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利工程建設隨著科學的進步正在向生態工程、生態水利上發展。生態水利已經成為現代水利工程建設的必然選擇。河流生態系統可能會受水利工程的影響,導致產生一些不良的結果,這些不良的結果主要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河流的人工渠道化;另一方面是自然河流的非連續化。水利工程建設者應該充分認識到這種負面作用,積極采取相應措施維護水域生態系統的功能。下面就結合作者的實際工作經驗,對水利工程的生態化建設進行探討。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建設;可持續發展
1、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必要性
1.1 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保護與改善人類生存環境的迫切要求。近幾十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正在一步一步的惡化,這對人類自身的發展與生存構成了直接的威脅,怎樣改善我們的生存環境是目前擺在我們面前的急需解決的課題。就水利工程建設來說,其和生態環境密不可分,水利工程建設帶來的環境影響也非常的廣泛,主要包括土地淹沒、生物多樣性受影響、小氣候的形成、庫區移民等等。水利工程建設面對如此嚴峻的生態環境問題,水利部門必須轉變傳統的治水思路,走生態水利的道路。
1.2 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人類社會發展對水利工程建設更高層次的需求。人類對水利工程的需求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在目前經濟社會水利工程可以劃分為5個層次分別為:飲水保障、防洪安全、糧食供給、經濟發展、生態環境。這5個層次最終都體現以人為本。水利工程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已經進入到了更高的層次需求,即生態環境階段。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設必須突破以河論河、以水論水傳統的束縛,創造水和生態、水和文化、水和景觀等的和諧。水利工程的建設,在功能定位上必須突出生態功能。
1.3 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是“生態城市”建設對水利工程建設的內在要求。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城市的品味也隨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經濟發達的地區提出了建設“生態城市”的發展目標。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水利工程,在我國城市發展過程當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應該從傳統水利向生態水利轉變。
2、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必須遵循的原則
2.1 經濟性與安全性原則
為了確保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安全性,在進行水利工程建設時不僅要符合生態學的原理,同時也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符合水利工程的原理及遵循工程力學與水文學的規律,唯有遵循了工程力學與水文學的規律才能確保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安全。建設好的水利工程應該能夠承受干旱、冰凍、風暴、洪水等自然災害的破壞力。為了能夠確保水利工程的耐久性,必須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對河勢運動的規律進行動態的研究。在進行河流橫、縱斷面設計時必須充分的考慮到河流侵蝕、沖刷等特征。經濟性原則也是任何一家建設企業在建設時必須考慮與遵循的原則。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中必須遵循效益最大、風險最小這一經濟性原則。我們都知道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存在著一定的風險,這風險是因為生態演替的過程與結果無法預先知道導致的。正是這種風險的存在就促使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應該重視生態系統的長期評估與監測。而考慮到效益最大,在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時可以充分的利用河流的自我恢復規律,使投入最少,達到效益最大化目的。
2.2 提高河流形態的空間異質性原則
很多的相關專家對生物群落的多樣性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研究結果都顯示生物群落多樣性和非生物環境的空間異質性顯正相關。這種正相關體現了生命系統和非生命系統間的耦合與依存關系。河流生態系統生境的特點主要包括:上、中、下游的生境異質性;水陸兩相與水氣兩相的聯系緊密性;河流橫斷面形狀的多樣性;河流縱向的蜿蜒性;河床材料的透水性等。
3、加強水利工程的生態化建設的實現
3.1 提高水利工程規劃水平
全面考慮、合理安排地面和地下水資源的控制、開發和使用方式,最大限度地做到安全、經濟、高效。水利工程規劃要解決的問題大體有以下幾個方面:根據需要和可能確定各種治理和開發目標,按照當地的自然、經濟和社會條件選擇合理的工程規模,制定安全、經濟、運用管理方便的工程布置方案。應首先做好被治理或開發河流流域的水文和水文地質方面的調查研究工作,掌握水資源的分布狀況。
3.2 完善有關法律
在不宜進行水電項目建設的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地質公園、森林公園、世界遺產區、生態功能區以及其他需要進行保護的區域內,劃定保護河段和保護流域區,禁止進行水電工程建設和其他大型工程建設。應真正把加強地區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作為根本點和切入點,對嚴重破壞和影響生態環境、國家自然保護區、國家風景名勝區和世界遺產的水電建設項目,應該重新進行評估和審查。對于大型水利工程項目而言,業主不可能對工程現場的環境保護工作進行管理。
3.3 因地制宜,確定適當的開發目標
由于移民和耕地的補償費用會越來越高,因此考慮社會穩定和保護耕地資源,在規劃時應因地制宜、選擇適當的開發目標,對于移民和淹沒耕地少、生態環境問題少的河流,可以100%地開發;對于移民和淹沒耕地多、生態環境問題大的河流,可以放棄部分河段的開發或采取70%~80%開發率。對能源的開發,不可僅僅盯著眼前的、局部的經濟利益,而應該著眼長遠,對整個生態系統負責。應按照“大水利”思路制定總體規劃,徹底改變“技術經濟最優”的工程目標。工程項目的選擇、建設和運營都要真正體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統籌兼顧。
結束語
總之,我國環境保護形勢并不樂觀,如果采用傳統的方式來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不僅會加重環境的負擔而且還會使水資源問題更加嚴重,最終使得我國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受到影響。而采用生態水利工程建設來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不僅能夠實現了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而且還保護和尊重了自然生態環境。
參考文獻:
[1]張學文,馬恒有.水利工程生態化建設的思考[J].工程技術,2009(17):100-101.
[2]李玉會,郭德發.淺談生態建設在水利工程中的思考[J].價值工程,2010(3):24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