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傳說中的“口紅效應”來了
從去年開始,口紅等單價較低的彩妝產品又成為市場的寵兒。歐萊雅集團的口紅銷售屢創奇跡,YSL星辰風靡中國市場,蘭蔻新菁純在財報中獲得稱贊,美寶蓮的霧感啞光唇膏則刷新了美妝行業的首發日銷量紀錄,開售12小時破2萬支,主打色20秒售罄。經濟的衰弱使消費者的購物心理和消費行為等都發生了變化,人們的消費轉向購買廉價奢侈品。這樣兼具廉價和粉飾作用的奢侈品,能給消費者帶來心理慰藉。
2 白電本土三強去家電化,轉型非坦途
在家電產業貼近天花板的背景下,國內三大白電巨頭開始去家電化變革。美的集團日前宣布,該公司已經正式完成從傳統家電企業向科技巨頭的轉型,海爾集團和格力集團也分別在互聯網市場和汽車業務上動作頻頻。市場飽和度增高、發展空間縮小,是白電廠商近兩年共同面對的市場困局,企業走上多元化道路也在情理之中。業內人士表示:由于深耕家電市場多年的經歷,它們很難在短期內真正擺脫家電的標簽,新業務尚不成熟,舊業務不忍割舍,白電三巨頭的角色轉換并不容易。
3 年底或現酒企并購潮
春節前和春節后的茅臺、五糧液漲價引領整個白酒行業跟風加價。如今一線名酒正處于量價提升期,二線次高端名酒正經歷品牌復原期,市場的分化日趨明顯。究其原因,主要有白酒產業的高成本、高稅費、產能過剩、虛擬經濟過火、新模式沖擊以及創新不足等因素。過去5年白酒行業品牌集中度提升,后期還將進一步提速,與此同時,行業面臨新一輪的洗牌,兼并重組將成趨勢。
4 商家搶囤面料,家紡業普漲
春節過后,新一輪布料漲價潮來勢洶洶,下游商家普遍提價。受去年以來大宗商品普漲的帶動,上游原料價格上漲,造成中游布商被動漲價,下游對布料需求旺盛以及囤貨,反過來支撐了布商漲價空間,而沒有囤那么多貨的中小商家最終因布商漲價幅度超出自身承受范圍,被迫跟漲。今年家紡用品市場仍然是比較艱難的一年,生產端成本的上揚短時間內無法逆轉,但是各廠家的漲價幅度不會太大,畢竟漲價還是會流失一定的市場份額。
5 拉芳家化掛牌上市
3月13日,上交所迎來家化企業拉芳家化的正式掛牌上市。拉芳家化的產品包括洗發水、護發素、沐浴露、香皂、膏霜等洗護產品,在洗護市場中已經具備較好的品牌基礎。盡管面臨寶潔、聯合利華等國際知名品牌的競爭壓力,拉芳家化近年依然實現了規模和凈利的穩步增長。業內人士表示: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自身形象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人均洗發洗浴產品消耗量將繼續提高,洗發洗浴產品市場潛力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