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根據南通美亞熱電有限公司三期擴建工程建設,優化水土保持工程建設方案,合理制定水土保持監測方法,為該供水工程整體建設提供了保障。
【關鍵詞】水土保持;防治區;施工組織;監測
1、工程概述
南通美亞熱電有限公司三期擴建工程項目區水土保持工程范圍由兩部分組成,直接影響區、項目建設區。工程水土流失責任防治范圍為面積為1.15hm2,其中項目建設區面積為1hm2,直接影響區的面積為0.15hm2。工程建設期預測本工程擾動地表面積為1hm2;損壞水土保持設施面積為1hm2,水土流失預測時段為2.25年,其中施工期1.25年,自然恢復期1年。水土流失預測時間內共產生水土流失量為54.92t,新增水土流失總量47.73t。
2、水土保持工程設計
2.1 三期廠區
(1)工程措施
廠區排水管網406m,表土剝離1755m3,綠化覆土1755m3,土地整治0.178hm2。
(2)植物措施
因本項目為熱電聯產三期擴建項目,預留三期廠區面積較小,建構筑物布置緊湊,且地上需要架設電線,地下管溝密集,整個項目區均布設喬木,以種草為主,輔以部分灌木。
建筑物四周空地種植灌木叢,其他裸露地表鋪植狗牙根草皮,灌木選用紅葉石楠、小葉黃楊,種植密度為36株/m2。
廠區共種植灌木小葉黃楊、紅葉石楠各1.43萬株,鋪植狗牙根草皮0.1hm2。
(3)臨時措施
為保障廠區施工過程中沒有積水及裸露面不受地表徑流影響,設計沿廠區四周設置臨時排水溝,并在排水溝出入口、拐角和一定距離處布設沉沙池。
此外,為方便廠區建筑物開挖、回填的土方調配,本方案設計在廠區施工空地設置兩處臨時堆土場,面積各1000m2。臨時堆土表面覆蓋彩條布,共需彩條布2000m2,四周采用裝土編織袋攔擋,裝土編織袋高度1.0m,頂寬0.5m,坡比1:0.5,底寬1.5m,共需裝土編織袋224.18m3。
2.2 施工生產生活區
(1)工程措施
表土剝離600m3,施工結束后需對施工生產生活區拆除硬化,覆土后進行土地整治,覆土量600m3,土地整治面積0.2hm2。
(2)植物措施
施工生產生活區作為工程預留場地,短期內可能暫無其它使用途徑,本方案擬對該區域撒播狗牙根草籽防護,撒播面積0.2hm2。
(3)臨時措施
施工生產生活區四周及內部施工道路兩側新建臨時排水溝360m,施工區排水溝斷面為同廠區臨時排水溝一致,排水溝土方開挖64.8m3,在排水溝兩拐角處各設一座沉沙池。
2.3 臨時堆土區防治區
(1)工程措施
表土剝離645m3(主體已有),待堆放于此的表土用于覆土綠化和棄土運走用于開發建設后,需對場地覆土后進行土地整治,覆土量645m3,土地整治面積0.215hm2。
(2)植物措施
臨時堆土區作為工程預留場地,短期內可能暫無其它使用途徑,本方案擬對該區域撒播狗牙根草籽防護,撒播面積0.215hm2。
(3)臨時措施
臨時堆土區四周新建臨時排水溝232.3m,排水溝斷面為同廠區臨時排水溝一致,排水溝土方開挖41.81m3,在排水溝兩拐角處各設一座沉沙池。
此外,施工前剝離的表土需用于后期的綠化覆土,及開挖后多余的棄土,均暫時分類堆放于本區的空地處,占地面積約需2150m2,設計采用彩條布覆蓋攔擋,以防止水土流失,堆存期需在堆土四周采用裝土編織袋攔擋,裝土編織袋高度1.0m,頂寬0.5m,坡比1:0.5,底寬1.5m,需裝土編織袋232.29m3。
3、水土保持監測
本工程2016年11月開工,2018年1月份完工。建設項目在整個建設期(含施工準備期)內全程開展監測。具體布設方案如下:
3.1 監測區域:項目建設區
(1)監測內容:①原地面地形坡度,林草植被覆蓋度,土壤結構及其含水量水土流失,氣象要素值等;②原地面水土保持設施數量、質量及防護效果,水土流失現狀等;③建設區地形地貌及植被變化情況;④挖、填土石方數量,棄土棄渣量、位置、占地面積;⑤擾動地表面積,破壞植被面積及程度;⑥損壞水土保持設施數量;⑦工程防治措施實施數量和效果;⑧臨時堆土場擋護措施、攔蓄效果。
(2)方法:①普查法與樣方調查相結合;②抽樣調查與巡視法;③巡視法;④抽樣調查;⑤普查法與巡視法相結合;⑥普查法、巡視法;⑦抽樣調查;⑧普查法、巡視法。
(3)監測頻次:①施工初期對本底值進行一次調查;②施工初期對本底值進行一次調查;③開工后隨時巡視;④土建施工期前、中、末各1次;⑤土建施工期前、中、末各1次;⑥開工前、土建施工期結束后各1次;⑦汛期前后各1次;⑧春、秋、汛期前后各1次。
3.2 監測區域:項目建設區
(1)監測內容:① 各區域水蝕量變化情況;②林草生長、成活率、覆蓋度及防治水土流失效果等情況;③防治措施實施數量和效果,水流失治理面積,減少水土流失量;④各項防治措施實施后的攔渣保土效果。
(2)方法:①普查法與抽樣調查;②普查法與樣方調查相結合;③抽樣調查;④普查法、抽樣調查。
(3)監測頻次:①每年春末、秋末各1次;②春季、秋季各1次;③工程實施前后各1次;④工程實施前、中、后各1次。
4、結語
通過對該工程水土保持建設方案進行設計,優化了建設方案,建立了水土保持監測系統,將工程區水土流失進行了有效的防治,有利于工程區環境保持和生態保護。
參考文獻:
[1]于汪洋,陽曉東. 肇州縣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監測方案設計[J]. 水利科技與經濟,2011,08:34-35.
[2]王心. 凌源市應急供水工程水土保持監測及施工組織設計[J]. 中國科技信息,2014,12:99-100.
[3]劉金鐸. 滄州渤海新區供水工程水土保持設計淺析[J]. 河北水利,2013,07:25.
[4]張惠蘭. 論北疆供水工程水土保持工作[J]. 水利規劃與設計,2013,10:18-19+65.
作者簡介:陳海峰,男(1981.12—),漢族,江蘇南通人,畢業于河海大學,本科,工程師,研究方向是水文水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