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資源的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而農業灌溉用水就已經占了農業用水總量的90%以上,是用水方面的大頭,水資源的短缺已經嚴重影響了農業的發展。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需要健全用水制度和管理體制,以建設節水農業為目的來提高農業灌溉效益。
【關鍵詞】臨清市;農業灌溉;水資源
臨清市在近幾年雖然已經采用了農業的節水灌溉工程,并且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但是對于用水的觀念、節水灌溉的管理體制以及如何選擇節水灌溉的型式等方面的認識都還不足,這些不足已經嚴重制約了節水灌溉工程的健康持續發展。
1、臨清農業灌溉用水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浪費嚴重
在我國鄉鎮,隨處可見農業灌溉用水浪費的現象。據相關統計顯示,在臨清,農田水的利用系數大約是0.90,而農業灌水的利用系數只達到了0.50,糧食等農作物水分的產生率也僅僅只達到1.50kg/m3。可以看到,在我國鄉鎮對于農業灌溉用水的利用率非常低,提高了農業生產的成本,造成了農業用水同水資源合理利用之間的矛盾,同時在一定程度上還限制農業生產的發展步伐。
1.2 設備陳舊
目前,臨清的經濟發展水平還沒有跟上時代步伐,其所使用的農業灌溉的設施和設備雖然還沒有被淘汰但都還不是最新的,另外對于農業灌溉的渠道和機井、水庫等相關設備都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管理。政府對于用于農田水利設備的改善和維護所需的資金投入力度還不夠,雖然有前衛的灌溉技術,但是沒有投入先進設備作為支撐,而使得技術沒有得到更好更有效的利用,從而導致農業灌溉的效率沒有得到明顯的改善和提高。
1.3 農機安全知識不夠普及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農業灌溉對于信息技術的運用也越來越廣泛。而農民對于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農機保養常識等內容的了解程度還不夠。常常在一些情況下,因為對農機的使用不當而造成危險事故的發生。在這種新形勢下,我們要積極的為農民提供方便便捷的咨詢平臺和信息查詢系統,按照農民各自的實際情況來進行培訓,還要不定期的進行考核,確保每一位農民能夠安全規范的操作農機。
1.4 農村弱勢群體處于不利地位
對于鄉鎮水利工程的建設中,我國實施的重點就是對農村水力工程產權制度的改變。不過在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一些糾紛,而且大多數農田灌溉的水利設施會轉移到某些特定的個人或者私人企業的手中。雖然這種產權轉移方式使得水利設施的更新換代得到了良好的保證,但是對于普通農民來說并不具有很好的優勢。因為原先的水力設施本來是共用的,是由政府出資建成的,而產權的突然改變往往都會將其歸到比較富裕或比較有地位的個人或團體的名下。這樣就會造成普通農民根本不能運用先進的灌溉設備和設施,這很顯然是不公平的,而普通人又占大多數,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并制約農業生產的發展和進步,使得水資源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
2、臨清農業灌溉用水管理改進建議
2.1 規范農業生產
就我國目前農業的發展形式上來看,生產的主體普遍是分散的,個體的,保證自己自足的發展模式,臨清的農業發展也不例外。而這種分散式的產業經營模式往往存在一些弊端,就是在水資源的利用上需要建立相關的制約制度來實現灌溉用水的節約化,通過統一規范化的管理推進灌溉用水技術的實施。
2.2 明確水資源產權
對于產權管理的目的是為了實現農民對于水資源合理使用的責任意識,從而共同維護農業經濟。首先根據不同地區對水資源的劃分的不同,政府要合理的規劃協調農業灌溉用水的情況,依照市場需求進行合理的分配劃分,從而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避免出現有的地方過剩,而有的地方又不足的現象。另外對于不同地區灌溉用水的價格也有依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以此來適應農民生產的實際經濟條件。
2.3 農民參與用水管理
合理的管理農業灌溉用水的方式目的是為了實現農業生產的良好發展,同時也是農民良好生活的基礎。而農民在農業灌溉用水方式的管理中又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他們不僅是參與者同時也是直接收益者,另外灌溉方式的改進又是為了農民能有更好的發展,所以讓農民參與到農業灌溉用水管理的過程當中來是非常有必要的,農民可以通過不斷的參與和學校來對管理方式進行充分的了解,最終和相關人員來共同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另外政府也需要不斷收集農戶在發展期間的意見來實現灌溉用水需求的管理和完善,通過農民提意見的方式,一方面可以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另一方面還能吸引更多的群體參與和他們共同建設農業水利。
2.4 統一流域管理方法
考慮到水的流動性比較大,因此統一流域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要改變以往封閉式的管理形式讓上游用戶和下游用戶都能公平的使用水資源。另外對于灌溉用水中農藥的使用可以由基層領導直接進行指導,保證實施期間對水資源合理配制,建立一定的相互監督監管機制,獎懲制度等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5 為農民提供培訓教育機會
在農村大多數農民都是沒有受過教育的,他們對于農業灌溉的認識都是先輩經驗的總結,而在現今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年代,我們可以借用各種媒體向農民普及相應的節水灌溉知識,讓農民清楚的認識到水資源短缺的嚴重性,還要讓農民接觸要農業灌溉的科學知識,先進的設備和技術。同時還要鼓勵當代大學敢于投身到農業事業當中去,因為身為農民是一件非常驕傲的事情,中國13億多人口的糧食,全靠農民的日夜辛勤,只有將農業事業與科學的知識和技術結合起來才能讓農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3、結論
雖然我國的經濟在近幾年得到了飛速的發展,但是我國仍然是一個農業大國,要實現我國國民經濟的快速變化還需要依靠農業的不斷發展。只有科學系統的對灌溉用水進行管理才能實現農業良好的發展,另外還要充分利用政府與農民協調統一的機制,加強農戶與政府之間的關系。不斷改善灌溉用水節水方式,加大對節水灌溉先進設施設備的利用力度,實現我國農業生產的規模化、產業化。
參考文獻:
[1] 孫偉. 中國農業節水技術推廣關鍵影響因素研究[D]. 東北農業大學,2012.
[2] 余根堅. 節水灌溉條件下水鹽運移與用水管理模式研究[D]. 武漢大學,2014.
[3] 張增良. 試論新形勢下如何做好農機安全監理工作[J]. 農家顧問,2014,7(13):17-18.
作者簡介:齊玉龍 男1990年9月, 籍貫:山東高唐縣 漢族,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田水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