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鄂北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監測是一個完整的環節,缺少任何一環都會影響工程的安全運行,形不成反饋通道。鄂北局在承擔這一任重道遠的工程時,結合工程施工的實際及各參建單位的特點,引入了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并取得了初步成效,規范了工程整體形象,實現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力爭一級達標,最終實現鄂北工程本質安全化的一種安全生產管理狀態。
【關鍵詞】水資源配置;安全生產
引言
水利設施具有發電、防洪、灌溉、旅游等功能,在節約能源的基礎上為國家經濟的迅速發展添磚加瓦。水利部部長陳雷在中國水利學會會議上做了關于水利的發展與改革方面的報告,指出國家在未來的五個投資傾斜,其中三個是關于水利基本設施建設的,這對于水利行業來說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當今水利工程在建設時已經形成了一種比較先進的管理理念,即以安全技術為依托,加強對各項規章制度的落實并控制施工過程中的危險源和不安全因素的管理。但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競爭、安全形勢的日益嚴峻及安全管理的動態性,水利工程在建設中開始引入了安全生產標準化體系。
1、工程概況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以下簡稱“鄂北工程”)是湖北省“一號工程”,也是國家重點推進、優先實施的172項全局性、戰略性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2014年12月,為把這一大型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好,湖北省委、省政府成立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籌)(以下簡稱“鄂北局”)負責鄂北工程建設工作。2015年10月22日,水利部會同湖北省人民政府舉行了鄂北工程建設現場動員會,正式全面啟動工程建設。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從丹江口水庫清泉溝取水,途經襄陽市的老河口市、襄州區和棗陽市,隨州市的隨縣、曾都區和廣水市,止于孝感市的大悟縣王家沖水庫。輸水線路總長269.67公里,設24處分水口,渠首設計引水流量為38立方米每秒,每年向鄂北地區平均供水7.7億立方米,為Ⅱ等大(2)型工程。工程設計供水人口482萬人、灌溉面積363.5萬畝。工程主要建設內容有:取水建筑物、輸水明渠、暗涵、隧洞、倒虹吸、渡槽、節制閘、分水閘、檢修閘、退水閘、排洪建筑物、公路(鐵路)交叉及王家沖水庫擴建工程等組成。
2、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過程
鄂北工程施工涉及的線路較長,地質環境復雜多變,施工人員的業務素質參差不齊,隨工程進度發生變化,對施工的安全管理措施和防護要求也會日益增高。在工程開工初期,鄂北局把鄂北工程打造成安全文明施工示范工程,創建“零死亡”工程。鄂北局推行工程建設三制,實行以項目法人責任制為核心,招標投標制和建設監理制為服務體系的格局,并經過不斷摸索和去糟取精,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作為實現安全生產規劃目標的契機,有效提升安全管理效率和現場安全控制能力,實現安全生產目標。目前,鄂北工程已于2016年9月通過了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為了實現更好更高的發展,已于2016年11月申請安全生產標準化一級達標,目前一級達標建設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
2.1 動員培訓
2015年8月20日,鄂北局制定并發布了《關于印發<鄂北局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了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主要步驟。
鄂北局選派各工程建設管理部(指揮部)等直接負責本單位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的人員分別參加了2015年、2016年湖北省水利廳舉辦的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培訓班及有關的網絡培訓班。通過培訓,各相關人員對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過程及評審標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2.2 全面建設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鄂北局對照《水利工程項目法人安全生產標準化評審標準》和相關法規要求,內部明確了各建管部(指揮部)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職責和分工。2015年11月至2016年4月針對梳理的結果,鄂北局按照“全面建設、持續提高”的原則,分階段、分地區、有序開始了各工程段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和整改工作。
2.3 持續提高
丹襄、棗隨、廣悟建管部(指揮部)將所負責各標段的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及整改督促融入日常的監督檢查中,對各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及各參建單位安全生產文件體系建設情況及整改效果以綜合安全檢查、專項安全檢查等形式進行了不定期監督檢查,促進各單位及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標準化水平持續提高。通過4個多月的循環建設、整改、完善,鄂北局及各參建單位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已基本滿足水利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達標要求。
