打井資金,降低井灌效益,而且由于盲目集中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有的農田井供水不足或無水可供而報廢。四是增進了農民之間的團結互助、和睦相處的環境和氛圍,有利于農村社會的穩定和發展。
3、抗旱水源井管理
抗旱水源井工程建設是實現糧食穩產高產的重要保障。多年來,在國家的積極支持下,抗早水源井建設取得了可喜成績。然而隨著井的數量增加,也暴露了我們在管井上出現的一些問題,那就是管理責任上的不落實。過去我們打的一些抗旱水源井,投資主體是國家,管理者大多數為國家或集體,這種管理方式與農村耕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形式不相適應。其管理的責任沒有具體落實到人,處于名日“有人管,實則無人問”的狀態,致使有些井的設備丟失或損壞,國家財產受到一定損失。另外,因沒有人具體負責管理,井的運行費用也不好落實,使一些井閑置起來。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究其根本原因,就是以往在抗旱井的管理上始終缺乏一種有效的機制。示范區建設之初,就明確要求,要在井權制度改革的基礎上,通過示范區建設,進一步探索和建立一種抗旱水源井有效的管理機制。
經過深入實際,調查研究,總結和吸收示范區內聯戶打井、農戶管井的經驗和做法后,提出并推廣了具有指導抗早水源井管理作用的新方式一“井長”負責制。所謂“井長”,就是在聯戶打井或國家投資補助聯戶打井的形式下,由農戶選出一名在打井時投人較多或在其中威望較高,說話辦事能力較強的人作為管井的負責人,在井的建設、日常管理、維修養護、使用、有償供水等一切涉井事務,均由“井長”在征得大家同意后做出最后決定,屬于一種典型的民主管理形式。
4、抗旱水源井效益
抗旱水源井建設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充分發揮井灌優勢,帶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穩產高產,農民增收致富的目標。那么,單井的灌溉面積和澆灌農作物品種的優劣是充分發揮井灌效益的關鍵。為了更好地解決這個問題,示范區在建設過程中通過認真總結和吸收示范區內過去一些農戶用井經驗和做法,圍繞一井多用,他們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因為有了水源做保證,農民再也不用擔心無水灌田,靠天吃飯了,就可以根據市場的行情種植一些產量高、經濟效益好的作物。
實踐證明充分發揮抗早水源井的最大效益,是真正解決農民靠天吃飯的根本問題;是促進種植結構調整,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保障。其抗旱水源井的建設和管理經驗必將在今后抗早水源井的建設、管理和使用上具有積極的示范和推廣作用。在國家關心和支持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扎扎實實做好今后農村飲水安全與抗旱工作,為地區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李永剛.住宅小區小流量變頻供水系統的設計及控制[J].給水排水,2006,32(6)
[2]劉志偉.幾種變頻供水設備的應用與控制[J].給水排水,2001,27(9)
[3]樊建軍.管網疊壓供水技術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解決途徑[J].中國給水排水,2006,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