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杭州西湖景區楊公堤污水系統經常出現污水滿溢現象,通過對該系統的現狀污水泵站和管道運行情況進行校核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改善措施和建議并進行了優化改造。改造后,滿溢現象基本消除。
【關鍵詞】杭州西湖楊公堤;污水系統;優化改造
Abstract: Overflowing usually occurred from the sewage system of Yang Gong causeway in Hangzhou West Lake. Based on the analysis from present operation situation of pump stations and pipeline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fter the optimization, basically eliminates the overflowing.
Key words: Yang Gong causeway in Hangzhou West Lake; sewage system; optimization
一、楊公堤污水系統現狀
1.1 基本情況
中國杭州西湖景區于2011年6月24日正式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楊公堤景區作為西湖景區的核心部分,其污水系統的正常運行顯得尤為重要。楊公堤污水系統于2003年10月建成投入運行,沿線由花港、丁家山、茶博、臥龍、松岳5座污水提升泵站及配套管網組成。2004年,2005年又相繼建設了龍井村二級污水泵站和龍井村、龍井景區污水收集管網。2011年對花港泵站進行了改造,改造后污水排向改為走虎跑路。楊公堤污水系統示意圖見圖1,各泵站基本情況見表1。
1.2 存在問題
楊公堤沿線由于臥龍泵站的瓶頸效應,導致上游丁家山沿線和茶博泵站沿線污水無法及時輸送,即使將臥龍泵站和茶博泵站的備用水泵全部啟用,晴天高峰時段和雨天情況下楊公堤沿線多處仍會發生污水滿溢現象。
1.3 原因分析
1、西湖景區雨水進入污水管網系統問題較嚴重。景區大多數地塊沒有設置雨水收集系統,部分雨水通過地面漫流排入附近溪溝,部分雨水則進入污水管網系統,造成雨污合流。
2、實際污水量已超出原規劃的污水量。原規劃外遷散住在景區的居民,因各種因素影響基本未實現外遷,而改為原地整治;同時周邊區域服務業迅速發展,未外遷農居紛紛改變原有居住功能,開設茶樓,經營餐飲,造成了匯水范圍和用戶超過原規劃建設規模。
3、污水系統未按照規劃實施。主要反映在原先規劃接入之江路污水管的龍井村一帶的污水,現接入了楊公堤污水系統,造成該地區污水系統負擔加重。
4、污水管道和泵站設計中未考慮景區特點,污水量總變化系數取值較低,導致個別泵站僅能滿足平均日污水過流量而不能滿足高峰日過流量。
二、污水系統調整的必要性
首先污水設施的設計規模偏小和污水量的超規劃增長造成污水溢流,并已經影響到景區的溪流水質,進而影響西湖水質,給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帶來極其不利的影響。其次雨污分流是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短時間內無法徹底完成。近期只有利用下游污水系統或其它污水系統的空余容量解決景區部分雨水和山水進入污水系統的問題。因此通過污水系統的局部調整和擴建來緩解污水系統與污水量之間的矛盾勢在必行。
三、楊公堤污水系統優化改造方案
方案1:將龍井一帶的污水仍舊依照原規劃向南接入九溪污水管道。之前由于九溪污水管道未建成,龍井村一帶地勢較低,其污水分別由龍井一、二泵站提升加壓后接入龍井路污水管進入茶博泵站。根據原規劃,龍井村一帶污水可以依地勢向南采用重力流接入九溪污水管道。目前九溪污水管道已建成,規劃建議將龍井污水仍舊調整接入九溪之江路污水系統。污水量核算見表2。
方案2:在方案1的基礎上龍井支線一帶的污水在進入茶博泵站前截流,由新建污水泵站經加壓后反向進入北部的靈隱路污水管或直接進入松岳泵站。茶博泵站的剩余污水(主要是茅家埠污水)仍舊進入臥龍泵站。該方案需新建一座壓力泵站并新建一根污水壓力管道自茶博泵站前接入松岳泵站前或靈隱路污水管。設計污水量變化系數取2.5,污水量核算見下表。
綜上分析,選取方案1+方案3,進一步對下游管道進行分析。
方案a:污水壓力管自茶博泵站沿龍井路接入靈隱路現狀污水管。
方案b:污水壓力管自茶博泵站沿龍井路向北再拐入趙公堤向東在金沙港農居西側沿現狀支路向北,最后繞過綠城酒店北側進入松岳泵站。對靈隱路現狀污水管做污水量核算如下表5,變化系數2.5。
分析采用方案b,且全程壓力管道敷設較方便,對周邊管線的影響較小。綜合以上方案,整體改造建議采用方案1+方案3+方案b。考慮施工難度、施工條件、交通狀況及對景區植被影響等因素,分近遠兩期實施。近期先按方案3+方案b實施。工程由杭州西湖景區管委會實施,通過各方努力,該工程于2016年4月完成并移交杭州市水務集團運營。
四、實施后運行情況及結論
通過工程措施基本消除了之前晴天高峰時段和雨天情況下楊公堤沿線多處發生的污水滿溢現象。但同時仍存在雨天將部分混入污水系統的雨水轉輸至下游松岳路泵站,導致下游污水系統高負荷運行的情況。下一步需抓緊落實西湖景區楊公堤污水系統雨污分流工作。同時在今后的景區污水系統設計工作中,要盡可能考慮到景區污水的特點,將污水量總變化系數合理放大。
參考文獻:
[1] 董衛華、陳愛朝.城鎮污水輸送系統安全性評估研究與應用[J].中國給誰排水,2015,31(14);1-4。
[2] 王寶明、蘭州新區污水系統構建研究[J].市政技術,2016,9(34);113-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