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題選擇
1、面板裂縫概況
我公司承建的面板壩堆石壩,面板最大高度113m,最大厚度615mm,最大面板長度180.5m。面板分布在兩側的8m寬度共23塊、中間15塊寬度16m采用90天齡期圓柱體抗壓強度25Mpa混凝土,全部面板雙層鋼筋。面板后結構依次為:三油兩砂1cm厚、5MPa擠壓邊墻、堆石壩體。
二、現狀調查
1、早期裂縫數量及分布調查
2015年9月份完成了已澆筑17塊面板裂縫調查,6塊長度小于69m的面板沒有出現裂縫,總共94條,最大寬度0.3mm。對隨機2條裂縫進行鉆孔取芯發現,兩處混凝土開裂深度大于16cm,寬度分別為0.11mm、0.2mm。
2、裂縫特征及發生發展規律調查與研究
通過現場檢測和觀測、歷史試驗借鑒、計算分析、研究規范、運用大量統計計算工具等,揭示了已出現的裂縫有如下8個特征:
a.面板長度小于68m的,沒有發現開裂;
b.裂縫集中在面板中部,面板上部和下部兩端沒有;
c.裂縫水平方向分布,沒有豎向或者任意方向裂縫;
d.裂縫長度。調查55條裂縫中,裂縫長度均大于1m;
e.每塊板上裂縫間距小于20m,大部分約8m(約是厚度的16倍);
f.裂縫寬度。靠板中間裂縫寬度較邊上大。寬度在0.06mm~0.31mm之間;
g.混凝土澆筑后第4天可以觀察到裂縫,裂縫數量在10天后基本無變化;
h.開裂順序。裂縫從面板中部偏下開始出現,將板分成兩塊;二序裂縫在這兩塊板上隨后出現,大部分裂縫再在其間相繼出現。
3、壩體沉降現狀調查
通過監測數據得知絕大部分測點月沉降在填筑完工3個月后的1~7月份≤5mm;裂縫出現的背后壩身段無明顯水平位移。壩體填筑質量好,故排除沉降變形至開裂。
三、設定目標及目標可行性分析
長度小于60m以內的面板沒有裂縫,故將11塊長度大于60m的長面板作為攻關目標,通過攻關對策的實施,將相近長度面板裂縫數量減少到攻關前的60%以下。
四、原因分析
4.1 面板開裂原因分析
將每個原因都能與特征建立聯系,在熟悉混凝土的結構性能、材料、工藝、環境等等對裂縫發展趨勢和規律影響的基礎上,根據裂縫特征反推本項目面板開裂原因和顯著誘因。
4.1.1 設計原因:1)混凝土強度設計不當;2)鋼筋設計不當;3)分縫設計不當。
4.1.2 材料原因:1)混凝土中含泥量太高;2)骨料級配不當;3)纖維含量不當;4)WHDF外加劑含量不當;5)AEA配合比中引氣劑含量不當;6)混凝土中大粒徑骨料含量太少;7)水泥選型不當;8)水泥強度選擇不當。
4.1.3 配合比原因:1)水灰比過高;2)膠凝材料含量過高;3)砂率含量過高。
4.1.4 施工原因:1)早期鋼筋擾動混凝土;2)早期模板擾動混凝土;3)少量外來水進入新混凝土;4)過分收面;5)收面使用了生水;6)溫控不當實測混凝土內部最大溫度38℃。
4.1.5 綜合原因:1)環境溫度變化,單日最大溫差小于15℃;2)采用水簾養護;3)溜槽下料間斷;4)在交班、吃飯、夜班澆筑不連續;5)干縮體積變形;6)約束條件下干縮體積變形;7)度變化導致的體積變形;8)約束條件下干縮、蠕變和溫度等導致的體積變形積累過大導致應力超過抗拉力。
以上28個原因都能解釋、誘發、引起或者支持混凝土裂縫產生的8個特征。
五、要因確認
5.1 要因判定
根據對面板裂縫現狀的綜合分析,結合專家組討論結果和業主方經驗,決定取對5個以上的混凝土裂縫特征有影響的因素作為顯著因子,共有11個因素對5個以上的混凝土裂縫特征有影響。但是,有1項能夠解釋全部裂縫特征,即最后項綜合原因“約束條件下干縮和溫度等導致的體積變形積累過大,導致拉應力大于混凝土抗裂力而開裂”。
5.2 要因論證
ACI委員會在ACI224R-90《混凝土結構裂縫控制》報告指出“If the shrinkage of concrete caused by drying could take place without any restraint, the concrete would not crack”。可見有約束時累積了過大的體積變形不協調、不同步必然產生裂縫,尤其是貫穿性結構裂縫,這是開裂原因。
對于面板采用雙層鋼筋后導致了比單層鋼筋面板更多的微裂縫問題,ACI224-90的3.5.2指出:通過沿著鋼筋全長粘結應力分配收縮拉力,裂縫進行了分配,一些寬裂縫被大量細微裂縫替代了。
從理論計算得出面板不開裂最大板長公式:
可以看出,Cx越小,Lmax 越大,Cx=0時 Lmax=∝,說明基礎面約束對面板開裂起著重要作用。
證明了開裂主要原因是“約束條件”的結論。
六、制訂實施對策
實施1、設置收縮縫,分期分段澆筑長面板,減少體積變形, 參照規范設置過縫鋼筋;
實施2、根據ACI 211規范增加纖維到混凝土中,提高抗裂能力;
實施3、將WHDF抗滲密實劑由5.7降到4.6;
實施4、根據規范,通過試驗確定,在混凝土中參加4.5%引氣劑;
實施5、增加中石減少小石含量;
實施6、根據規范 ACI 211減少水灰比,從0.54降到 0.47;
實施7、通過實驗室室內適配試驗降低膠砂比;
實施8、嚴格控制塌落度,堅持流水連續養護;
實施9、從各方面減少約束和體積變形;
9.1 割除結構鋼筋網架立筋以減少面板受到的約束;
9.2 清除二期面板澆筑期間豎縫間新老混凝土粘連,確保設計2cm縫面寬度,消除先澆塊對后澆塊體積變形的約束;
實施10、降低混凝土澆筑溫度,控制混凝土溫度變化;
10.1 草袋保溫10天;
10.2 搭設遮陽棚防止混凝土骨料溫度過高;澆筑混凝土期間,采取濕麻袋包裹攪拌車罐體,冷水沖洗鋼筋、混凝土基礎面和埋件以免過多升溫;
七、效果檢查
采取對策后,面板裂縫數量與前期沒有采取對策相比明顯減少。攻關后,單塊長度相似面板裂縫最低減少量為公關前的54.5%,低于目標值60%,實施成功。
八、總結和下一步打算
我方將繼續學習、研究、勇于創新的,把方法和規范推向海外,積極推動國際標準中國化、爭取國際話語權,沿著一帶一路把中國技術和質量標準推向世界,為中國企業創造附加值更高的價值,為水利水電創新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