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國內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需求量的不斷增加,勘查技術也在不斷進步。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涉及到多個學科和領域,隨著有色金屬礦產資源開發力度的不斷加強,地表礦及淺部礦產資源的數量日趨枯竭。本文對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技術進行了研究,探討了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闡述了有色金屬勘查技術的種類,并分析了我國勘查技術所存在的問題,以期能為相關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方法
1、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
首先,我國有色金屬礦產總量較為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不容樂觀。其次,現階段國內大宗礦產的儲量明顯缺乏,其中有色金屬國內需求量大,但其已知儲備量嚴重不足。另外,國內的富礦較為稀少,而貧礦數量較多,且大部分成礦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規律不清,這就造成了開發與利用的難度增大,使得礦床開采的成本大幅度提升。最后,有色金屬的礦石組分比較復雜,共生伴生礦較多,在采出后還要提純精煉。
現階段利用地質科學理論對礦產資源的勘查方法進行創新,不斷尋找新的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一方面,可以在礦山深邊部找礦。這種方法的主要步驟有分析成礦地質條件,并且配合地面狀況進行地下物探綜合分析礦區礦床成因和成礦地質規律。另一方面,可以在礦山近外圍進行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尋找與勘查。這一方法的步驟有分析成礦地質條件并且通過提取蝕變礦化的遙感信息,然后通過地質勘查以及礦產剖面性化探、地面物探等工作進行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
2、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方法探討
2.1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
地球物理勘查技術是以物理學研究為基礎,根據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不同的物理性質,如有色金屬礦產的磁性、放射性及彈性和電性等性質,并以此作為礦產勘查的判斷依據?,F階段這一方法主要適用于礦產資源的勘查階段,利用這一方法進行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能夠有效地看出地球物理場的變化狀況。在勘查過程中借助先進的勘查設備和物理手段,對礦產的變化和得出的數據進行分析,就可以較為準確的找到礦產資源的分布情況,,但由于地球物理勘查存在多解性,物探結果需結合其他勘查手段進行解譯方可為礦產資源提供可靠的勘查依據。
2.2 電吸附、吸附烴、吸附相態汞化探技術
這一技術相比于傳統的礦產資源勘查技術有著明顯的優勢,它有著探明蓋層厚、礦化信息弱的隱伏礦致異常的特點。有色金屬礦產資源中的成礦元素、伴生元素一部分在一定作用下能夠轉化成可溶性離子。可溶性離子向巖石和土壤中轉移,但是對于常規的勘查方法來說,很難收集到這些信息,這給探礦工作帶來不便。對樣品特殊處理,從而提取出與礦體關系較為密切的化探信息。這種情況下,采用電吸附勘查技術方法對樣品特殊處理,從而提取出與礦體關系較為密切的化探信息。與電吸附法工作原理相近的吸附烴法,是通過熱釋手段和精密的測試技術提取相關的信息,從而達到勘查的目的。
2.3 地球化學勘查技術
地球化學勘查法的工作原理較為簡單,通過系統對地球的巖石圈、水圈及氣圈和生物圈來分析,找到不同環境中化學元素的分布及含量和變化情況,進而達到尋找礦產資源的目的。地球化學勘查技術找礦分析研究的對象有巖石、土壤及水系沉積物和氣體等物質,同時還要對地質表面的植被等物質進行化學測量。地球化學勘查技術能夠較為系統地分析較多的元素,分析面較為廣泛,測量速度較快,較為經濟實用。在現階段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勘查技術中,這一技術應用較為廣泛。
2.4 重砂勘查
其主要工作是對礦地沉積物中自然形成的重砂進行采樣并研究。樣品的質量影響重砂測量的效果,所以一般在河流源頭、主干流、崖壁邊采樣,因為這些地方樣品質量高、密度大。往往依據樣品的不同,所采取的勘查方式也不同,淺坑法主要作用于那些利用外界力量形成堆積的礦物沉積,采用“一點多坑”的方式,尋求樣品的共同性與代表性;刻槽法一般用于錯位的階梯地段,首先清理干凈其剖面,然后利用樣槽以該地為定點垂直深入,分段取樣;鉆砂法常用于沉積物較厚地段,將鉆孔取得作為樣品。然后將重砂研究與地質測量信息所得繪出重砂效果圖,并根據效果圖實施進一步的勘查方案。它可作用于較大礦體的勘查,適用于煤田、水系地區、有色金屬礦床等。
2.5 利用鉛同位素勘查
同位素具有固定的循環周期,也會由盛而衰。有色金屬礦體根據形成年代的不同,本身同位素與周圍巖體的同位素不同,所以可利用同位素特性勘查。一般情況下,由于礦體中鉛同位素初始比值與成型礦體的鉛同位素比值有差異,所以在尋找有色金屬礦產時,常利用鉛同位素勘查。該技術對于判別礦體,捕捉礦床的規模及形成條件的信息具有明顯效果,適用于大多數礦床的勘查。鉛同位素勘查技術的發展前景可以往更為科學、精確、減小誤差的方向發展。
3、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技術的運用要注意
要點礦產勘查技術運用的主要目的是達到以最少投入,最短時間,得到礦山開發所需的地質﹑礦產資源量、礦體分布情況等可用信息,所以為達到該目的,我們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由于礦產資源深藏于地下,成礦地質條件和成礦規律復雜,具有較多的未知因素,這給礦產勘查帶來不小的風險。但礦產分布受控于地質條件,具有一定規律性,所以礦產勘查的各項工作都應在掌握礦區地質條件前提下開展,以地質學與礦床學相結合。第二,勘查工作一定要依據基礎地質資料和實地踏勘情況做出相應的勘查方案,尋求合理勘查程序,勘查工作不能一概而就,要分段進行,找到可用信息,從而依次縮小范圍,再篩選有效對象。第三,根據可用材料及地質材料與礦種信息找到各勘查階段最為優選的勘查方法和最佳的資金投入。要有科學的、經濟的眼光選擇要探究的礦山,全面掌握礦山開發所需資料,避免返工及不可挽回的事故發生,有助于提高資源勘查量,同時減少重復工作所造成的資金浪費。
4、結語
隨著我國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不斷開發,礦產資源數量急劇下降,勘查難度也隨之增加,因此要不斷提高物探、化探等相關技術,從而準確找到礦區位置,為有色金屬礦產資源的開發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秀璇.有色金屬礦產資源勘查方法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7X).
作者簡介:徐磊,男,1989-,籍貫貴州省赫章縣,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