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環渤海經濟區的主要組成部分,京津冀在地理位置上毗鄰,然而京津冀區域經濟的發展卻存在很大的差異,本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了京津冀國內開放與區際開放,研究結果顯示,京津冀二重開放程度差距很大。
關鍵詞:二重開放;國際開放;區際開放
北京、天津兩大城市以及河北省構成的首都經濟圈是中國北方地區的經濟中心,其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其成為渤海經濟區的核心地區,但是河北的經濟發展水平與北京、天津卻相差很大,開放程度是導致京津冀區域經濟發展的差異的一個重要原因。
1.二重開放概念界定
經濟開放主要從對外開放角度分析區域經濟差異。隨著經濟的發展,區域差異越來越大,學者開始重視國內區域經濟差異的研究,由此產生了二重開放理論。趙偉、徐朝暉將二重開放分為國際開放和區際開放;佟繼英等人提出了對外開放度的二級指標包括貿易、外資、生產和旅游開放度;對內開放的二級指標包括貿易、內資、區際和國內旅游開放度。
2.二重開放指標構建
京津冀雖然地理位置接近,但是區域經濟發展差異卻不斷擴大,主要從二重開放角度研究京津冀區域經濟存在差異的原因。
趙偉的二重開放和二重開放測度指標備受矚目,所以在比較京津冀的二重開放差異時,選取的國際開放指標:進出口貿易和實際利用外資額;選取區際開放指標:區際貿易活躍度、人力資本和第三產業占有率。
2.1 國際開放
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該地區的國際發展是密不可分的,3.2節主要分析京、津、冀國際開放發展差異。
2.1.1 進出口貿易
從京、津、冀的進出口總額以及出口總額可以看出,北京一直領先天津和河北。北京一個市的進出口總額比天津、河北進出口總額都要多;無論在進出口還是出口額中河北一直落后于兩個地區,說明京津冀在對外開放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差異。
2.1.2 引進外資
從圖可以看出北京從1985年到2012年實際利用外商額從11.5千萬美元增長到804千萬美元,年平均增長2.5%;天津從1985年到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額從7.6千萬美元上升到150千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7.3%,2009以后超過北京;河北省從1985年到2012年實際利用外資額從1.4千萬美元上升到60千萬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15%。雖然河北省利用外資額的年平均增長率大于北京和天津,但是總額一直落后于北京和天津,反映了河北的國際開放程度不如北京和天津。
2.2區際開放
一個地區的發展,不僅要依靠國際開放,還要利用本地區的地理優勢、資源優勢等發展本地區經濟,3.3主要考察京、津、冀的區際開放程度差異。
2.2.1區際貿易
根據趙偉等人編著的《中國區域經濟開放:制度轉型與經濟增長效應》一書中,采用區際貿易活躍度指標作為參照指標,將一個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地區GDP的比例包括兩個成分:一部分為區域進口依存度,另一部分為區際貿易依存度。
從圖中可以看出,1983-1989北京的區際貿易的活躍度低于10%,說明北京的國際貿易活躍度大于區際貿易活躍度,1990-至今,北京的國際貿易活躍度低于區際貿易活躍度;河北和天津在1983-2011區際貿易一直占主導地位,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北京、天津和河北有“趨同化”去向,說明在區際貿易過程中,三個地區經濟發展并沒有很大的差異。
2.2.2人力資本
人力資本在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起主觀能動作用,因為勞動力有創新、創造的能力,勞動人員通過自己的努力促進經濟發展。
圖中顯示了北京、天津和河北就業人數中高中畢業的人數所占的比例,從圖中可以看出北京、天津的高中畢業從業人員所占的比重遠遠大于河北,因北京是中國的首都、金融中心,有著發達的生產技術,而天津臨海在國際貿易中占據有利位置,河北沒有任何優勢,這導致很多高才生選擇去北京、天津工作,這影響了河北的區際開放水平。
2.2.3 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對區域經濟發展有重大影響,合理的產業結構可以充分利用地區資源,調動地區的有利資源,促進經濟健康發展,增強區域經濟的競爭力。北京三大產業結構呈“三二一”分布,第三產業在北京經濟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天津和河北呈“二三一”分布。河北相對于北京和天津來說,第一產業比重最大,由于第三產業是經濟發展的不竭動力,所以河北區際開放落后于北京和天津。
3.結論
3.1國際開放的差異
通過分析京津冀的國際開放程度,可以看出河北省在進出口貿易、引進外資都是最差的;北京在進出口貿易占首位;天津在一直快速增長,與北京的國際開放程度差異越來越小。
3.2區際開放的差異
通過分析京津冀的區際開放程度,可以看出京津冀在區際貿易指標中,差異不大;北京和天津在人力資本指標中吸引力要大于河北?。坏谌a業在北京發揮重要作用,天津在轉變產業結構,而河北的第一產業占比最高。
參考文獻:
[1]趙偉,徐朝暉.測度中國省域經濟“二重”開放[J].中國軟科學,2005(08)
作者簡介:
趙肖京(1992- ),女,河北衡水人,貴州財經大學研究生。