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宇平 劉大暢 喬圓圓
摘要: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劇和政治經濟的融合,經濟的發展已經步入了政治競爭時代,特別是在經濟社會結構發展不完善、產權保護度較弱、政府干預行為較多的國家和地產更加突出。近年來,資源、環境、成本等方面的問題日益突出,更加需要地方政府改革現行的運營機制來適應瞬息萬變的技術與市場;必須在創新環境、金融服務、政策配套以及新技術產業化等方面盡快補課,盡快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推動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作為具有宏觀管理與調控作用的地方政府如何提高科技創新驅動能力具有巨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地方政府;創新驅動;政府職能
基金項目:鞍山市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鞍山市科技創新驅動中的政府職能研究(編號:as20162008);鞍山戰略性新興產業人才需求及開發研究(編號:as20162011);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科技型小微企業創業者成長路徑及培育機制研究(編號:L13DGL047)
1.引言
科學技術是創新發展的核心動力,組織和制度的創新為主要組成要素。國家創新系統理論側重于科學技術的創新對我國經濟發展驅動能力,著重強調政府對科技創新的影響力,這套體系 “政府、企業、大學、科研院所、中介組織五個組成要素緊密相連建立起國家科技創新機制”。而科技創新驅動能力的大小是體現有限的生產資料利益率高低的杠桿,也就間接的作用于資源的分配利用。經濟的全球化、數字化直接加快了科技創新驅動的更新進度,所以在全球市場經濟中一個國家科技創新驅動能力直接能體現本國的經濟規模、創新能力和國際地位。 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驅動中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分析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中的職能定位,從而直觀地了解地方政府職能所能發揮的效果,并提出優化地方政府驅動科技創新的對策建議具有較強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2.地方政府科技創新中的職能現狀
2.1資金支持
資金的投入是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最直接且強勁的動力來源。地方政府通過財政、金融、稅收等方面為優惠政策企業,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來制定相應政策促進企業對科技創新進行資金的投入,這是最主要、也是普遍做法。這種行為主要通過直接投資、財政補貼、基金扶持形式來表達
2.2政策法規
著市場經濟體制的深入,所有經濟發展方式都會受到政策法規制約,在科技創新驅動中頒布的政策法規即會約束和控制科技創新發展,也能引導科技創新驅動的研究方向。政府是作為科技創新驅動的主導力量,特別是在宏觀政策的制定頒布方面。地方政府主要通過戰略規劃、法律法規、管理制度三個方面進行制定和引導科技創新驅動發展。
2.3公共服務
作為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科技創新驅動的發展必須將“官”“產”“學”“研”“中介”中每個環節緊密扣合。外部環境會嚴重影響到科技創新驅動的成敗,政府需要從市場中脫離出來,為企業更好地融入市場進行公共服務工作,通過政策引導科技創新驅動的方向,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驅動中的公共服務職能涵蓋技術選擇、政府采購、風險防范、專利保護等幾個部分,讓市場秩序有條不紊,從而應對突發狀況去彌補市場失靈帶來的負面影響。
3.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驅動中存在的職能問題
政府在科技創新驅動機制的運行當中通過其具有的特殊屬性——宏觀調控能力,使用行政命令、頒布政策法規、調整稅收等方式影響著其他主體在科技創新驅動中作用發揮能力。在具體操作過程中,政府職能會出現如下問題:
3.1政府對企業生產的科技投入經費不足
地方政府對規模以上的工業企業在 R&D 經費投入強度較低,R&D經費投入數普遍不到科技總體投入的四分之一,不同的地方政府R&D活動經費投入差異程度較大。
3.2政府在研發融資渠道比較單一,且投入不足
