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蓓蓓 蔣祥龍 葛慶奎 李超群
摘要:我國共有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通過周密細致地調查發現,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管理過程存在管理權過于集中、決策隊伍人員單一、管理監督隊伍不健全、監管人員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信息溝通渠道不暢、群眾對監管認可度不高等問題。結合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實際,應積極構建中藥材專業市場政企共管模式,完善相應監管機制,加強監管隊伍建設,制定懲罰激勵機制,實現監督方式多樣化發展,完善民主管理決策機制,拓寬群眾溝通渠道,實現雙向良好溝通等。
關鍵詞:中藥材專業市場;政企共管模式;監管機制;建議
基金項目:2017年度安徽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項目“中藥材專業市場政企共管模式創新研究”(編號:SK2017A0825)的階段性成果
中藥是國之瑰寶,中醫藥養生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精粹。中藥產業的發展,中醫藥養生文化的傳承,有賴于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發展??茖W合理的管理模式是中藥材專業市場長久發展的基石。通過對我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的調研,調查結果顯示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認為中藥材專業市場應適用政企共管模式并進行具體的機制構建,以期能對中藥材專業市場健康運行發展提供參考。
一、本次調查的整體情況
本次調查采用QQ群、微信調查問卷的形式,調查對象為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管人員和藥商。本次調查持續2個月共發出650份調查問卷,收回606份。去除20份無效問卷(答案填寫殘缺不全的問卷視為無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0.15%。本次調查問卷從發出到結果統計全程均實行無紙化,以網絡方式完成。被調查者能夠方便快捷的答卷,調查者能夠及時高效的操作完成。
二、本次調查的主要內容及結論
本次調查問卷的內容主要涵蓋6個方面,分別是調查人的基本情況、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模式、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方式、中藥材專業市場信息溝通渠道、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滿意度等。其中,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主要涵蓋: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管理部門,當地政府設立具體市場管理機構全體人員都參加和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開會周期,中藥材專業市場內全體藥商都參加的和藥商代表參加的開會周期等。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模式主要涵蓋: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監督部門,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機構全體人員都參加的市場巡查的周期,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市場巡查的周期等。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方式主要涵蓋:行業專家和藥商代表參與管理決策的邀請比例,被調查者所在部門平均每周集體決策的次數,被調查者所在部門平均每周集體決策的通過率,被調查者所在部門集體決策被本單位采納率,被調查者認為決策的影響因素等。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信息溝通渠道主要涵蓋:信息溝通渠道的方式,問題的答復率,意見的采納率等。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滿意度主要涵蓋:被調查者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的滿意度,被調查者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模式的滿意度,被調查者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方式的滿意度等。滿意度分為滿意、一般、不滿意,權數分別為0.3、0.4、0.3。
(一)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極少數形成了專業的管理模式,管理意識不強,管理理念缺乏
在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調查中顯示,由當地政府設立具體機構進行具體管理的占被調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的88.23% ,由企業進行具體管理的占被調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的11.77% 。召開會議(當地政府設立具體市場管理機構全體人員都參加的)平均周期在7天的有0家,15天的有2家,1個月的有2家,3個月的有6家,6個月以上的有7家;召開會議(當地政府設立具體市場管理機構各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平均周期在1個月的有2家,3個月的有2家,6個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5家;召開會議(中藥材專業市場內全體藥商都參加的)平均周期在1年以下的有0家,1年的有2家,2年的有4家,3年以上的有11家;召開會議(中藥材專業市場內藥商代表參加的)平均周期在1個月的有1家,3個月的有2家,6個月的有3家,1年的有5家,1年以上的有6家。
(二)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模式:普遍缺乏系統的監督模式,監督隊伍薄弱,監督形式單一
在全國17家中藥材專業市場調查中顯示,由當地工商行政管理局進行具體監督的占被調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的41.18% ,由當地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進行具體監督的有占被調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的47.06% ,由當地政府設立具體聯合執法機構進行具體監督的占被調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的11.76% 。進行市場巡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機構全體人員都參加的)平均周期在1周的有1家,半個月的有2家,1個月的有3家,3個月的有9家,6個月的有2家;進行市場巡查(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機構主要負責人參加的)平均周期在1天的有2家,1周的有6家,半個月的有8家,1個月的有1家。
