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東阿依傍黃河56.9km,位山、郭口引黃工程渠首、南水北調東線控制樞紐均在東阿。東阿引黃灌溉條件優越,位山和郭口兩大灌區使東阿縣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引黃灌溉體系。其中,位山灌區涉及劉集、姜樓、魚山、銅城、新城五個鄉(鎮)、辦事處,控制灌溉面積28.91萬畝;郭口灌區涉及大橋、姚寨、陳集、牛店、銅城、工業園區、高集、新城八個鄉(鎮)、辦事處,控制灌溉面積37.2萬畝。
【關鍵詞】水利工程;監管;灌溉
1、工程概況
東阿縣2015年省級農田水利項目位于東阿縣新城街道辦事處最北部,趙牛河以南,在東阿縣城以北6.0km,北鄰茌平縣,西靠聊城市顧官屯鎮,東與東阿縣陳集鄉接壤。項目區涉及新城街道辦事處5個村莊,人口3571人,耕地面積8927畝。項目區屬于位山灌區。
2、具體做法
圍繞“建好、用好、管好”工程,發揮工程長效,堅持“四個抓”。
2.1 抓宣傳引導。項目啟動伊始,辦事處、管區、項目村逐級召開動員會、座談會,宣傳小農水工程建成后將要帶來的效益、便利和建后管護的重要性,形成了項目區群眾人人關注工程、期盼工程繼而支持工程建設的濃厚氛圍。
2.2 抓規劃勘測。秉承“工程建的好、更能管的好”的原則,將工程見實效,保長效,便民又惠民的設計理念,融入規劃設計全程,水務局、新城辦事處政府廣泛聽取項目村群眾意見,反復與設計單位研商,確定了“一井一戶一管理”的機井設計思路;鎮政府發揮管區書記和村支部(社區)書記熟悉民情、地勢的優勢,安排他們配合水務局工程規劃設計人員,深入項目區田間地頭,進行“地毯式”勘測、普查,大到田塊面積、機井選址、灌溉方向,小到管線布局、出水栓設置,均精心勘研,制定最佳施工方案,為實現工程實用、長效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2.3 抓明責明權。用“建前明權”引領“建后管護”。機井施工前即民主選舉責任心強、素質高、有聲望的群眾為井長,并繳納2000元工程管護保證金,落實管護責任,擁有管理、維護、經營權。村級分會擁有產權,負責監督管理井長。調動責任主體全程參與建設、監督的積極性,確保了工程質量。工程竣工后及時移交產權,頒發產權證,簽訂分級管護合同,明確了各自的管護責任。由于頒證明晰了產權,合同明確了責任,村級分會把維護好工程設施的意識轉化為自覺行動,初步解決了小農水工程建后管理責權不明難題。
2.4 抓工程運轉。一是分級監管。水務局設立灌溉服務中心(簡稱中心),辦事處成立了農民用水協會,由項目區選舉有威望的2-3名村干部組成,各項目村設立分會,建立起了自上而下、逐級管理、各負其責的組織管理體系。
二是分類監管。針對機井灌區管理單元小的特點,實行“協會領導下的井長負責制”,村級分會監管井長,由于井長自身利益與工程設施正常運行與否密不可分,責權利明確,工程由此步入了良性運行軌道。三是以電定水。灌前,分會提前5天提出用水申請,報協會、中心批準,根據墑情按15-18元/畝的標準收取灌溉服務費,按10元/畝標準預交至中心專戶,中心將灌溉水費轉換為電費,以每度電1.2元標準存至泵站卡表,憑卡灌溉,以電定水。灌溉結束后,由協會、村級分會現場確認灌溉水費和卡表剩余資金,剩余結轉下次使用。四是??顚Y~。村級分會收取的灌溉服務費上交中心灌溉水費、支付機手、水管員勞務費、運行期間維護費等費用后,結余資金作主管道及以下田間設施維護基金,交新城辦事處經管站專戶管理,提取時,分會須將預算報至協會、中心審核后,經鎮分管主要領導簽字批準。資金使用接受鎮審計站監督。中心收取的灌溉水費用于支付電費,協會管理費、培訓費,泵站日常保養維護費,計提大修基金,實行專戶管理。協會需提取泵站維修養護等費用時,須經中心工程、理財小組會簽批準,資金使用接受審計部門監督。五是公開公示。每次灌后,協會、分會分別對分會、用水戶的灌溉畝數、用水量、水費使用情況等逐項張榜公示,接受群眾監督。以上措施,有力保障了工程建后管護的規范、長效運行。
工程竣工后,小農水工程建后管護和運行效益凸顯。2016年初春旱情嚴重,新城辦事處高效節水項目區,由于工程管護責任落實到位,工程運行效益得以充分發揮,0.89萬畝小麥單次灌溉周期由12-15天縮短至7-9天,畝均灌溉費用由40元降為18元以下。
小農水工程切實解決了灌溉難題,打通了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通過村級分會統一管理,農戶灌溉實現了“省工、省力、省時、省水”的目標,村民不但從“澆一次地,脫一層皮”的煎熬中解脫出來,而且進一步降低了灌溉成本,提高了農民收入。
目前,項目區小農水工程運行管護已初步進入了“有人管、有錢管、管的好、見長效”的良性發展軌道,形成了工程“自我造血,以工程養工程”永續利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