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作為人類不可缺少的資源,受科學發展、歷史條件等多種因素影響,大部分群眾只清楚水的使用性,不知道資源性。在水被揮霍的同時,資源緊缺性就會暴露。本文結合城市水源地,對城市水源地的開發利用與保護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城市水源地;保護;開發利用
城市是人類結合某些特定要求與功能建造而成的綜合體,在工業化、城市文明迅速發展的當下,城市為安全開發,充分應用水資源,圍繞供水、水源、排水、用水形成了有效的循環體系,即:城市水系統。文章對城市水系統的利用、保護進行了論述。
1、城市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水資源量
廣義上,世界上各類水體都屬于水資源,具體如:冰川、海洋、江河、地下水、土壤水等,而可供人類使用的只是極少部分,所以一般理解的水資源都是淡水資源,也就是湖泊、河流中的地表水,事實上除了上述淡水,還包含可回收的污水與海水。
地球表層超過70%都被水所覆蓋,將近30%的領地也有水的存在,在14億立方千米的總儲量中,淡水只占2.53%,深層地下水、固態淡水與土壤水有很大比重,受技術限制,很難直接應用。中國作為缺水國,雖然河川流徑量為世界第六位,但是人均流量只有人均的1/4。國內水量地域分布不均,與耕地、人口分化存在很大沖突,長江以南的耕地占38%,人口為54%,水資源高達80%;北方水資源只有20%。另外,水資源在時程分配上也存在問題,豐枯年與年際變化都很大,年內分配不均,東北與華北一帶每年6-9月的降水量為全年降水的80%,這也是很多地方水寒頻繁、難以開發水資源的原因。
城市水資源的多少由該城市所在條件決定,整體規劃時,必須了解城市水資源可開采量與總量,這和城市整體發展、供需平衡、工程布局有較大的關系。評價水資源則是對水資源質量、數量、開發應用、時空布局的評定。
1.1 區域性水資源
區域性水資源通常由土壤水、地表水與地下水組成,大氣降水屬于總體補給,流出的散發量、河川徑流、地下水潛流都屬于總體排泄。總體補給量減去排泄量是區域性地下水、地表水的總蓄水量,相互關系必須遵循水量平衡的準則。
1.2 區域性水資源的總量
區域性水資源的總量是當地降水所形成的地下與地表產水量。從水量分析來看:通常會將河川徑流量視為地表水資源總量,然后再讓地下水補給量去掉工業、井灌、生活用水等的回歸補給量視為資源量。因為地下水與地表水互相轉化,所以一直處在循環結構中,河川徑流量包含了地下水排泄量,地下水補給有很大一部分來自地表水體,所以地下水與地表水資源不能直接相加,必須扣除重復且互相轉化的水量。
1.3 區域性水資源的應用量
區域性水資源是在技術可靠、經濟合理、生態不被影響的背景下,盡最大努力控制一次性水量。它和目前的經濟技術、水資源總量有極大關系。
2、城市水的選擇與保護
雖然在城市規劃期間,水源會利用經濟技術與水文地質進行論證,在一段時間內能很好的滿足城市用水需求,但是在經濟不斷發展的當下,水污染與用水量不斷增加,勢必會影響水源總量,加速水質惡化。目前,我國很多城市已經出現取水污染、水井廢棄、地下水下移、取水上移等情況。如果水源遭到影響,很難在短時間恢復,最終也就影響了用水要求。因此,在開發與應用水源時,最好使用有效方針,讓保護與利用有機的整合在一起。水源保護有水量與水質之分,在保護水源時,必須結合城市環境與發展優化保護進程,同時明確相關規劃與布局。
2.1 地下水
地下水有水穩穩定、清潔、分布領域廣等優勢,地下水作為關鍵水源,如果水質滿足要求,通常會優先選擇,地下水在開發時,水源必須具備以下特征:取水條件較好,構造簡單,運行管理與施工方便;水處理簡單,給水系統簡單;分期修造簡單,能減少初期投資;在用戶周邊挖掘水源,減小管網造價,改善給水系統可靠性與安全性。
2.2 地表水
地表水受各種地面因素影響,有水溫變幅大、渾濁、季節性明顯等特征,但是硬度與礦化度不高、地表徑量偏大,使用地表水時,水文、衛生防護、地形、人防等相對復雜,并且工藝健全,所以需要很多運行與投資花費。地表水源有充足的水量,能滿足較大的用水要求,所以是城市水源給水的最佳選擇。
3、優化城市水資源利用的建議
3.1 充分挖掘本地水資源潛力
截至目前,我國水資源的開發率為18%,和世界淡水54%的利用程度相比:我國水資源還沒有得到很好的應用。雖然很多城市都在大力發掘水源,淡水還有很大的開發與應用潛力。部分城市的利用度總體偏低,水源開發的潛力更大。
3.2 跨流域調水與引水工程
為協調水土資源與水資源分布不均的情況,很多國家都實施了跨區域的調水工程,甚至長達500千米。我國很多城市也正在籌建之中。
3.3 跨區域整體性供水
因為我國很多城市使用的是后治理、先發展的模式,讓密集城區污染嚴重,由于城市聯系緊密,河道沒有上下游之分,區域同質問題非常嚴重。具體如:太湖水環境惡化,讓城市難以使用地表水,而地下水常年未開采,最后出現了多個地面塌陷事故。錫山、江陰等50多個城鎮難以在就近區域得到合格水源,這些區域計劃從長江集中引水。區域用水能很好的發揮水資源作用,在優化資源配置的同時,減小成本,提高工程效益。
3.4 做好污水回收
在城市發展中,排水、供水循環一直存在,怎樣利用地表水是城市給水不可避免的問題。城市污水集中穩定,不受干旱與季節影響,處理到一定標準后,就能成為再生資源。污水回收是一項循序漸進的工作,它需要協調分析、綜合考慮。
4、結語
水資源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資源,對經濟建設、生物生存有很大影響。因此,在現實工作中,必須充分利用水源,做好水源選擇與保護工作,這樣才能推進社會經濟持續、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元霞.高噴灌漿防滲板墻對城市淺層地下水源地的保護[J].城市建設,2010,(4):354-355.
[2]吳茂盛,隋增志,張亮等.吉林省供水水源地問題探討[J].吉林地質,2014,(4):81-83.
[3]劉思秀,黎偉,朱曉曦等.杭州市龍塢地下水應急水源地開發利用潛力評價[J].水資源保護,2013,29(5):28-31,37.
[4]]李建飛,王國營,張玉等.山東省地下水水源地涵養補源措施與保護對策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5,(11):352-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