3、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工作總結
鄂北局在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過程中,以安全生產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國家、行業標準為安全管理工作依據,自生產性試驗段開工以來,實現了“零傷亡”、“零事故”的管理目標,安全生產管理各方面采取了各項措施,做出了多項努力和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1 明確安全目標,細化安全責任
鄂北局于2015年12月發布了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安全生產總目標,并于2015年底發布了2016年年度安全生產目標。年度安全生產目標按職責分解到了各參建單位,并要求各參建單位對安全生產目標進行分解、落實。同時鄂北局制定并發布了《安全生產責任制》,明確了鄂北局安全生產領導小組、各級領導及各參建單位的安全生產職責。針對分解的目標與職責,鄂北局與各參建單位均簽訂了年度《安全生產目標責任書》,各建管部(指揮部)每季度對各施工單位、監理單位、設計單位等參建單位的安全生產目標執行情況進行監督檢查,確保目標的有效落實。
3.2 健全制度體系,強化管控要求
為確保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安全管理各項工作的有序性、合法性、規范性,鄂北局每年組織人員辨識、獲取適用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標準規范,并公布適相應的清單文件。2015年12月,鄂北局根據識別的安全生產法律法規、標準規范及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要求,補充完善了多項安全生產管理制度,發布了《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與管理局安全生產制度匯編》,強化了現場安全管理要求,并傳達到了各部門、各參建單位。
3.3 規范安全投入,保障安全需求
鄂北局按照相關規定及制度要求,嚴格保障安全投入比例,并要求各參建單位每年、每月制定安全生產投入計劃,報監理審查后由鄂北局匯總,形成工程年度、月度安全生產投入計劃。鄂北局嚴格按計劃支出各項安全經費,保障各項安全管理需求。鄂北局各部門及工程各參建單位在安全費用使用過程中,均按要求建立了安全生產費用臺賬,詳細登記了各項費用支出信息,規范了安全投入使用。
3.4 重視安全培訓,提高人員素質
鄂北局一直重視安全文化的建設,自2015年以來組織開展、積極參與了多項次安全文化活動,包括組織安全生產月活動、參加水利部安全生產知識網絡競賽、參加省水利廳組織的水利安全生產有獎征文活動等,在鄂北局形式了良好的安全價值觀。
3.5 規范現場管理,創建文明工地
為統一規范現場各單位標識,提升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建設管理形象,鄂北局發布了《鄂北局關于參建單位現場人員統一標識的通知》,規定了項目法人、監理、移民評估、施工等單位的安全帽的顏色及標識,并明確了現場人員著裝總體要求。鄂北局嚴格“施工平面”布置管理,樹立文明施工風氣,開展文明工地建設,獲“2015年度湖北省水利建設工程文明工地”榮譽稱號。
3.6 開展危險源辨識,實施分級動態管理
試驗段工程施工期間,各參建單位基本按要求落實了危險源管理工作,每月開展危險源辨識、評估,明確監控責任人,制定監控措施并予以落實,同時對危險源編制臺賬,及時上報。
3.7 健全應急體系,加強應急管理
為提高單位及工程現場人員應急反應和救援搶險能力,鄂北局組織試驗段工程監理、總承包、施工等各單位開展了多次應急預案實戰演練,包括消防應急演練、坍塌事故應急演練等,對應急演練的效果進行總結分析,對應急預案和應急演練的過程提出了改進建議。
3.8 重視災害預警,強化防控意識
鄂北地區水資源配置工程施工點多線長、施工類型復雜、地質條件和自然環境多樣,各種極端天氣和自然災害可能影響的區域及可能導致的事故影響較大,鄂北局自開工以來一直重視各類災害的預警預測,積極加強與氣象部門及相關部門的聯系,及時獲取各項災害預測信息,在試驗段施工期間即發布了多次自然災害預警通知。
4、結語
鄂北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是以安全管理標準化為保證,以現場安全標準化為核心,以作業安全標準化為基礎, 在全員、全過程、全方位實施PDCA 循環持續改進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鄂北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實現作業行為達標、安全管理達標、人員素質達標,使每一個職工都參與到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創建當中,參與每天與自己息息相關的工作中去,并再接再厲勇攀一級達標的高峰,打造出全新的鄂北工程品牌。
參考文獻:
[1]方東平,黃新宇,黃志偉.建筑安全管理研究的現狀與展望[J].安全與環境學報,2001,1(2):25~32.
[2]張鯤.水利水電工程三標一體化管理體系研究與實踐[D].2009 年5 月;
[3]潘家錚.強化風險管理,確保大壩安全[J].大壩與安全,2001,(2):7-8.
[4]向湧濤.水利水電工程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問題探討[J]. 《水利規劃與設計》, 2015(4):14-15;
[5]Dirk Maekau. SME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a proposed exper iences model[J].The TQM Magazine.2003,15(1):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