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些年,我國山洪災害頻發,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因此做好山洪的防害工作是當今推進經濟快速發展和保障民生建設的重點,因此必須得到國家相關部門的廣泛關注。在山洪災害的防治過程當中,一些非工程的建設項目能夠對不同地區的雨水情況和工程情況進行宏觀的監控,從而做到重點的防御,將山洪災害扼殺在萌芽階段。本文就是針對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運行管理當中存在的問題予以詳細的分析,探究如何做好該項工作當中的山洪災害防治工作。
【關鍵詞】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面臨的問題;防治措施
引言
山洪災害是我國危害最嚴重的自然災害之一,因此如何防治山洪災害是相關部門一直廣泛研究的課題,同時也是面臨的難題。要做好山洪災害的防治工作首先應當做到對非工程措施的防治,非工程防治措施有助于相關部門提高對山洪發生的原因的認識,并且根據山洪災害發生的特點以及惡劣影響,采取相應的解決措施。只有通過非工程防治措施對山洪災害發生的機理進行充分的了解,才能夠通過科學技術手段,對山洪災害的防治系統進行不斷的完善,確保我國的經濟發展和民生問題的解決。
1、山洪災害的特點
對于山洪災害來說,當其發生時往往具備的來勢迅猛和承載快的特點,尤其是在山丘地區容易發生暴風雨天氣,并且由于山坡較陡,導致洪水的匯流速度較快,因此,發生山洪災害較為嚴重。在山丘地區,人口往往分布與較為低洼的平地上,因此當洪水過境時會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并且由于我國人口眾多,因此發生山洪災害時,無論是對生態環境還是對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的影響都十分嚴重。
2、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運行管理存在問題及建議
2.1 鄉鎮、村級預警系統設備運行管理不規范。鄉鎮、村級預警系統設備運行管理不規范,鄉村級組織機構山洪災害防御意識差,由于人員、單位地址變動頻繁、責任落實不到位等因素,對設備保護、運用管理跟不上,影響設備的正常使用。為了有效的解決上述問題,那么應當根據山洪地質災害突發性強、成災快、預測難的特點決定了其防御重心在基層,主要鄉、村、組、戶為防御單位。針對廣大干部群眾防災意識和防災能力偏低的現實,我們將大力加強基層山洪災害防御知識宣傳,狠抓基層預案體系建設,針對基層專業技術力量薄弱的實際,指導縣、鄉、村完善預案,進一步健全完善災害易發區鄉鎮、村組防災組織體系,使基層群測群防體系能迅速有效地發揮作用。
2.2 縣級監測預警系統網絡共享方面。在一些縣級監測預警系統不能夠實現網絡共享方面,從而不能夠使水位監測預警設備的正常運行。針對這一現實,為了保障防汛抗旱信息的上下暢通,充分發揮山洪監測設備的作用,對設備的操作使用、保養維護、故障處理等做出嚴格規定,特制定了《平羅縣山洪災害監測預警設備運行管理制度》;為分解細化鄉村制度,按其職責和責任體系制定了《鄉(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分工及職責》、《鄉(鎮)人民政府鎮長職責》、《鄉(鎮)山洪災害防御指揮部各工作組職責》等制度、村級《村組山洪災害監測、預警人員職責》、《村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工作組職責》、《村主任工作職責》、《村級山洪災害防御指揮各工作組主要職責》等制度,完善了縣、鄉、村三級制度建設。
2.3 管理人員的經驗不足。對于鄉鎮,村級的運行管理過程當中缺乏有厚的人才待遇政策,因此不能夠吸引富有先進管理理念和管理經驗的人員進行管理。從而導致小流域暴雨的預測不準確,不能夠有效地適應山洪災害的突發性和隨機性的特點,降低了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當中的管理水平。針對這一現實,加強運行維護力量和業務人員培訓,進一步熟悉系統功能,熟練操作,縣、鄉、村級運行管理人員有待進一步培訓,提高山洪防御管理人員水平。通過建立完善的獎懲制度,能夠提高工作人員對于山洪災害的正確認識,并且督促其嚴肅的認識自身的工作,當工作人員由于工作當中的疏漏,造成重大的損失時,應當嚴格的追究其責任,從而激發每一位工作人員的工作責任心。同時對于在日常工作當中嚴謹對待、飽含責任心的工作人員,還應當做到精神上和物質上的雙重獎勵,確保其嚴謹的精神得以保持和發揚。
2.4 強化保障措施對于山洪災害非工程措施建設項目缺乏先進的嚴謹的保障措施,無論是在技術方面,還是在工程方面都缺乏請有力地支撐,這就導致了管理進程的停滯。針對質疑問題,一是強化科技保障。山洪災害防御預警平臺科技含量高,操作系統復雜,需培訓專門人員進行操作管理,以確保全縣山洪災害防御系統的正常運行及監測、預警、響應、工情等功能的正常發揮和防汛信息的暢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和高效利用。二是強化工程保障。做好災害易發區工程治理規劃,加大對災害防御工作資金投入力度,積極開展災毀工程,病險工程以及災害隱患點的治理,夯實工程減災基礎。三是強化協調配合。加強水利、國土資源、氣象、水文等各有關部門協調配合,加大防災資源整合力度,實現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形成防災抗災工作合力。
3、結語
通過上述分析,指導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山洪災害非工程防治的重要性,并且對非工程防治手段當初面臨的問題進行了充分的了解,因此為了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那么就需要利用科學合理的防御手段,按照統一規劃、綜合治理、統籌安排的原則,既做好當前災害防御工作,又要規范人類自身活動,禁止不合理生產、生活方式;既注重眼前利益,又注重長遠利益,在考慮群眾意愿和經濟承受能力基礎上,鼓勵處于災害易發區群眾搬遷,做到主動避災,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根本上解決山洪地質災害威脅問題。
參考文獻:
[1]王鶴鳴,王占升,陸永新,高玉鼎.承德市山洪災害水文預警與實用研究[J].水科學與工程技術,2013,(01).
[2]富可榮,余海燕,李文君,楊振鵬.海河流域山洪災害成因特點分析[J].海河水利,2012,(06).
[3]鄒翔,任洪玉.陜西省山洪災害成因與分布規律研究[J].長江科學院院報,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