企業R&D經費基本上來自自身,融資渠道單一,地方政府在研發資金渠道上并沒有使政府、企業、銀行、民間資本進行良好的循環,地方政府研發經費有 80%以上就投向了研究機構和高等院校,也使得對企業的直接投資不足,而當下發達國家都將政府直接投入作為激勵企業研發和創新的重要手段,如:大多數OECD 國家中,政府直接投入資金占企業研發經費的比重達到10%-25%,明顯高于我國地方政府的投入水平。
3.3不注重外部市場環境的營造
由于產業園區大部分人員都是一般性從業人員,整體的個人素質和道德觀念不高,使得在科技創新驅動進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正當競爭和假冒偽劣產品的出現,干擾了政策的公平的市場環境。由于市場競爭不規范、知識產權保護部到位而引起的假冒偽劣與盜版現象比較突出,影響了企業創新驅動的收益,進而使得企業缺乏創新動力,這些都嚴重削弱了科技創新驅動的能力。
4.優化科技創新驅動的地方政府職能的對策建議
4.1 建立科技創新驅動體系
建立了科技創新驅動體系模型,通過“官、產、學、研、中介”的相互協作的方式而提出的新的體系,在提升城市科技創新驅動能上具有強大的競爭優勢。地方政府通過政策法規、財政扶持、專利保護和稅收優惠政策等方面強化各個科技創新驅動主體與非主體要素的密切聯系,協調各要素之間關于制度與政策存在的內在關系網,同時通過這些方面約束企業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而忽視其他層面的和諧及可持續發展,助力創新主體的科技創新活動。
4.2加大科技創新的資金政策支持
地方政府對高校、科研機構的財政投入、政策支持、項目合作支持會直接影響到科技創新驅動資源的優化組合、技術創新的水平和科技創新驅動的成果轉化,所以政府必須在這些方面進行大力的支持、投入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
4.3 落實財稅金融政策
地方政府通過資源分配、稅收調整、法規政府方面著手,在當下資金不充裕的現實狀況下進行重點扶持、選擇性扶持相關企業,為企業進行原料采購、引進新技術等方面起一個紐帶作用,作為擔保人將其他主題和企業聯系起來,維護市場的穩定持續發展;采取相應的稅收減免與優惠政策,減輕企業本身的經營壓力,以期能更好地回報社會;最后政府以政策導向為擔保依托,讓銀行能對相關企業進行資金的注入,加速企業成長與發展,及時解決資金的流動問題,為以后新的投資方式做鋪墊。
4.4加強有利于R&D活動的環境建設
地方政府在制定科技創新驅動政策法規是,需要充分考慮企業的現狀,特別是在科技投入上要發揮主觀能動性,通過符合現實企業情況的計劃進行起草,并合理地配置相關技術人員,提高企業集聚力、創新力、科技轉化力來實現企業的競爭能力,提高科技創新驅動水平。
4.5建立新型的政府職能部門
在新形勢下政府也有核心地位轉變為科技創新驅動的一個主體,其職能主要是發揮宏觀調控能力為科技創新驅動提供一個穩定的外部環境,并對其他主體進行引導和約束。所以政府必須在接下來的科技創新驅動體系中轉變傳統觀念,將工作重點調整為其他各個主體服務上來,讓公眾進行監督,逐步建立相關的自我約束機制,實現政務公開,及時準確的更新創新政策,設立市長信箱,開通政府公共平臺,及時與市民進行溝通交流,落實各項政策的實施情況,只有這樣才能使得充分發揮地方政府在科技創新驅動中的作用,才能快速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結論
隨著市場化經濟體制的不斷深入科技創新驅動注定要成為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要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只有依靠科技的創新才能實現。地方政府是建設國家創新中心城市的主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關鍵,在科技創新驅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鄭上福.中國各省區政府采購與技術創新關系實證研究[C].東華大學,2011.
[2]趙玉洲.國家科技創新體系解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1(16)
[3]李東興.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N].中央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3(02)
[4]遲福林.以公共服務建設為中心的政府轉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1(01)
[5]祁雪瑞.政府轉型的背景與實踐[J].中國城市經濟,2011(08)
[6]陳雨柯.中國創新能力對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研究[J].經濟問題,2012(02)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意見[R].新華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