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道既是行洪排澇、供水灌溉的重要通道,也是生物生存和遷徙的重要通道。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河流是連接陸地生態系統與海洋生態系統的橋梁,是水生生物、陸生生物相互依賴的紐帶。因此,在河道生態治理過程中,各地應根據河道的地理要素以及河道實際功能的發揮適當選擇河道治理方案,把保護生態環境擺在治理過程中的首要位置,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關鍵詞】河道建設工程;生態環境系統;研究
導言
我國水利工程建設發展過程中,河道治理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構成部分,積極加強河道治理對抵御洪災、保護生命財產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時,還能保證良好的生態環境,實現了我國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
一、生態河道的建設目標
浙江省位于中國東南沿海、長江三角洲南翼,東瀕東海,省內江河湖海水體俱全,河流眾多,水網密布,素有“水鄉澤國”之稱。獨特的水鄉風貌為全省的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河道建設主要側重于考慮工程的安全和人類需求,較少考慮河道建設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河道生態環境問題仍比較嚴重,河道環境質量現狀仍不容樂觀,因此,注重生態河道的建設需要一下幾點:
1.1 恢復河道的生態功能和本來面貌
河道的基本功能是行洪,所以對于河道的治理,首先要進行清理河道中的一些阻礙水流的淤積物及一些垃圾雜物,使河道行洪暢通,再對河道進行科學的規劃建設。對于城市河道,要根據實際情況把部分或全部混凝土河床進行拆除,使河底河岸出現自然侵蝕、沖刷的現象,這樣河道才能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深淺不一、寬窄相間、曲曲彎彎的水路,產生多種自然的構造,這樣才能使河道的生態環境變得豐富多樣,利于水生植物及動物的生存。總的原則是要利于河道的行洪能力,利于防汛,另外還要利于水流含氧,同時改善水生生物的生長條件,提高河道的自凈能力,改善水質。
1.2 要還原水面,綠化河道
在城市的發展過程中,土地成了稀缺資源,許多地區為了擴大土地空間,把一些池塘、洼地填平,對于一些小的河溝,在上面蓋上了水泥板,這樣雖然促進了城市的發展,但卻減少了水域面積,不僅失去了大量的水邊景觀,還破壞了整個城市的水生態環境。而在目前城鎮的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也越來越重視環境,對于水景觀和水環境的需求越來越強,很有必要進行水面還原。
1.3 要進行豐富多彩的設計
在河道治理過程中,要因地制宜,結合河道及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適合的設計方案,在設計時要盡量進行豐富多彩的設計,護岸要采用各式各樣的設計形式,創造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水邊景觀,要適合一些水生生物生存。結合特定的河流、河段的自然生態,盡量做到保護生態環境,使之得到改善,要注意工程與生態的關系,既滿足人們對于水環境的需求,同時也要滿足適合生物多樣性的自然生態的要求。
二、河道治理中水土保持需要注意的問題
2.1 疏通河道時產生比較多的棄渣
相關部門在對河道進行大面積疏通的過程當中,一定會產生大量的廢棄渣等,河道中的淤泥包含有害和有毒等物質,就需對棄渣來進行填埋、過濾的處理。還有運輸棄渣的過程當中,也會產生揚塵或撒落,必須做好防護的措施。
2.2 以生態自然修復原則對河流形態進行維護
一個良好的河流形態是保證河流健康的基礎,在對河流進行治理時,要將生態自然修復作為出發點,對以下幾個方面的因素進行考慮:1.為了保證河流的自然流動,要保證河流有足夠的水源。2.由于河流是由于眾多水系和支流匯聚而成的,因此要保持其暢通。3.要適宜生物生長,保持河道生物種類的多樣性。4.河流要和濕地、湖泊溝通,實現生物和水流的交換。5.要具有良好的污水控制能力,保證河流水質的干凈。
2.3 將植物措施和堤壩建設結合起來
在治理河道的過程中,通常使用土石質堤壩。使用干砌石進行堤坡的修筑,并適當地進行綠化。在綠化時,主要進行道路綠化、堤岸綠化、景觀環境綠化,要和城鎮綠化聯系起來,創建河道環境的優美。
三、提升河道治理的措施
3.1 構建完善的責任落實機制
在實際的工作開展過程中,相關部門應該依據實際情況成立專河道治理機構,由該地域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擔任主要領導,并且,還要加強和各個部門的配合,構建完善的責任落實機制。工作人員應該依據實際情況針對某區域的河道治理狀況進行研究分析,依據實際狀況對相關的工作進行安排,將工作進行細分,落實到個人,并且還要積極構建完善的溝通工具機制,加強各個部門之間的溝通交流,實現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
3.2 構建生態河道
在城市建設過程中,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對該區域的綜合環境進行研究分析,統籌兼顧,堅持河道治理與生態保護并重的原則,加強生態河道的構建,在對基礎設施堤防、涉河工程建設的同時,加人生態、綠化、河道景觀設計元素,達到河道既行洪安全又與生態保護協調發展的目標。還要積極的對其施工方進行嚴格審核,保證施工方案的合理性。
3.3 加強安全措施制定和打擊力度
在河道治理工作中,河道管理部門應該積極的對河道的護岸、堤防、涉河工程設置相應的安全措施和審批,督促相關部門加以落實。河道管理部門和執法部門的相關人員應加強對河道日常巡查,及時發現問題,對河道的違法建筑進行拆除,對在河道內不按規定開采砂石的違法行為進行處理,對于一些不符合規定規章制度進行修正,保證河道工程安全。在河道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應該嚴格按照河道工程建設規范要求施工單位制定合理的施工安全設施、施工技術措施、安全度汛措施等,水行政主管部門要對此進行嚴格審批。
總結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人們物質生活水平得到不斷的提高,他們對于城市生態環境越來越重視,建立一個生態型城市也成為了人們的共識。河道治理作為城市規劃的重要內容,是城市常見的基礎設施,在城市防洪、抗旱、灌溉和運航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實現河道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建設現代化的河道生態工程,就成為了城市規劃面臨的難題。
參考文獻:
[1]侯英杰.城鎮生態河道建設中護岸型式及選擇[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1(02):34-36.
[2]李力,寧軍,張浩.城市生態河道建設方法探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09):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