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我國水資源目前的嚴峻形式,以局部地區特殊的天氣狀況以及自然環境條件為依據,以保證當地農牧生產和人們生活不受水資源限制為目的,同時也為加強水資源整體調控、配置提供現實的經驗和技術指導。為此本文將深入探討研究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型的設計及其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
【關鍵詞】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型設計;應用分析
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逐漸成為了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各國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起來,形成了多方友好合作的局面,但是無形之中給我國帶來的挑戰和壓力也日益增加,國家之間即是合作伙伴也是競爭對手。在現代社會合作是為了更好的發展,實現自身乃至整個國家互利共贏的目標。在這種共同目標下必然也存在著競爭,這是毋庸置疑的。沒有競爭的合作是不健康不科學的,最終也會導致失敗。這一道理不僅適用于各個國家之間,也是一個企業、一個人應該掌握的最基本的生存之道。競爭從小方面看是提高企業自身能力的手段之一,從全局來看是提升一個國家綜合國力最切實的方法。各個國家在資源、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十分的重視,尤其是在資源方面。就我國來說,目前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就是水資源的管理利用。水資源存在著地區儲存不平衡、不合理的使用、浪費率高以及旱澇災害嚴重等問題,為此相關科研工作人員針對目前現狀,對水資源的合理儲存和有效利用,設計多種模型,其中以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型應用效果最為顯著。顧名思義,融雪徑流肯定是在高緯度、高海拔的山脈上才能施展作用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融雪徑流模式如果運用得恰當得體那將成為造福民生的又一大偉大發明。要將其作用發揮到極致,就必須透徹的了解這項技術,才能恰如其分的設施最終實現利于民生利于國家發展大計的宏偉目標。
一、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型的發展歷程及其作用原理
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出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隨著社會和經濟的發展而逐步建立和完善起來的。最早出現的水文模型并不是針對高山積雪的,畢竟高山積雪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嚴格來說,時至今日仍有部分民眾沒有意識到長年積雪給他們帶來的生產便利,當然這也不能將責任歸咎于這些普通大眾,所謂術業有專攻更何況留在山區的多半是年齡較大的終生以農牧為業的人民群眾,這部分群眾由于地區經濟發展緩慢生活水平較低加之生存環境相對較封閉,導致其受教育程度低。所以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普遍較低,又因其生活習慣的獨特性,長年自給自足,漸漸的形成了一種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維模式。對于生存地的理解僅僅停留在滿足其衣食住行的層面上,這也就導致了在干旱季節生產活動難以維持的原因之一。這一現實情況也說明了融雪分布技術建立和普及的重要性和及時性。
說起分布式水文模型,可以說是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鼻祖,可見它的發明在人類生產歷史上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至今在科研上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簡單地來說它的出現一開始僅僅是做為一種調查模擬和預測分析水資源的工具,當然在勘測水資源地區分布、水質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并且隨著科技的發展,分布式水文模型也在一步一步的完善自我機制,而且現在的模型設計是一個動態變化的系統已經適應了多變的全球環境。這種自我順應性的發展理念對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建立提供了現成的計算方法。眾所周知的一點就是對融雪徑流的研究,國外尤其是美國進行的較早。早在上個世紀60、70年代就展開了融雪調查,但是由于認識的淺薄性和科研手段的落后性調查僅僅局限在一些表面現象上,并沒有進行深入的探究,這樣的調查結果顯然是不盡人意的。雖說如此,但這也是里程碑式的開拓進取,同時也激發了科研團隊繼續探索的興趣,促使她們更加堅定不移地走上探索的道路,在各項技術發達的今天,科研工作者將遙感技術(RS)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GIS)應用到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設計和構造中,大大改進了原有的模式,形成了一個精確、合理的機制,這就為我國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支持。
二、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一)當地政府和民眾的支持
在國家相關部門的支持下研究人員不負眾望終于設計出了完善的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了解決高緯度地區干旱季節用水的問題,為勞動人民的生活生產提供了技術和資源的支持。但是這個設計模式要充分發揮它的作用,就應該被普遍的采用。可是擺在建設隊伍眼前的問題便是部分群眾的誤解和不支持,還有便是地方政府對這項技術的扶持力度低,造成了群眾的漠視。因此,首先國家主要負責部分應該頒布相應的法律法規,并且加大宣傳力度,普及到個人。這樣以來地方政府管理時便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政府部門在嚴格實施國家相關政策的同時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執法。對于一些極其頑固的群眾,必須采取合法合理的手段進行講解宣傳,不能惡意執法。只有取得了當地政府和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保證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順利建設,才能為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駐地科研隊伍的建設
由于采取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地區,多半為高緯度或高海拔地區,自然條件相對來說較為惡劣,部分科研人員可能無法適應當地的生活環境,身體出現高原反應等多種不適,即便是有堅定的信念支持也很難專心的工作。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起當地的科研隊伍,從當地的高素質工作人員中選撥相關專業人員,集中進行科研培訓使其能夠快速地掌握相關技術知識并且可以及時投入到第一科研現場。選用當地的科研人員就免去了研究人員身體不適的擔憂也使得研究過程更加的順利,畢竟當地人員對環境的了解和適應性都比外來專家要強的太多,所以有他們來擔任科研指導工作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這實際上也解決了部分高素質人才的就業難題,同時也推動了當地教育的發展和人們舊觀念意識的改變,帶動了整個地區的全面發展。
三、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實施帶來的影響
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采用,促進了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對高緯度高山地區的農業和工業生產活動有著極大的意義。緩解了干旱季節嚴重缺少的情況,也促使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向合理方向轉變。給當地的人民在對抗干旱季節的戰爭中帶來了勝利的福音。
雖然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設計給當地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提供了水資源,但是如果模式沒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就容易給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帶來威脅。一旦融雪徑流超越了限定的規格,就容易出現融雪積水引發的洪災。為了避免這種現象的出現,在第一操作現場的工作人員一定要時刻保持警惕性,定時定點的檢測設備,一旦發現任何問題都必須要及時匯報,并且做好相應的預防補救措施。同時有關部門要定期的進行檢測,并且要及時普及先進的科學技術,以保證設備的順利運行。
總結
本文通過對分布式融雪徑流模式的設計和應用分析,明確了其工作原理和給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帶來的意義。同時也給我們在水資源管理和配置方面提供先進了技術指導。這種技術的應用使人們在面對極端自然天氣時有了可靠的應對措施,極大了地提高了人們生產活動的質量,也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水平。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更是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使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始終保持優勢地位。當然經濟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科技更是日新月異,所以對于融雪徑流模式的探索這僅僅是個階段性的勝利,要以此為基石謀求更大更好的技術進步。
參考文獻:
[1]Li P J. Variation of Snow Water Resources in Northwestern China, 1951— 1997.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1996,29(1):63— 69.[李培基.1951— 1997年中國西北地區積雪水資源的變化[J].中國科學(D輯), 1996, 29(1):63— 69.]
[2]劉闖,陳圣波,Mo Dai,王正興,EOS-MODIS 數據在青藏高原冰雪季節性變化信息自動提取中的應用研究,遙感信息,2001,4
[3]芮孝芳,朱慶平.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研究中的幾個問題,水利水電科技進展,2002,3
[4]劉玉潔,鄭照軍,王麗波,我國西部地區冬季雪蓋遙感河變化分析,氣候與環境研究,20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