(三)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方式:決策隊伍人員單一,個人決策依然存在,集體決策采納率不高
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方式調研顯示,邀請行業專家和藥商代表參與管理決策方面,邀請比例在100%的有0家,邀請比例在99%-50%的有2家,邀請比例在49%-1%的有3家,邀請比例在0%的有10家;被調查者所在部門平均每周集體決策1次有10家,2次的有5家,3次的有2家;被調查者所在部門平均每周集體決策的通過率為100%有0家,70%有5家,50%有8家,30%有3家,15%有1家;被調查者所在部門集體決策平均每年被本單位采納率為100%有0家,70%有2家,50%有4家,30%有2家,15%有8家,5 %有1家。被調查者認為決策的關鍵影響因素,認為是工作職稱的占30%;認為是工作職務的占40%;認為是工作經驗的占16%,認為是工作才能的占14%。
(四)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信息溝通渠道:信息溝通渠道方式單一,信息溝通效率不高,群眾問題答復率和建議采納率不高
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信息溝通渠道調研顯示,信息溝通渠道的方式為1種的占30%,2種的占40%,3種的占20%,3種以上的占10%;問題的答復率為100%的有0家,為99%-70%的有2家,為69%-30%的有10家,為29%-0%的有5家;建議的采納率為100%的有0家,為99%-70%的有1家,為69%-30%的有7家,為29%-0%的有9家。
(五)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監督決策滿意度:群眾對管理監督隊伍認可度不高,整體管理監督決策滿意度普遍偏低
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滿意度調研顯示,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表示非常滿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5%,表示不滿意的占54%;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模式表示非常滿意的占1%,表示一般的占49%,表示不滿意的占50%;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決策方式表示非常滿意的占0%,表示一般的占41%,表示不滿意的占59%。
三、完善建議
以上是本次調研的主要內容及得出的相關結論,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中藥材專業市場管理模式存在著一些問題,針對于此應建立中藥材專業市場政企共管模式,并建立相應機制。具體建議如下:
(一)建立政企共管市場模式,制定相應懲罰激勵機制
所謂政企共管市場模式,是中藥材專業市場實行企業化管理體系,其總的指導思想是“企業管理,政府監督”, 企業對市場實行統一經營管理,政府負責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督。企業對市場進行管理,應建立完善的市場管理制度,市場內藥商的藥品質量責任制度,進入市場藥商的統一準入制度,藥商信息搜集及公開制度、企業內部各部門的管理職責制度及對市場內藥商的相應懲罰激勵機制。企業的實力雄厚,加之相應制度健全完備,才能極大地發揮市場內藥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政府對中藥材專業市場進行宏觀調控,政策引導,法律宣傳,質量監督。企業和政府兩者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才能更好地規范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秩序,更好地促進中藥產業的發展。
(二)構建政府監督創新機制,實現監督方式多樣化發展
形成專業的監督模式,建立相應的監督機制。應在中藥材專業市場內設立具體監督機構,應分別從藥監部門、質監部門、工商管理部門、稅務公安機關中調選業務骨干組成。不僅建立了統一監督體制,也提升了市場監督辦事效率。構建政府監督創新機制,一要建立市場內藥商信息制度。一戶一檔,全方位記錄藥商的信息,包括藥商的基本信息、經營情況、藥品質量信息、評審級別等。二要建立藥商獎懲機制。首先,對違法銷售中藥材的藥商,嚴懲不貸,列入“黑名單”公示。對于多次的藥商強制退出市場,用不準進入。其次,定期進行誠信經營評比,進行典范宣傳,給予物質和精神獎勵。三要實現監督方式多樣化。在定期巡查的基礎上,要進行突擊性檢查,經常進行全面性排查。另外,應推行網絡監督,設置舉報電話,充分發揮群眾監督作用,實現市場外市場的中藥材質量監督。
(三)加強管理決策隊伍建設,強化民主管理決策機制
民主管理決策方式有利于調動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加強管理決策隊伍建設,一要主動邀請行業專家、藥商代表、普通群眾參加會議的討論,進行民主的決策。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應定期召開會議,行業專家、藥商代表、普通群眾的比重不能低于參會人員的一半,集思廣益,才能真正強化管理決策隊伍。二要定期對中藥材專業市場監管機構人員進行培訓,增強管理理論知識和監督執法能力。
(四)拓寬信息溝通反饋渠道,實現雙向良好有效溝通
管理信息的良好溝通是進行正確決策的基礎,優化溝通機制,鼓勵行業專家、藥商代表、普通群眾反映問題和提出意見。信息溝通反饋渠道不能再僅停留在熱線電話、廣播、電視等方式上,應積極拓寬信息發布渠道,借助網絡方式(網站、QQ 群、微信、微博等形式),建立自己的管理信息溝通反饋平臺,打破反饋渠道的時空限制。信息溝通反饋機制不能僅停留于表面,應提高群眾問題答復率,在規定的工作日內必須給予答復,告知群眾問題的解決方案。若無法解決應告知其理由。提高群眾建議采納率,才能彰顯民主決策理念,和群眾真正實現互動,增強群眾主人翁的精神,提升群眾的進言獻策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經常進行調查問卷,不斷從市場調研中發現市場管理問題,從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現有的監管機制和理念。
參考文獻:
[1]韓培,胡運權.中藥監管體制和機制創新的理論基礎與政策建議[J].中國軟科學,2007(11):81.
[2]孫麗華.中藥材市場管理困境和出路[J].經營管理,2011(15):175.
[3]黃青森.中藥材專業市場藥材質量的現狀及監管對策[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1(04):34.
[4]吳春華.從亳州中藥材交易市場看我國藥材市場現狀及對策研究[J].武漢生物工程學院學報,2008(03):178.
[5]吳東平.中藥材專業市場發展之我見[J].中藥研究與信息,2004(01):34.
[6]程書年,任大偉.試論中藥材專業市場的現狀地位和發展方向[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1(09):806.
[7]趙賢.從中醫藥文化產業化角度看中藥材專業市場的文化功能建設[J].中國藥業,2015(08):2.
[8]王舒悅,朱昌蕙.創新中藥材專業市場質量監管模式的實證研究[J].軟科學,2010(06):65.
作者簡介:
張蓓蓓(1983- ),女,安徽省亳州人,碩士研究生,亳州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工商管理、醫藥法規;
蔣祥龍(1971- ),通訊作者,男,安徽省亳州人,碩士研究生,亳州職業技術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管理學、教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