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我國的國民經濟得到了大力的發展,國家的基礎建設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水利工程也面對著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水利工程設施的建設能夠有效的緩解洪澇等自然災害,同時也提高了水利能源的利用率,是解決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水利工程;生態環境;不利影響
1、水利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1.1 水利工程對河流生態環境的不良影響
在自然界中,河流的形成及其形態、區域和生態環境都是長期演變的結果,是自然界逐漸形成的天然和諧的河流環境。大量的水利工程建設在給發電運輸和遏制自然災害帶來巨大意義的同時,也對河流原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不僅威脅到生態環境,也對河流中的生物生存帶了威脅,極大地影響了河流中生物的多樣性。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許多工程設計方案都對河流進行了截流或者河流改道等等,這樣就會人為地改變天然河流原有的地理形勢,導致河流中的泥沙含量不均衡,一些河段出現水位過深或過淺的情況,造成淤泥堆積的現象。這使得天然河流的生態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此外,水利工程建設對河流的地質環境、水質、水溫及河流周圍的自然氣候也帶來了許多不良的影響。首先,當水庫蓄水后,河流的地下水位會顯著的升高,當地下水的水位超過河岸時,就會淹沒河岸周圍的土地和農田,被河水浸泡過的土壤不利于農作物生長,若淹沒了農作物,會導致農作物因長期浸泡在水中缺少生存條件而死去,因此水利工程對河岸周圍的農田和農作物造成嚴重損失是一個普遍現象。其次,當水庫蓄水后,水庫中的水量過大,使得水的蒸發量增大,空氣濕度隨之顯著提高,對河岸周圍的降水量產生影響,嚴重時會帶來洪澇災害。
水利工程還會對河流區域的水溫結構產生不良影響,從而使的河流里的生物失去其賴以生存的環境而受到傷害。這是因為水庫的面積一般會大于河流面積大,因此在蓄水后,水體明顯增大,從而改變了河流區域原有的水溫結構。長期生活在河流里的生物己經在逐漸適應了河流原有的水溫結構,若水溫結構驟然發生變化,會影響這些生物的生長繁殖以及自然選擇,造成河流中的菌落和微生物失調,從而影響了水體環境的平衡。一些河流中存在著許多珍稀的物種,一旦水溫結構驟然發生變化,可能造成這些物種的滅絕,同時,河流中的魚蝦等生物的繁殖和生存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使得河流中生物種類發生了變化,嚴重破壞了自然形成的食物鏈,影響了河流周圍漁民的生活。因此,水利工程建設給河流區域的生物的生存和繁殖帶了一定的傷害。
1.2 水利工程建設對陸地環境的不良影響
水利工程建設在施工過程及運行過程中不但會對水體環境造成不良的生態影響,對水體周圍的陸地環境也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施工階段,首先要對工程周圍的陸地進行一定的清理,這對水體周圍的陸地上的植被包括樹木、草坪、農田等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這些植被的破壞不但影響了陸地環境,也對生存在陸地上的動物的生活產生了不利的影響,草坪被清除后,許多食草動物因為缺少食物而死亡,從而影響了陸地生物自然形成的食物鏈,破壞了物種的平衡,嚴重打破了動植物之間的正常結構關系,導致許多珍稀品種的陸地動物物種頻臨毀滅。植被的破壞還會影響該區域內的光合作用,從而減少了該區域內空氣中的氧氣含量,對該區域內的居民和其他動物的生存也帶來了一定的威脅。因此。水利工程建設會給該區域陸地上的生物的生存帶來一定的危害。
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施工過程中,大量的工業廢水的排放會給周圍的突然造成很大的污染,從而影響了生活在周圍的動物和居民。為了生存,許多在施工地區生存的動物也發生了大量的物種遷移,從而打破了該地區生態系統的平衡。
此外,當水庫建成后,水庫蓄積了大量的水,隨著太陽的輻射而增大了水的蒸發量,改變了當地的空氣濕度及降水量。這對該地區生存的動物來說短時間十分難以內適應,例如一些鳥類長期的生活中己經適應了較低濕度的空氣環境,當空氣濕度增大后會對它們的羽毛、飛行造成一定的影響,它們不得不選擇遷移。
2、降低水利工程對生態環境不良影響的策略
首先,提高生態環境的承載力,在水利工程施工方案的設計過程中,應對施工地區的自然環境進行詳細的勘察,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明確水庫的環境承載力,制定科學合理的建設目標。其次,做好施工環節的生態環境,在水利工程施工及運行過程中,要積極對施工周邊的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同時做好綠化工作,建立自然保護區。保持生態環境的多樣性。
再次,完善環境保護制度,在施工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采用綠色環保的材料,對于廢水廢氣等污染物要進行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方可排放,避免污染物對周邊環境的破壞,維持生態環境的平衡。同時要建立一個完善的生態環境影響的反饋體系,對施工地區的生態環境情況進行實時的跟蹤調查,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積極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
最后,要強化管理懲罰力度,對于一些超出環境保護標準的施工行為要進行嚴厲的處罰。在水利工程建設的施工過程中,要對各種排放到自然界的廢棄物進行嚴格的檢查,對于超出排放標準的廢棄物要進行回收再處理,并對其采取一些處罰措施,只有嚴格控制廢棄物的排放,才能有效的保護生態環境的平衡。
3、結論
綜上所述,大力發展水利工程建設對經濟發展既有益處,也有弊端。水利工程建設不但對周圍的水體環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也對當地的陸地環境和氣候環境造成了不利的影響。既影響了當地居民的正常生活,也對當地的物種平衡造成了破壞。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設的過程中,不但要注重經濟的發展,還要著重考慮當地的生態環境,在注重經濟收益的同時也應注重生態效益,促進水利工程建設的持續發展,構建人物自然和諧發展的社會。
參考文獻:
[1] 陳占芬. 生態水利工程建設研究[J]. 網友世界. 2014(14)
[2] 周震,孫建峰. 水利工程建設對環境的影響及對策[J]. 河北水利. 2010(06)
[3] 李文珍. 提倡水利工程建設與環保并舉的方針[J]. 黑龍江科技信息. 20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